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面额硬币和纸币 你见过全球面值*大的硬币吗?图15–1为你呈现的就是1923年德国的硬币。该硬币材质为锌白铜,即铜镍锌合金。硬币重83克,直径为60毫米。因为硬币一面的图案为前足跃起的奔马,故有“马币”之称。奔马周边的文字源自德国威斯特伐利亚州(又称威斯特法伦),它是德国历史上曾存在于西北部的一个州。这枚硬币的面值为1万亿马克(1 billion marks)。这里需注意的是,1 billion在英语中是10亿,而在德语中则是1万亿。硬币的另一面为德国政治家、时任德国财政部部长冯•施泰因的头像,周边文字为“施泰因大臣,德国困难时期的**(1757—1831)”。此币发行的背景是,1921年至1924年,德国当时共发行了全套23枚的紧急状态币,这枚是其中面值*大的一枚。此币实际铸造于1924年,发行量为11 113枚,其中500枚为镀金币,并��少量铜锡合金样币。
这枚硬币可谓全世界***的记载通货膨胀历史的硬币。**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德国受到了欧洲列强主导的《凡尔赛和约》的严厉惩罚,共损失了16%的煤产地、50%左右的钢铁工业、13.5%的领土、12.5%的人口和全部海外殖民地,并被罚以2 000多亿马克的巨额战争赔款。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工业命脉鲁尔区,将其充当战争赔款,酿成“鲁尔危机”。除战败的沮丧和羞辱之外,当时德国的魏玛政府还面对失业剧增、货币急贬以及经济崩溃的恶况,无奈之下只能开动印钞机,狂印纸币以饮鸩止渴,于是恶性通货膨胀如脱缰的野马般狂驰。1923年,德国的物价指数为1919年的4 815亿倍。1923年10月,德国通货膨胀率达到29 500%,每日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0.9%,即每隔3.7天物价翻番。德国市场商品奇缺,纸币泛滥,货币面值奇大无比。1923年11月17日,德国的一份报纸售价高达7 000亿马克。
1923年,《每日快报》刊登了一则逸闻。市政府为一对老夫妇金婚之喜发出贺信。市长按普鲁士风俗给老夫妇一笔礼金,面值为1万亿马克,然而它当时只相当于0.24美元。连印钞票的成本都要高过其面值了。于是,印钞厂改成单色油墨及单面印刷纸币,以节约成本和提**率。有时,新钞不及晾干就匆匆投放市场了。孩子们把马克当成玩耍的积木来堆房子。有人干脆用纸币代替木柴来烧火取暖,觉得这样更经济划算。工人们的工资**要分两次支付,工人拿到薪水后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市场及杂货店购货。
德国威斯特伐利亚州这枚****、后无来者的全球*大面值硬币就是在这个时期铸制的。这枚硬币以实物形式记载了这段奇特的金融史,不过获得此币的人并未拥有巨额财富,由于当时币值暴跌,此币在发行时的价值几乎为零。事后这些硬币仅作为纪念章出售,未售完的硬币被当作纪念品分赠给鲁尔区的一些小学校。但此硬币因雕版精美,之后深受国际金融界和钱币收藏界的关注。如今,这枚硬币已经升值到500多欧元了,且奇货可居。这是当时发行者始料未及的。
作为辅币的硬币面额就高达1万亿马克,那么当时德国的纸币面额有多大呢?我寻找到一张当时德国*大面值的10万亿马克的纸币(见图15–2)。此币由德国巴伐利亚州银行发行于1923年10月23日。如同上述硬币一样,这种纸币在德语中被称作Notgeld,意思是紧急状态货币,这张*大面值的纸币便是在慕尼黑市流通的。紧急状态货币大多由德国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在其本城使用。这些纸币和硬币通常都不被视作官方货币,不被收入常规钱币目录中。
然而,*大面值纸币的“**”还轮不上德国。图15–3中的纸币才是世界*大面值的纸币,它是1946年匈牙利的帕戈。帕戈是货币的名称,纸币上的B是billion的缩写。匈牙利也采用德系标准,billion在德系中是万亿的意思,所以这张纸币的面值是1021帕戈。若不计汇率和实际购买力,仅按纸币面值计算,2019年中国工商银行的资产为30万亿元,中国的GDP是100万亿元,这枚货币面值相当于3 333个工商银行,或相当于1 000个中国的GDP,真是令人眩晕的天文数字!这种数字或许在宇宙学中可用,不过也太难读计了。好在我们聪明的老祖宗早已经给出了简易的读法,《孙子算经》里就有“凡大数之法: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万万京曰垓(读音gāi,释义:荒远之地)”。垓者,数字后20个0,因此那张匈牙利纸币面值为10垓。好在匈牙利的**通胀后来被刹住了,不过《孙子算经》还有预备:“万万垓曰秭,万万秭曰穰,万万穰曰沟,万万沟曰涧,万万涧曰正,万万正曰载。”之后还有:“极恒河沙、阿僧只、那由他、不可思议、无量、大数……”没有中国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啊!
