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我的大学如何过
导入案例
大学到底有多长?
人的一生平均80岁,换算成日子只有29200天。当你看到这本教材的时候,你大概已经用了6000多天,还有那么5475天(65-80岁)你体力智力开始衰落,不在**状态。在剩下来的不到18000多天里,你需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睡觉,三分之一的时间休息吃饭照顾家人,能完全用来做事情的时间,只有6000多天。
而大学四年看起来很长,其实只有1460天,刨去寒暑假只有1120天,减去大四下半学期实习与考试周的时间,大约只有944天能用来做想必须做的事、想做的事,以及为未来要准备的事。
1400元经不起花,而大学这短短的1400天,你准备用来做什么呢?
你,狂野又宝贵的一生,准备用来做什么?
当**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一定会把自己吓了一大跳?D?D我这一生应该是“狂野又宝贵”的吗?我应该用来过现在这样的生活吗?无数的想法涌上心头,很多的计划蠢蠢欲动。但是也许过不了几天,你的生活又重新被卷入平常琐碎之中。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有一个潜在的幻觉?D?D时间还长,先舒服地过完今天再说。只有你真的开始认真计算,才能够理解时日的宝贵。
如果你狂野又宝贵的大学生涯只有1400天,你会用来做什么?
大学阶段,我们离开了家庭和学校开始独立生活,又暂时没有进入社会的经济和职业的压力,这也许是你这一生*自由,*能为自己做点什么的时光。如果有些事一定要做了才不辜负这段时光,你希望是什么事?
你也许会说,“我正年轻,好日子还多呢。大学四年都不知道该怎么花,明早起来都不知道要去干嘛,以后再说吧。”这也正是我们要在一开头仔细计算大学时光的原因?D?D我们中间大部分人一方面觉得这段时间很美好、很重要,所以一定要有很好的结果,一方面却很少意识到真正的时间其实很短。所以,当我们从眼花缭乱的大学生活里面逛一圈回来时,往往发现已经大二下学期了,大学已经过半了,必做的事情却还有很多,没有时间去做当下想做的事,更不要说做未来的事了。
面对这种窘境,一部分人选择了降低要求,不断说服自己“这样就可以了”;另一群人则彻底放弃梦想,随波逐流。
一、自我实现的张力
彼得?圣吉在他的管理学《第五项修炼》中提到了**的“橡皮筋效应”,生动地描述了自己的愿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假设在你的愿景和现实之间有一条橡皮筋,拉伸橡皮筋就会产生张力,这代表现实和愿景之间的张力。“当我们把愿景和现况景象同时在脑海里并存的时候,心中便会产生一种创造性张力(Creativetension),一种想要把两者合而为一的力量。”要减少张力,只有两种方式:让现实向愿景靠近,成为自己期待的人;或者让愿景向现实靠近,逐渐接受自己的现状和现实。简单来说,这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
这种张力带给人们前进的动力。当你清晰地知道未来的愿景和目标,越是能够清晰地界定和固定他们,越是可以产生强大的张力,让你自己像箭一样射向未来的目标。这就是自我超越?D?D梦想实现的过程。
二、后马拉松效应
随着你和梦想之间越来越近,“橡皮筋”的张力会变小。很多人会觉得梦想“越靠近越没有意思”,从而逐渐止步不前。以上大学为**目标的人,此刻会认为“大学也就这样”;高中时候天天幻想进大学后一定要“自由自在地躺床上,爱看什么书看什么书”的人,等到今天真的有自己的时间,却又没有真正翻几本书。这种状况被称为“后马拉松效应”?D?D马拉松选手在挑战完自己的极限后,如果不尽快设立一个新的目标,就会一直陷在高峰之后做什么都没劲的无意义感之中。在2008年的奥运会转播中,**电视台从全国抽调电视人才,提前一年准备,倾尽全力。为了防止奥运会期间产生“后马拉松效应”,**电视台在转播之前就给他们安排了其他一些项目,让这些电视界精英们能在稍事休息以后有进一步发展的劲头。
大学之初的我们刚跑完一场长程的“高考马拉松”,我们的确需要好好放松和休息一段时间。但如果不尽快设定让自己心动的新愿景,而是想着“先玩几天再说”,很快你的“橡皮筋”就会松弛,自我成长也就停止了。
三、目标损耗
自我实现的张力带来自我成长,同时也会带来情绪上的紧张和焦虑。很多人选择另一种方式消除这种张力,就是逐渐降低自己的目标,一直到完全没有张力。你会对自己说“其实我也不那么想拿个奖学金,考的差不多就挺好”;或者“其实我那个梦想只是年少轻狂的想法,人还是要现实一点”。每一次你都隐秘地调低一点自己的愿景,慢慢地,你活在自己的舒适区,过着自己伸手可及的人生,生活也像松弛的橡皮筋,失去了年轻人应有的活力。
是让现实靠近愿景,还是让愿景靠近现实?是成为我们希望的人,还是接收无奈的现状?这取决于我们对于愿景的坚持和规划能力。自我实现不是把计划写在纸上然后结束,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