第八章镁光灯下的生活 "我从来没买过八卦杂志,也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我只能认为--虽然我并不完全明白为什么--这些杂志对我的私人生活很感兴趣。 "关于这一点我的立场很简单:我接受别人的看法,但是我不作任何评论。这些好奇必须以对我爱的人的尊重为前提,因为他们承受的*多。" 马克龙接受采访,2015年12月11日 马克龙一经��命,名人八卦杂志就警觉了起来。这个年轻人和谁在一起?《靠近》①杂志并没有让人等太久,而结果却让人极为惊讶。"他在2014年8月底一登场,我们就觉得他有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杂志主编洛朗斯˙皮奥回忆道,"从外表上看,他已经和传统的政客有着天壤之别。一个30来岁的年轻部长,比一般人要漫不经心和无拘无束得多,有时还会干蠢事,很快,他就脱颖而出了。他不是顶着政府内帅气小伙名头的**人,阿诺德˙蒙特布尔已经摘取了这个名号了。但马克龙比后者单纯得多。马克龙与众不同,他生性浪漫,人们立马就开始好奇他的妻子是谁。我们认为读者们很想去发掘这位马克龙夫人。"而一切来得刚刚好,照片被拍到了。它们是通过正常渠道获得的,被放到了通讯社供订阅读者浏览的网站上:马克龙夫妇手牵着手走在巴黎的大街上;马克龙夫妇坐在咖啡馆的露台上吃一碟熟猪肉;马克龙夫妇漫步在首都的人行道上,他的白色T恤领口开得很大,露出毛茸茸的胸口,而她则身着一条时髦的短裙,搭配了一个手提包。但令人惊讶的是,她是一位中年妇女。 在此之前,马克龙和妻子的组合还仅仅为内部人所知。在政界和记者圈中,人们带着心知肚明的口吻,口口相传着这个秘密:"他是和他的前语文老师结的婚,她比他大了20岁。"《靠近》的编辑当机立断,买下了那组系列照片。"如此浪漫的故事并不多见。一个男孩突然爱上了自己的语文老师,他的父母不让他继续待在那所学校,送他去了巴黎,好斩断这段情缘。但两人的交往仍在继续,男孩现在成了部长??这是个无**拟的爱情故事。而且还笼罩着神秘气息。与一个比自己年长20岁的人结合,这意味着他不打算要孩子了。"皮奥说。显然,虽然他还没有融入那些自夸自卖的政客的封闭圈子,马克龙却已经开始激起人们的兴趣了。《靠近》杂志认为年轻的部长和他的妻子具有成为名人的潜力。"她就像是克莱尔˙夏莎尔和伊诺拉˙马拉格雷的结合体。"皮奥说。《靠近》决定放手一搏,不过也不会为他们奉上整个头版头条。"我们都知道政客的偏好是女明星和知名女记者。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则展露出了与他本身并不相称的对教师行业的独特喜好。"和照片配在一起的文字这么写道。这就是媒体报道中年轻部长的私人生活。马克龙气愤不已,他要求他的律师让˙恩诺奇给《靠近》杂志寄去一封正式通知。"马克龙夫人和马克龙先生对贵杂志第482期**页的文章及其转载的、以'**照片'为标题的内容感到震惊,"马克龙的律师写道,"为不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因后续事件受到损害,马克龙夫人和马克龙先生禁止贵社再发布任何侵害其隐私权或其他权利的文章和照片。"但已经太迟了。杂志已经在售报亭里叫卖了。马克龙一脚踏进了八卦杂志狭小的名人圈,再想脱身就不可能了。 "鉴于他的性格,我们都认为我们所追踪的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物。"皮奥表示。马克龙符合八卦杂志读者梦想的所有条件。首先就是他的神秘感。他是怎么会娶了自己的语文老师的?这个现在已经大白于天下的秘密是马克龙*为惊人的一大特别之处。与同龄人相比,他更喜欢那些比他成熟的人。这不是他一时心血来潮,这是他性格的一部分。 1977年12月21日,马克龙出生于索姆省的亚眠市,是医学专业毕业、身兼神经学教授和住院医生的让-米歇尔˙马克龙,以及同样身为医生的弗朗索瓦兹˙诺格斯的儿子。作为兄长,他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的家庭属于右翼,充满了"外省中产**"的氛围。然而他的祖母却冲淡了这种氛围。她曾做过一所学校的校长,双亲都是文盲,而且更倾向于左派。她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也了解想要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掌握学识。