这张纸币的发行经过是这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遭遇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匈牙利开始使用新货币帕戈,初始1帕戈折合老货币12 500克朗,3 800帕戈等于1千克的黄金。1944年,*大面值的货币仅为1 000帕戈。可是好景不长,通胀肆虐,帕戈暴跌,物价狂涨,在连续一年多的时间里,匈牙利平均每月通货膨胀率达19 800%。1946年1月,匈牙利制定了以零售价格为基准,按日浮动的税帕戈(Adópeng.)。自1946年7月起,按每日公布比价,两种货币同步流通,税帕戈储税券实质性取代已等同废纸的帕戈。没想到税帕戈贬值速度竟比帕戈快,政府的愿望完全落空。在匈牙利通货膨胀率的*高峰期,大约每15.6小时物价就翻一番。1946年,匈牙利*高月度通货膨胀率为13 600 000 000 000 000%。事实上,匈牙利面值10垓帕戈的钞票在印出后并没有发行,它算是历史上*高面额的未发行钞票。已经发行面世的一枚1垓帕戈的流通纸币则成为历史上*高面额的已发行钞票。1垓帕戈的价值不过20美分左右,那么10垓帕戈纸币*多值2美元了。愤怒的匈牙利人厌恶帕戈,把钱都扔到了马路上,这使清洁工恼怒不已。直至1946年8月,匈牙利政府推出了新货币福林,这场危机才宣告结束。 *新的恶性通胀的案例 虽然德国和匈牙利的货币危机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但老“病”新传的故事还在继续。图15–4中5 000亿面值的南斯拉夫第纳尔纸币发行于1993年。纸币票面为棕红色,一面印有20世纪四五十年代塞尔维亚**儿童诗歌创作者约万•约万诺维奇•兹马仪的头像,另一面为塞尔维亚人民图书馆大楼。整个纸币遍布菱形方格水印。当时正处波黑战争时期,旷日持久的内战和国际社会制裁使南斯拉夫经济处于崩溃状态,物价飞涨,货币贬值。1992年,南斯拉夫境内的通货膨胀水平达到每周约1 520%。1993年,南斯拉夫境内的通货膨胀水平上涨到每周约3 050%,个别时候一周内货币贬值达5倍之多。至1993年11月,第纳尔每周贬值速度达58倍。在1993年*后一个月,第纳尔贬值已近狂颠,一周内贬值达百倍。当时人们买一个普通面包,需支付两张5 000亿第纳尔钞票。1994年1月,南斯拉夫每天的通货膨胀率达313 000 000%。人们对烫手的第纳尔**恐惧,急迫地想在**时间将其兑换成商品。商店售货员们则忙于及时更新货价标签。绝望的人们开始拒绝使用第纳尔,坚挺的德国马克成为该国的非官方货币。1993年11月12日,1德国马克等于100万新第纳尔。同年12月15日,1德国马克已相当于37亿第纳尔,月底则爬升到3万亿第纳尔了。几年来,第纳尔先后经历了“旧第纳尔—新第纳尔—新新第纳尔—**第纳尔”阶段。德国政府对纸币面值不断进行调整。例如,在第二次更换货币面值时,1“新新第纳尔”等于10亿“新第纳尔”。如此测算,*后的1“**第纳尔”等于100万万亿“旧第纳尔”,1后面有18个0,这种情形完全可以比肩于匈牙利的通胀了。这张5 000亿的纸币投放市场后使用一共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当初许多全新的纸币甚至还未来得及开始流通,至今已成为通胀纪念品了。今天梦想成为亿万富翁者,可以从得到一张5 000亿纸币的小目标开始。
前些年,非洲的津巴布韦也发生了类似的状况。图15–5是津巴布韦发行的银条,面值为100万亿津巴布韦元。银条的一面图案是埃普沃斯平衡石(Epworth Balancing Rocks)。由三块巨石叠垒而成的埃普沃斯平衡石位于哈拉雷市以南的一座公园,是津巴布韦**的象征。津巴布韦以满布造化神奇的平衡石而闻名遐迩。奇石俊秀雄拔,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银条的另一面是津巴布韦**的野生动物水牛和维多利亚瀑布,后者为全球**大瀑布,气势磅礴、雷霆万钧。除银条外,津巴布韦还发行了100万亿津巴布韦元面值的纸币,其币面内容同银条,如图15–6所示。
其实,早期津巴布韦元的币值还是比较稳定的。在津巴布韦获得独立后的1980年至1994年,津巴布韦元兑美元汇率是1∶6.8,纸币的*大面值为20津巴布韦元。后来因慢慢守不住通胀了,政府就采取汇率管制和双轨汇率等措施。1999年,津巴布韦官方实施固定汇率,黑市汇率开始野马脱缰。同年,政府突然一次调高官定汇率近15倍。由于来不及印制货币,2003年,津巴布韦央行发行了一系列不同面额的无记名支票作为货币。2008年年初,津巴布韦开始发行100万津巴布韦元的纸币,急速奔驰的通货膨胀超过了紧张运转的印钞机的速度。2008年,津巴布韦月*高通货膨胀率为79 600 000 000%,物价翻倍间隔期为24.7小时。因怕市场恐慌,政府停报了官方通货膨胀统计数据。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发行了面值为1亿津巴布韦元的钞票,几天之后再度发行了面值为2亿津巴布韦元的钞票。津巴布韦储备银行还将银行取款限额设定在5万津巴布韦元,这在当时相当于0.25美元。