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国企改革\张泽一
QQ咨询:
有路璐璐: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国企改革\张泽一

  • 作者:张泽一
  •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445492
  •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1日
  • 页数:225
  • 定价:¥2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研究了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及其在我国产权改革中的指导作用。在介绍了产权理论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马克思产权理论的产生、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然后,对当代西方产权理论进行了必要的介绍和评价;接着,本书对马克思产权理论和西方产权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大产权理论体系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的区别与联系;本书还介绍了国内外不同**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本书提出了深化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路径等,并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些具体产权制度安排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很好的政策和建议,对于深化我国产权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文章节选
    **章 产权理论概述
    第二节 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法律确认的人对物的*高占有关系和取得预期收益的权力,是一定所有制的法权关系或意志关系,是所有制的集中表现。所有者是所有权的人格化,是一定所有制关系的*终承担者。
    所有权表明主体对物的独占和垄断的权利,具有排他性、本源性和全面性。它的排他性表明物在法律上只能归于一个主体,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所有权的排他性表明了主体对物独占和垄断的财产权利。所有权是*充分、全面的权利,所有权源于对财产的占有,只有当资源匮乏不能满足人的需求时,对某种财产的占有或垄断才有意义。所有权在法律上直接表现为人对物的占有和控制支配,它的内容具体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种权利。在实际生活中,所有权的内容并不一定都属于所有权人,常常与所有权人分离。可见,所有权是一个集合名词,是对附着在物上的全部权利的概括性描述,可称为“一组产权”,强调的是对物的未被分割的权利。
    产权所描述的只是具体的、特定的、受限制的方式或收益权利。对特定的物,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行为谋求相应的权益。产权的基本内涵包括了使用权、处分权以及相关的收益权,但在具体场合,产权的指标却有不同。它可以涵盖这一组权利的整体,也可指其中的某项具体权利。它们两者不是对等关系,完整意义上的产权和所有权的含义基本一致。……
    目录
    序言
    **章 产权理论概述
    一、产权的定义
    二、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
    三、产权制度与所有制的关系
    四、产权的特性和功能
    五、产权的分类
    第二章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一、马克思产权理论的产生
    二、马克思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产权理论的价值
    第三章 西方产权理论
    一、西方产权理论的产生
    二、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西方产权理论的评析
    第四章 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
    一、研究目的和任务的比较
    二、产权起源的比较
    三、研究方法的比较
    四、产权绩效的比较
    五、研究层面的比较
    六、产权结构的比较
    七、产权变迁的比较
    第五章 国外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一、俄罗斯的产权改革
    二、英国的产权改革
    三、法国的产权改革
    四、日本的产权改革
    五、国外企业产权改革的启示和反思
    第六章 我国企业产权改革的进程
    一、我国国企产权改革的必要性
    二、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
    第七章 国企产权大讨论及反思
    一、国企产权大讨论的提出
    二、国企产权改革中争论双方的主要观点
    三、国企产权讨论的反思
    第八章 深化国企产权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框架
    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国企产权改革的原则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第九章 企业产权多元化
    一、产权多元化的含义
    二、产权多元化的必要性
    三、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原则和条件
    四、企业产权多元化的途径
    第十章 企业产权与公司治理结构
    一、公司治理的含义
    二、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机理
    三、国有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的分析
    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
    第十一章 员工持股制度
    一、员工持股制度
    二、我国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的实施
    三、完善我国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的建议
    第十二章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
    二、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议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