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版)

  • 作者:吴春山,成岳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061810
  •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01日
  • 页数:384
  • 定价:¥5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版)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和技术方法。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与管理;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与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其中对大气、水、噪声、生态、固体废物等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风险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成果的编制也作了必要的介绍。本书不仅注重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阐述,同时注重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在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各章中均有案例分析。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的本科生,也可供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1)1.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分类(1)1.1.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1.1.2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意义(3)1.1.3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4)1.1.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原则(4)1.2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4)1.2.1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4)1.2.2环境标准体系(6)1.3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8)1.3.1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8)1.3.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0)1.4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12)1.4.1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12)1.4.2国内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12)习题(15)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管理(16)2.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6)2.1.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16)2.1.2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17)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18)2.2.1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规定(18)2.2.2建设项目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19)2.2.3环境敏感区的界定(20)2.2.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20)2.2.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报批(21)2.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21)2.3.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21)2.3.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及评价要求(23)2.3.3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23)2.3.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报批(24)2.3.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跟踪评价(24)习题(25)第3章工程分析(26)3.1污染物分类与源强计算(26)3.1.1污染物及其分类(26)3.1.2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26)3.2工程分析(31)3.2.1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31)3.2.2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41)3.2.3方案比选(42)3.3清洁生产(45)3.3.1清洁生产概述(45)3.3.2清洁生产发展(45)3.3.3清洁生产水平等级(46)3.3.4清洁生产分析指标(47)3.3.5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49)3.4循环经济(49)3.4.1循环经济的定义(49)3.4.2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50)3.4.3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50)3.4.4循环经济实例分析(51)习题(53)第4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4)4.1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要求与方法(54)4.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54)4.2.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4)4.2.2环境保护目标调查(57)4.2.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7)4.2.4区域污染源调查(57)4.3污染源调查与评价(57)4.3.1污染源调查(57)4.3.2污染源评价(58)4.4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9)4.4.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59)4.4.2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67)4.4.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与方法(68)4.5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9)4.5.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筛选与评价标准(69)4.5.2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71)4.5.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75)4.5.4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与现状评价(76)4.6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81)4.6.1环境噪声现状调查(81)4.6.2环境噪声现状监测(81)4.6.3噪声和噪声评价量(82)4.6.4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82)4.6.5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方法(83)4.7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84)4.7.1生态现状调查���容(84)4.7.2生态现状调查方法(84)4.7.3生态现状评价(85)4.8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85)4.8.1基本原则与要求(85)4.8.2调査评价范围(86)4.8.3调查内容与要求(86)4.8.4现状监测(87)4.8.5现状评价(88)习题(89)第5章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91)5.1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一般方法(91)5.1.1列表清单法(91)5.1.2矩阵法(91)5.1.3网络法(93)5.1.4图形叠置法(93)5.1.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法(94)5.1.6专家评价法(95)5.2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法(96)5.2.1模糊数学法原理(97)5.2.2隶属函数的确定(97)5.2.3应用举例(98)5.3灰色系统理论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99)5.3.1灰关联分析法(99)5.3.2灰色聚类法(101)5.3.3应用举例(103)5.4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层次分析法(106)5.4.1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分析步骤(106)5.4.2应用实例(108)5.5环境影响评价的GIS技术(110)5.5.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110)5.5.2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111)习题(113)第6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5)6.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与内容(115)6.1.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15)6.1.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2)6.2大气污染物扩散点源扩散模式(124)6.2.1无界高斯烟流扩散模式(124)6.2.2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126)6.2.3静小风扩散模式(128)6.2.4封闭性扩散模式(129)6.2.5熏烟扩散模式(130)6.2.6颗粒物扩散模式(131)6.2.7长期平均浓度公式(131)6.2.8日平均浓度计算(132)6.3非点源扩散模式(133)6.3.1线源扩散模式(133)6.3.2面源扩散模式(135)6.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中参数的选择与计算(137)6.4.1平均风速(137)6.4.2大气稳定度分级(138)6.4.3大气扩散参数(141)6.4.4有效源高(144)6.4.5混合层厚度(146)6.4.6防护距离(146)6.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48)6.5.1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49)6.5.2评价标准确定(150)6.5.3评价等级判定(150)6.5.4评价范围确定(151)6.6大气环境污染**对策(151)6.6.1建设阶段对策(151)6.6.2运行阶段对策(152)6.6.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建议(153)6.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模式及案例分析(153)6.7.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模式(153)6.7.2**模型参数及说明(154)6.7.2案例分析(158)习题(158)第7章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60)7.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环节(160)7.1.1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160)7.1.2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概述(164)7.1.3预测条件的确定(165)7.1.4模型概化(169)7.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中常用的水质模型(170)7.2.1水质模型概述(170)7.2.2河流常用水质模型(171)7.2.3湖泊、水库水质模型(178)7.2.4水质模型的参数估值(181)7.2.5水质模型的检验(184)7.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85)7.3.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评价工作等级(185)7.3.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90)7.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91)7.4.1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污染(191)7.4.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评价工作等级(193)7.4.