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飞行教练说过: “一个人会飞行跟不会飞行, 思维和视野都会有很大的落差。 你们鸟类研究者, 应该*能明了吧?”
我听到后, 苦笑不答。 其实, 真的很难回答。 鸟类研究者要研究的领域相当宽广, 生态行为、 栖息环境和觅食求偶等, 都有专长的人。 反而是飞行, 还很少有人研究。好像飞行不是鸟类的特长。 我的飞行认知, 也不是来自鸟类研究者的身份, 而是跟着飞行教练而学得的。
当一个人熟悉滑翔翼, 娴熟这个飞行世界的乐趣时,往往会有更大的野心, 试图创造一个奇特的飞行纪录。 譬如, *高的飞行高度、 溯航*强的上升气流, 或者是滑出*长的越野距离。 他们不约而同地拥有许多飞行梦想,梦想着突破个人的纪录, 或者飞得更高、 更快、 更远和更久。
为了这些目的, 飞行员会在天空愈待愈久。 于是, 遇见各种天候的机会就大增了。 有时顶着大太阳, 晒个半死。 有时淋个西北雨, 变成落汤鸡。 或是一会儿强风, 一会儿下雨, 或是被热气流带着盘旋, 总之, 飞行不再平和, 而是充满了冒险的乐趣。
但当乐趣形成一个意义, 形成一个飞行价值的困惑时, 挑战也会不断地出现, 永无满足。 飞行员会好奇, 如果随热气流升到*高点之后, 超越一千五百米, 接近二千米, 能感受到什么? 如果不受区域的限制, 能够沿**山脉一路滑翔, 像灰面 鹰南下, 那会是多么美好的梦想!
突然, 念头一闪: “莫非大脚想尝试着横渡赤道无风带, 飞越到南半球?”
哎, 我又胡思乱想了。 这几天, 我一直没回信给田中, 可能潜意识里, 还不想放弃思索大脚行径的答案。不过, 话说回来, 尽管迄今的资料里, 从未有短尾信天翁在南半球的记录, 但我也并非胡乱臆测的。有一种栖息于南半球的漂泊信天翁, 就拥有飞越赤道的能力。 这种全世界羽翼几乎*长的信天翁, 主要活动于南极地区, 而且早有在南半球的海域环绕地球一周的记录, 过去也曾有少数个体, 神奇地飞越了赤道的无风带,出现于北太平洋。 日本的鸟类图鉴也把它列入了迷鸟。 漂泊信天翁为何不滞留在全世界*广阔的海域, 反而游荡到北太平洋, 而且飞抵鸟岛附近? 这当然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课题, 有趣的是, 我后来读及一篇报导, 提到考古人类学者在研究早年的化石时, 发现北太平洋曾经有漂泊信天翁栖息的记录。
可见, 漂泊信天翁一度生活在北半球的水域, 而非一直待在以海洋为主���南半球。 换句话说, 在古老的年代,它们便飞越了赤道, 由北迁徙至南。相对的, 短尾信天翁难道就没有这种可能吗? 纵使此次大脚的南行, 不是在尝试这种横越的冒险, 或许迟早也会有第二只或者第三只短尾信天翁, 成功地横渡赤道, 出现于南半球, 探看那信天翁族群*广阔的家园, 而非永远滞留于北太平洋的水域。
但赤道如此好横渡吗? 当一只短尾信天翁远从约翰斯顿岛南下至圣诞岛时, 不只是心理上要承受巨大的孤独和浪静。 以前西班牙帆船装载马匹至新大陆, 到了这里风力突然减弱, 前进困难, 由于饲料欠缺, 只好把马匹抛入海中, 这里还被称为马纬度。
靠风力滑翔的海鸟非常不适合栖息此地, 尤其是羽翼狭长的信天翁, 更是**困难的障碍, 对一些小型海鸟来说, 诸如燕鸥, 它或许还可以依赖自己的振翅, 解决无风的问题。 信天翁一遇到这类环境, 只有束手无策。 大脚如何克服这种困难? 是否在等待一场飓风的到来, 利用风的差异, 完成横渡?
譬如, 一场台风的出现。 尽管北太平洋的热带台风一般形成于赤道以北五度以上的环境, 但气象史上, 偏偏偶有发生台风出现在赤道、 让赤道南北两地都受到影响的特例。 大脚或许也有机会遇到类似的情形。
也有可能是一场热雷雨的到来, 就是我们俗称的西北雨在夏天午后出现, 因而形成小小的风力。 又或者是强烈的东北风寒流南下, 带来侵袭到赤道的风, 它便可借此快速横越了。 以前少数漂泊信天翁越过赤道, 相信便是寻找到了这条临时出现于赤道的风之河流, 顺势横渡了。
短尾信天翁的少数成员或许也有这个机会, 打破禁忌, 挑战传统, 成为寻找新家园的英雄。 它们会是短尾信寂寞, 更可怕的是天气条件的恶劣。 这里的恶劣并非暴风雨, 而是无风。 恒常的无风。
所谓赤道无风带, 大抵是赤道附近南北纬五度间。 这儿太阳终年近乎直射, 地表年平均气温*高, 地面气压降低, 连上升气流都难以出现。 而海面上, 海流缓慢, 风平天翁的麦哲伦或库克船长。
思及此, 我知道自己的毛病又犯了, 但不可否认, 生物族群的演化趋力, 有时便仰赖这些冒险者的脱轨举动,拓展出新的可能。
我因而愿意相信, 大脚的赤道冒险, 其实暗暗地遥应着我们早已所熟悉的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 相信未来的时代里, 还会有像大脚这样的信天翁出现, 经由一代一代的不断尝试, 终有**, 短尾信天翁会飞越赤道, 甚而抵达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