市场愈加恐慌,一块面包一夜之间就由200万津巴布韦元上涨到了3 500万津巴布韦元。政府强硬宣布通货膨胀为“非法”,以提高价格为由拘捕商人,但这种措施扬汤止沸,无济于事。2008年7月,政府发行了面值为1 000亿津巴布韦元的钞票,但它还买不到一条面包。2009年1月,津巴布韦再度发行一套全球*大面值纸币,包括10万亿津巴布韦元、20万亿津巴布韦元、50万亿津巴布韦元和100万亿津巴布韦元4种匪夷所思的奇葩货币,如图15–7所示。面值*大的津巴布韦元贬到*低时只能买到半个面包。人们外出购物成为一个体力活,因为购物时货币是按堆和斤计量。人们真正体会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贬值速度比时针走得更快。商店时时更换价格标签,同一件衣服甚至有从几百万到几万亿的十余个价标。人们乘坐出租车上车与下车的价格就会大有变化。人们真正有了鄙视**的勇气,纸币掉地无人捡,钞票糊墙的成本便宜过墙纸。但公厕严禁拿钞票当卫生纸使用,以避免阻塞下水道。恶性通胀宣告津巴布韦货币体系死亡。*终政府采取完全钉住美元的做法,局面才稳定下来。目前,津巴布韦无本国货币流通,市面交易用美元、英镑和南非兰特,还声称要使用人民币。 通货膨胀反思 上述恶性通货膨胀都发生在20世纪。**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德国、匈牙利、波兰和苏联都陷入了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混乱和经济崩溃促成了纳粹党和希特勒登台,从而引发了更加灾难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匈牙利、希腊都陷入了货币混乱中。20世纪40年代初,希腊在被德国占领时的物价每28小时上升一倍。1948年,中国的新疆银行曾发行中国面值*大的60亿元纸币,它在当时的上海市场上只能买到70粒大米。国民党政府的垮台与其金融的混乱有密切关联。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金圆券的发行至增长了307 124.3倍,同期上海物价上涨了6 441 361.5倍。金圆券在发行9个月后就变成了废纸,这在世界货币史上是罕见的。20世纪80年代后,拉丁美洲**因外债危机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其通货膨胀率常居世界之冠。1985年,玻利维亚年通货膨胀率高达8 170.5%。1988年,尼加拉瓜年通货膨胀率达33 547.6%,名列世界前茅。1989年,全拉丁美洲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 212.6%,其中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为4 923.3%,巴西的通货膨胀率为1 863.6%,尼加拉瓜的通货膨胀率为1 689.1%,秘鲁的通货膨胀率为2 775.3%。在1989—1990年和1994—1995年,巴西的年通货膨胀率在200.0%以上。至今通货膨胀的魅影并未消失,近年来资源丰富的委内瑞拉仍深陷通货膨胀泥沼,2016年其通货膨胀率高达720%,2018年其通货膨胀率突破1 000 000%,这一通货膨胀水平差不多可以与当初的德国和津巴布韦相媲美了。
其实,通货膨胀的历史可以延伸至古罗马时代,古罗马皇帝尼禄(公元54—公元68)曾发行不足值货币。对工资和价格的管制更可以提前至4 000年前的古埃及、苏美尔和古巴比伦。纸币的诞生是一项伟大的创新,但它更加依赖于政府的自我约束。由于财富诱惑的实现更加容易,成本也更加低廉,人类历史上*匪夷所思的恶性通货膨胀和纸币贬值都发生在近现代。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又称为“超通胀”,是指一种不能控制的通货膨胀,如物价疯狂上涨,货币价值暴跌,人民心态极度惊恐,争相追逐财产保值。恶性通货膨胀一般被界定为每月通货膨胀率为50%或更多,有时人们会采取宽松界定。现时国际会计标准定义恶性通货膨胀具有四项特征:一是公众不愿持有现金,宁可把**投放在****或非货币资产上;二是公众利用****,结算自己本国货币的资产;三是信贷是按借款期内的消费力损耗计算的,即使该时期不长久;四是利率、工资、物价与物价指数相挂钩,三年累积通胀率在****以上。