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96)7.5水环境污染**对策(197)7.5.1工业常用的水污染消减措施(198)7.5.2环境管理措施(198)7.5.3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98)7.6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199)7.6.1项目概况(199)7.6.2评价等级的确定(201)7.6.3水环境影响预测(201)习题(203)第8章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05)8.1声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05)8.1.1噪声源及其分类(205)8.1.2噪声的产生及传播途径(205)8.1.3声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标准(205)8.2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206)8.2.1噪声衰减计算式(206)8.2.2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207)8.2.3空气吸收衰减(207)8.2.4声屏障引起的衰减(208)8.2.5附加衰减(209)8.2.6反射效应(210)8.3声环境影响预测(210)8.3.1预测范围及预测点(210)8.3.2预测点声级计算和等声级图(211)8.3.3声环境影响预测模型(211)8.4声环境影响评价(214)8.4.1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214)8.4.2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和要求(216)8.5环境噪声污染**对策(217)8.6声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18)8.6.1项目基本概况(218)8.6.2预测结果(218)8.6.3评价结论(218)习题(219)第9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220)9.1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20)9.1.1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220)9.1.2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221)9.1.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222)9.1.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标准(223)9.2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230)9.2.1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230)9.2.2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231)9.2.3主要评价工作内容(231)9.2.4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计算(232)9.2.5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预测(234)9.3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236)9.3.1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236)9.3.2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和要求(236)9.4固体废物污染控制(239)9.4.1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主要原则(239)9.4.2固体废物的资源化(239)9.4.3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240)9.4.4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241)9.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42)9.5.1固体废物的类别和产生量(242)9.5.2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243)习题(243)第10章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45)10.1生态环境影响识别(245)10.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245)10.1.2生态环境影响判定依据(246)10.1.3影响因素的识别(246)10.1.4影响对象的识别(246)10.1.5影响性质与程度的识别(248)10.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因子(248)10.2.1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248)10.2.2评价工作范围的确定(248)10.2.3评价因子的筛选(249)10.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49)10.3.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249)10.3.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249)10.3.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253)10.3.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53)10.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替代方案(254)10.4.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54)10.4.2替代方案(255)10.5外来物种风险评估(256)10.5.1外来物种评估的原则(256)10.5.2外来物种评估的工作程序(257)10.5.3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的实施(257)10.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58)10.6.1项目区概况(258)10.6.2生态环境影响识别(258)10.6.3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及参数(258)10.6.4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技术方法及应用(259)10.6.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63)习题(263)第11章土壤环境影响评价(265)11.1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265)11.1.1对流(265)11.1.2弥散(265)11.1.3微生物降解、挥发、吸附和吸收(266)11.2土壤环境影响识别(267)11.2.1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267)11.2.2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途径、因子识别(269)11.2.3建设项目土壤环境敏感目标识别(269)11.3评价工作程序与等级(270)11.3.1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270)11.3.2评价工作等级(271)11.4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73)11.4.1预测评价范围与因子(273)11.4.2预测与评价方法(273)11.5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276)11.5.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276)11.5.2跟踪监测(276)11.6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77)11.6.1项目概况(277)11.6.2评价等级和范围的确定(277)11.6.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277)习题(279)第12章环境风险评价(280)12.1环境风险评价概述(280)12.1.1环境风险(280)12.1.2环境风险评价(280)12.1.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281)12.2环境风险识别与度量(281)12.2.1环境风险识别的内容和类型(281)12.2.2环境风险识别的方法(281)12.2.3环境风险的度量(282)12.3环境风险评价(284)12.3.1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程序和内容(284)12.3.2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确定(285)12.3.3源项分析(291)12.3.4后果估算(296)12.3.5风险评价(297)12.4环境风险管理(298)12.4.1环境风险防范措施(298)12.4.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99)12.6环境风险评价实例(299)12.6.1项目概况(299)12.6.2风险调查(299)12.6.3环境风险潜势(299)12.6.4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的确定(301)12.6.5风险识别(301)12.6.6事故情形分析(303)12.6.7风险预测与评价(304)12.6.8环境风险管理(305)习题(305)第13章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306)13.1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概述(306)13.1.1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内涵(306)13.1.2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和经济分析(306)13.1.3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必要性和意义(307)13.2环境经济评价方法(308)13.2.1环境价值(308)13.2.2环境价值评估方法(309)13.3费用效益分析(313)13.3.1费用效益分析的含义(313)13.3.2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区别(314)13.3.3费用效益分析的方法(314)13.3.4敏感性分析法(316)13.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步骤(317)13.4.1环境影响的筛选(317)13.4.2环境影响的量化(318)13.4.3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318)13.4.4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318)13.5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案例分析(318)13.5.1研究区概况(318)13.5.2评价因子筛选及其量化方法(319)13.5.3生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320)13.5.4生态环境成本总评价结果(323)习题(323)第14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325)14.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325)14.1.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325)14.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原则与范围(325)14.1.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326)14.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327)14.2.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327)14.2.2规划分析(328)14.2.3现状调查与评价(328)14.2.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29)14.2.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0)14.2.6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332)14.2.7环境容量估算(333)14.2.8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334)14.2.9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335)14.2.10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336)14.2.11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337)14.2.12公众参与和会商意见处理(337)14.2.13评价结论(337)14.2.1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338)14.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339)14.3.1总则(339)14.3.2规划分析(340)14.3.3现状调查与评价(344)14.3.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45)14.3.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46)14.3.6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347)14.3.7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347)14.3.8具体项目控制措施及已实施工程的整改措施(348)14.3.9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349)14.3.10公众参与(349)14.3.11评价结论(349)第15章公众参与(350)15.1公众参与概述(350)15.1.1公众参与的目的(350)15.1.2公众参与的意义(350)15.1.3公众参与的原则(351)15.1.4公众参与的一般程序(351)15.1.5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351)15.2公众参与的内容与方式(353)15.2.1公众参与的内容(353)15.2.2公众参与的方式(355)15.2.3特殊规定(357)15.3公众参与在中国的发展(357)15.3.1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357)15.3.2我国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358)习题(359)第16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360)16.1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类型(360)16.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类型(360)16.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类型(360)16.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360)16.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360)16.2.2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363)16.2.3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编制(364)16.2.4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写(364)16.2.5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编写(365)习题(366)参考文献(36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