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土地是财富之母、发展之基、民生之本、生态之依。土地制度是**的基础性制度,土地问题始终与江山社稷和人民福祉息息相关。土地法律在我国社会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探讨土地法学,完善土地立法,确立其在整个社会主义法制中的地位,是适应依法治国、依法用地和依法管地的时代要求。
土地法学是以调整土地关系的法律规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是法律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土地科学的重要��成部分。多年来,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土地法学课程,一直对主讲这门经世致用的课程怀有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热情,也一直对土地法学教材的定位、结构和内容进行着思考。现呈现给大家的《土地法学》是作者根据规划教材建设的要求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性质及目标,在土地法学课程授课讲义的基础上,吸收新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结合土地立法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整理撰写而成的。
本教材被列入中国人民大学“十三五”规划教材。教材按照中国人民大学人才培养路线图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理念,立足“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践行道术结合、知行统一的人才培养方式,在编写上注重土地法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同时注重适应研究型教学的需要,推进研究型课程建设,完善土地法学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土地法学真知识,发现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提出真见解。
本教材立足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力求把握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依据,注重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互衔接。土地法学属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土地管理相关专业必修课程,本教材的编写注重与一般公共课教材编写的区别。作者对比和参照国内外土地法学或相近教材编写经验,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坚持重视基础、体系完整、学以致用、理论实践结合、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对教材整体内容、结构进行了系统设计。本教材框架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以土地法学基础理论为开篇,然后沿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是土地权利流转主线,二是土地行政管理主线,在此基础上,*后就土地纠纷处理、行政监督与法律责任进行阐述。
本教材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出发,注重土地法学理论的阐述,以原理和理论串联我国土地法学的立法成果。本教材力求使学生通过土地法学的学习,掌握土地法学的基本原理,并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阐释土地法律规范的不同含义,阐明土地执法中的疑点和难点,使学生了解土地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形成土地法律意识和土地法律观念,准确把握土地立法指导思想,促进土地法作用的充分发挥。
本教材反映了土地立法的*新进展。《土地管理法》自1986年颁布以来,经历了1988年、1998年、2004年、2019年共4次修正或修订。2019年8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决定。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坚持保护农民利益这一基本原则和重要目标,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定下来,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明确**要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同时对征地补偿、宅基地等直接关系农民利益的制度进行了完善。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决定。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领域将“三权分置”予以法制化,在耕地承包期30年的基础上,届满后再延长30年。《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改完善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进程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近些年来,作者参加了较多土地法律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与许多专家学者的交流中受益匪浅,既拓宽了学术视野,也激发了学术思考。在本教材写作过程中,作者参阅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论著与科研成果,这对本教材的撰写很有裨益,在此表示真挚的感谢!对引用部分,文中以脚注和参考文献注明,如有遗漏之处,诚请多加包涵,会在再版时增补。在本教材的出版过程中,得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朱海燕同志、徐小玲同志的大力支持,为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土地法学和土地法本身发展很快,本教材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殷切期望国内外同行,阅读本书的同仁们、朋友们能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严金明
2020年元月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