尽管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结构主义对通货膨胀的成因的看法有所差异,但人们普遍还是关注通货膨胀的货币现象。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说:“无论何时何地,物价都是货币现象。”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不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得公共开支过大,出现了严重的财政赤字。政府为其巨额预算赤字融资,造成货币供给的大量增加,导致通货膨胀。预算赤字又与通货膨胀双向互动,这迫使政府为赤字融资滥发钞票,继而爆发了以比几何级数更快的指数模式飙升的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使**信用破产、金融系统崩溃。财富的急剧缩水会严重影响**的汇率水平,打乱进出口秩序,从而进一步削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恶性通货膨胀使中产**失去储蓄沦为赤贫,使社会处于绝望,使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间的竞争,使本国的国际声誉受损。人们明白了通货膨胀的原因,但对通货膨胀仍然难以控制。人们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经济学知识,还要有足够的勇气节制自我,这并非易事。归根结底,**通货膨胀是制约人性和欲望的挑战。通货膨胀的恶魔时时想掀掉压在身上的人类理性的“五行山”,再次造祸人类、肆虐大地。
近几十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对货币政策的管控措施更加成熟,设计了独立的央行制度以防止滥发货币,这使通货膨胀发生态势似乎趋降。英国**的金融史学者和畅销书作家尼尔•弗格森甚至认为,若有今天的知识和政策手段,当年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完全可以避免,经济大萧条也可以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不会发生。然而,人们跨过的不是同样的一条河了,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和通缩风险的多重因素压力之下,资产市场价格剧烈调整,PPI(生产价格指数)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也都已经高位回落,全球范围内的信贷收缩,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都急速下跌。为了避免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和进入全球通缩时代,各国都大幅度下调了基准利率。零利率和负利率时代来临,各央行普遍实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一些**甚至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频繁超发货币,加速开动印钞机,全球金融流动性明显过剩。有人曾幽默地调侃,就差用直升机撒钱了。然而,通货膨胀的痕迹还未见,好像通货紧缩的迹象更加明显了���世界怎么了?是传统的货币学派理论不适用了,是超发的货币又回到了央行体系,还是通货膨胀正在途中?过去通货膨胀的产生是发行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从而形成物价上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曾经有货币发行量和商品流通量1∶8倍的经验公式。然而,现在人们的日用商品生产能力**,甚至出现了大量商品过剩。这是否是货币超发而未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呢?学术理论界面对此现象也十分纳闷儿,观点差异逐渐扩大。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国央行注入数万亿美元的流动性资金,这使滋生通货膨胀的货币前提条件充分具备。不少人担忧一旦危机形势稍微稳定,恶性通货膨胀将卷土重来。相对更为稀缺的商品和资产会成为通货膨胀的主要推手,而输入型通货膨胀则将通货膨胀传播至全球。人们又处在经济、金融的十字街头,面临的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呢?货币超发了还是发行恰当呢?人们在面对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时该如何选择呢?实施的经济政策重在治本还是治标呢?哪一条路才是正确之路呢?
通货膨胀给人类历史带来了深重灾难,这需要人们抚今思古,以往鉴来。图15–8和图15–9是德国为纪念1923年恶性通货膨胀而发行的两枚纪念铜章。铜章上瘦削的德国男人低垂着头,一手抚慰着悲伤的妻子,一手紧搂着饥饿得骨瘦如柴的孩子。铜章的背景是丛生的荆棘,币文是“德国人民的苦难历程”。两枚铜章上的日期分别为1923年11月1日和1923年11月15日,与其对应的一磅面包的价格分别为3万亿马克、80万亿马克,一磅肉的价格分别为36万亿马克、900万亿马克,一杯啤酒的价格分别为4万亿马克、52万亿马克。人们将对德国恶性通货膨胀的记忆永远铭刻在了这两枚铜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