她钦佩法国的皮埃尔门德斯①,并推崇努力的价值。正是她的努力使她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马克龙敬重她的祖母,而她也像父母一般照顾他。马克龙更希望自己由祖母抚养长大,而不是父母。5岁那年,马克龙甚至请求父母准许他搬去与祖母同住,但是没有得到允许。虽然今天他很少提及这段经历,但是他从没有将它从自己的生活中隐去。有时,在一整天漫长的工作之后,他甚至会对朋友和同事敞开心扉,比如炫耀他儿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和他对祖母的热爱。她既是他的骄傲,也是他欠下的债,因为他的很多方面都归功于她--他**的教育背景,他**的职业经历,还有他非凡的晋升。努力,坚持,成功,不管到哪里都是头等生。人们被他的礼貌吸引,为他的专注倾倒。马克龙用自己的每**向祖母致敬。从祖母那里,他汲取了老一辈人的智慧,以及那些在别处永远找不到的高超直觉。也多亏了祖母和她毫无保留的教育,以及每周三和周六去她家里时所获得的知识,他才能够在亚眠的耶稣会学校取得傲人的成绩--从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都是如此。他是一个**的学生,各科成绩经常名列前茅。16岁那年,他在语文竞赛中拔得头筹。同一年,他又获得了亚眠音乐学院颁发的钢琴比赛三等奖。每一次接触新的领域,他都能品尝成功的滋味。那时的他就已经是如此了。 也正是在亚眠的高中里,伴随着严格的纪律管理,马克龙遇见了自己未来的妻子。布丽吉特特罗涅在那里教授语文,同时也负责这所高中的戏剧社团。很快,这位聪明睿智且刻苦努力、梦想成为一名作家的**年轻人就引起了她的注意。到目前为止,他是她遇见过的*令人着迷的人。有时,她会在班上朗读他写的诗歌。布丽吉特特罗涅出生于亚眠市的一个巧克力商家庭,结过婚,而且有了三个孩子。她和马克龙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她冲破了束缚,但在亚眠的外省中产**压抑气氛中,他们的关系**是一段丑闻。带来自由的是巴黎。马克龙离开了亚眠,前往巴黎的亨利四世中学继续学业。在那里,他迎来了新的环境,结识了新的伙伴,并开始摆脱束缚。不久之后,布丽吉特来到巴黎与他汇合,她在巴黎十六区的一所私立高中--贡札格的圣路易中学--寻得了一个职位。"引导马克龙的主线是自由,"法拉奇说,"他所做的大部分决定,他个人生活上的也好,职业上的也罢,都是为了挣脱束缚而做出的。当他决定同一个比他大20岁的人结合时,也是为了向家庭环境和社会传统宣告自由。"当他向巴黎的新朋友们透露自己与布丽吉特在一起时,他们惊讶极了。对于一个如此年轻的人来说,这是个古怪的选择,而且还意味着他这一生都将放弃拥有自己孩子的想法。但是,这也印证了他关于时间和自由的看法。马克龙希望充分享受生活,不受任何妨碍或约束。为了能不受束缚,他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令朋友吃惊的不仅仅是他对于自由的狂热追求,他倾向于亲近比他年长许多的人也让他们更加审慎地看待他。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与亨利赫尔曼德、米歇尔罗卡尔、雅克阿塔利、让-皮埃尔朱耶等在内的许多人成了朋友,而这些人大多数都超过了70岁。"我们都想知道他为什么喜欢和年长的人来往。"他的朋友们回忆道。*终,他们不得不意识到,马克龙从骨子里就是个刻不容缓的人。他同彼得潘完全相反,这个幻想世界的主人公希望自己一直做个小孩,而马克龙却渴求长大。马克龙从老一辈人的经验中吸取养分,这样就比自己获取经验来得快得多。他汲取、分析、解剖并消化那些谈话。他想要在一生中尽可能多地经历不同的人生,并试图跳过某些步骤。"他总会同时处理很多种不同的事情,好像他需要延长时间一样。"法拉奇观察到。当他明白了马克龙的理念时,他送了后者一本书,是拉布吕耶尔的一部作品。他也将书中的一段话抄在了扉页上:"该说的都说完了,我们来得太迟。七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思考。"然而,由于他想要加快步伐,马克龙有时会忘记遵守规则;抑或是当他超越规则时,没有考虑后果。到目前为止,这些都没有给他造成太大的问题。但参政却是不同的,他需要吃一些苦头才能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