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眼藏”一词,明确的出现是在宋代各种禅宗语录中,《联灯会要》卷一说,世尊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大家都不知其意,只有大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于是说道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种说法的经典依据,或许可以从北本《涅槃经》中找到一些,该经卷二载“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以付嘱摩诃迦叶。”① 正法眼藏,其大意是指佛所说的无上正法,在禅门中,这种无上正法就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法。就字面分析,“正法”指正确的教法,佛所说的教法“眼”指智慧之眼。精通了佛所说的无上正法而具备的智慧眼,称“正法眼”“藏”指佛法秘藏或佛教典籍。用智慧之眼来洞照佛法秘藏,如此形成的体悟,是为禅悟。 大慧宗杲用“正法眼藏”来命名他在开示时所举的古尊宿机缘法语集子,成《正法眼藏》一书,共六卷。此书成立的因缘是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一一四一年),宗杲因与主战派(抗金)张九成关系很好,遭秦桧怀疑,被流放到衡阳(今属湖南省)。在衡阳期间,宗杲很少和外界联络,偶尔有少量僧人向他请教一些问题,宗杲推托不过,不得已,就说些古德的机缘法语。弟子冲密慧然随手记录下来,渐渐积成一大轴,冲密慧然等人就捧着卷轴来见宗杲,要求宗杲题个书名,说是要使之流传,使佛祖创立的正法眼藏不致灭绝。宗杲说,那就叫《正法眼藏》吧!这一年是绍兴十七年(公元一一四七年),此书不久就刊印行世。 这里选用的《正法眼藏》版本,为收于《卍字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三套**册中的明代万历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一六年)的重刻本,此重刻本由普善庵僧人慧悦、居士徐弘泽等主持刻刊,并请曹洞宗第二十七代显圣寺僧人圆澄作了一篇《重刻正法眼藏序》,请居士李日华作了一篇《题刻大慧禅师正法眼藏》为序,附于书首,又在书首加了一篇宗杲本人的《答张子韶侍郎书》,合并刊出。重刻本内题三卷,每卷分上、下,《续藏经》收入时分为六卷。 《正法眼藏》的问世,是和两宋时期各种语录、灯录的流行分不开的。宗杲大量阅读了各家语录,特别是云门语录,宗杲所举,在相应的语录中多能找出。可以说,此书是禅史的简要概括,虽然看起来没有诸灯录般的系统性,却体现其融合各家的风格。 自达磨大师传佛心印,惠能祖师创立禅宗以来,禅家诸派众出,宗风各异,这一方面显示出禅宗的繁荣,但另一方面,禅门宗又存在着党己斥彼的现象,虽经圭峰宗密大力呼吁融合,但情况未见好转,这实际上也影响到禅宗的进一步发展。大慧宗杲有意改变这种状况,虽然他自己非常欣赏如同击石或闪电一般迅捷简洁的禅风,但他认为,这只适合于上根器人,而众生未必都是上根器者,因此禅风也不能一律,故应允许各异,不过他又有意淡化不同宗派之间的区分,像有的禅宗著作,比如《景德传灯录》,是分不同的宗派来叙述,宗杲则明确表示,他“集《正法眼藏》,不分门类,不问云门、临济、曹洞、沩仰、法眼宗”②。没有门户之见,只要是正确见解,这些见解有助于人们悟入禅道者,都将其收���。有的朋友看到《正法眼藏》之后,提出批评意见,说是你宗杲不把临济义玄门下好几个机锋上佳的禅僧收入,却把说义理、说禅教的老婆禅的南阳慧忠国师收入了,还收有大珠慧海禅师等,这些禅师都应该删除。宗杲指出,不能删,如果要删的话,你自己可以另外集一本专门接引大根器者的书。众生根器不同,自古以来的祖师们各立门户,施设不同,都有其道理,都是随顺众生根机而设,这就是宗杲的融合论的禅学观点。讲到融合的观点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圭峰宗密、永明延寿,实际上具体推动这种融合事业的,大慧宗杲也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这在禅宗史上是应该引起重视的。这是讲的《正法眼藏》中所体现出来的融合精神在禅宗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正法眼藏》也是一本高水准的禅宗指南,是人们学习禅宗思想的重要史料。之所以有这样的重要意义,一是因为它涉及面宽,上至西天祖师,中至达磨以降诸师,下至惠能及其所传青原、南岳二脉,及至五家七宗的重要人物,都涉及了,讨论的人物有二六〇位左右,重要者一百多人。比较一下在宗杲所处这一时期的前后所出现的一些灯录或语录等禅宗史著作,很少在这么小的篇幅之内却有这样宽的容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