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言 唐代美学史概述 001 **编 隋代美学史 **章 隋代美学史状貌 023 **节 六朝美学史与隋代美学史 023 第二节 “斫雕为朴”的审美强制 026 第三节 隋代美学的哲学基础:王通哲学 033 第四节 文炀二帝、南北二方的美学比较 038 第二章 隋代美学史地位 050 第二编 初唐美学史 第三章 初唐史学—美学 055 **节 初唐“史学热”的动因及其概况 055 第二节 史学—美学 057 第三节 《史通》之史学—美学 062 第四章 唐太宗李世民 072 **节 社稷重于一切的价值观 072 第二节 对文艺现象的审美阐释 074 第三节 诗美评价 078 第五章 宫廷诗风与隐逸诗韵 084 **节 宫廷诗风与隐逸诗韵的具体表征 084 第二节 宫廷诗风与隐逸诗韵共时的美学史意义 089 第六章 丽化与俗化的审美倾向 093 **节 丽化与俗化的具体表征 093 第二节 丽化与俗化的美学史意义 099 第七章 初唐“四杰” 101 **节 审美功能认知 101 第二节 审美情感体认 104 第三节 美学思想特点 105 第四节 承绪与改造的审美历程 109 第五节 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 114 第六节 时间审美 118 第七节 审美重大走向 120 第八节 “四杰”评价 128 第八章 刘希夷、张若虚 131 **节 刘���夷的诗美 131 第二节 张若虚的诗美 134 第三节 刘希夷、张若虚所体现的路标意义 137 第九章 陈子昂 138 **节 “兴寄”“风骨”的美学思想 139 第二节 “兴寄”“风骨”的审美体现 143 第十章 初唐美学史地位 151 **节 变革六朝、铸造唐音 151 第二节 美学精神 153 第三节 审美活动特点 158 第三编 盛唐美学史 第十一章 张说 163 **节 张说的美学思想 163 第二节 张说的转捩意义 166 第十二章 盛唐社会和美学精神 171 **节 社会演变和美学 171 第二节 个性气质和美学 173 第三节 文化精神和美学 174 第十三章 盛唐曙光 176 **节 盛唐气象的感应 176 第二节 边塞诗风 177 第三节 吴中诗派 178 第四节 岭南诗人 182 第五节 盛唐气象曙光 188 第十四章 王维 190 **节 人生历程与审美历程 190 第二节 王维的审美心理经验 198 第三节 空间感、色彩感和声律感 204 第四节 诗的禅意化 209 第十五章 孟浩然 214 **节 入仕与出仕 214 第二节 美学风格 220 第三节 王孟比较 224 第四节 山水田园诗派美学风貌 226 第十六章 王昌龄 233 **节 诗美学思想 233 第二节 诗美特征 239 第十七章 高适 247 **节 人生经历与美学风貌 247 第二节 边塞诗美 256 第十八章 岑参 259 **节 英雄主义与美学风貌 259 第二节 诗美特征 261 第三节 高岑比较 267 第四节 边塞诗派美学风貌 268 第十九章 殷璠 271 **节 美学思想 271 第二节 美学范畴:“兴象” 273 第三节 盛唐时代色彩 275 第二十章 李白 278 **节 个性气质 278 第二节 美学思想 293 第三节 审美成就 298 第二十一章 辞赋散文美学 311 **节 发展概况和基本估价 311 第二节 美学面貌和特征 312 第三节 辞赋散文美学的盛唐之风 315 第二十二章 盛唐美学精神 321 **节 “人”的特点 321 第二节 审美风貌 326 第四编 盛中唐嬗变期 第二十三章 杜甫 337 **节 美学思想 337 第二节 人生经历与美学精神 351 第三节 审美风貌 367 第五编 中唐美学史 第二十四章 美学复古思潮 381 **节 基本内容 381 第二节 主要内涵 384 第二十五章 大历诗风 386 **节 盛唐余绪 386 第二节 中唐面目 388 第三节 审美表征 390 第四节 顾况的意义 395 第二十六章 大历、贞元的美学理论 398 **节 并存现象 398 第二节 高仲武美学观点 400 第三节 皎然的美学思想 402 第二十七章 孟郊 411 **节 诗美的主体根源 411 第二节 诗美特征及历史地位 413 第二十八章 韩愈 418 **节 诗美学理论 418 第二节 诗审美成就 422 第三节 古文运动 428 第四节 散文审美成就 438 第五节 韩愈的地位 444 第二十九章 李贺 447 **节 心态描述及其形成原因 447 第二节 诗美表征 451 第三节 美学史影响 457 第三十章 柳宗元 460 **节 思想家特点 461 第二节 美学论 463 第三节 散文美学贡献 469 第四节 诗美概述 474 第三十一章 刘禹锡 479 **节 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479 第二节 审美个性和诗美特征 483 第三十二章 白居易 492 **节 文化—审美心理二元组合 492 第二节 美学论述二元结构 498 第三节 审美创作二元形态 503 第三十三章 元稹及元和体 507 **节 诗美论和诗美创作 507 第二节 关于元和体 511 第三十四章 中唐美学史 514 **节 审美心理结构 514 第二节 中唐美学意义 518 第六编 晚唐美学 第三十五章 晚唐美学概况 527 **节 美学思想 527 第二节 美学状貌 532 第三节 美学思潮 538 第三十六章 李商隐 545 **节 迷蒙意象 545 第二节 诗美现象 549 第三节 形成要素 553 第三十七章 司空图 557 **节 美的本体确认 557 第二节 《诗品》美学思想 563 第三十八章 小说美学 567 **节 小说美学观念 567 第二节 小说美学特点 572 第七编 门类美学 第三十九章 建筑、园林美学 581 **节 都城、**建筑、园林 582 第二节 私家建筑、园林 594 第三节 寺观建筑、园林 597 第四节 美学特征和美学史地位 598 第四十章 书法美学 605 **节 书法美学思想 605 第二节 美学成就 623 第三节 佛教与书法美学 630 第四十一章 乐舞美学 642 **节 隋代乐舞 642 第二节 唐代乐舞 645 第四十二章 美术美学 658 **节 美学思想 658 第二节 美学成就 668 第四十三章 服饰美学 682 **节 演变概况 682 第二节 基本特征 684 第三节 中外交流 686 第四十四章 茶道美学 687 **节 《茶经》和茶道 687 第二节 生理快感和心理快感 690 第三节 审美格调和审美影响 693 第八编 五代美学 第四十五章 五代文学美学 699 **节 美学思想 699 第二节 词的审美成就 704 第四十六章 五代的绘画美学 712 **节 美学思想 712 第二节 美学成就 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