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引a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指1926年4月奉军飞临北京城进行轰炸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作《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一种盆景。在广州等南方暖和的地区,取栀子的一段浸于水中,便可长出绿叶,供人观赏,故称“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指作者在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的寓所,现在是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1926年三一八惨案之后,北洋军阀政府曾拟通缉鲁迅等人,鲁迅在流离中不得已住进各处医院,甚至住进堆放杂物的木匠的房子);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指当时在厦门大学任教的顾颉刚等人)挤出集团之后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
a由于时代不同,本书有部分标点、字词、语言表达等与现今的用法存在差别。本书原貌尽可能呈现鲁迅先生的作品,因此,出现了一些与现在通行用法不同的标点、字词,如“脚色”“甚么”“烟通”“苏格拉第”等。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编者对此类用法做了适当改动,如“含胡”改为“含糊”,“科斗”改为“蝌蚪”,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狗·猫·鼠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短篇小说,收入《呐喊》);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指当时现代评论派陈西滢等人),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也作角色,属鲁迅原文,故未作修改)是“不好惹”〔此话出自徐志摩曾发表的为陈西滢辩护的文章:“说实话,他(指陈西滢)也是不好惹的。”〕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这是作者讥讽陈西滢的话。陈西滢曾发表文章:“昨晚因为写另一篇文章,睡迟了,今天似乎有些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 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 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