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是园艺爱好者们不断挖掘山野中众多植物特有的观赏价值,通过驯化或改良,从野外引进庭院,然后逐步推广应用而来的。本章节主要通过有记载的古诗文来了解荚蒾属植物的栽培历史,及古代文豪、诗人们对荚蒾属植物独有的美的记录和咏叹。
荚蒾属植物之美,美在其树形优美,花、叶形态多样。荚蒾属植物的花为聚伞花序,花型整齐,本属中存在着功能不同的两种花,一种为完全花,也可称为可孕花,这类花具备花完整的形态特征,终可授粉结实;另一种为不完全花,这类花没有雌雄蕊,不能授粉结实,所以也叫不孕花,前者花小,花冠白色, 较少淡红色,后者具有大型的白色花瓣。荚蒾属中大部分植物的花序都由可育花组成,如珊瑚树、金佛山荚蒾等;少部分植物由不孕花在可育花外围一圈,如琼花、蝴蝶荚蒾等;有的则全部由大型不孕花组成,如绣球荚蒾、粉团荚蒾等。荚蒾属的果实也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果实颜色多变:有红色、红黑色、黄色、蓝色和黑色等。因此荚蒾属植物是一类既可赏观花又可赏果的优良园林植物。
荚蒾属植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追溯其栽培历史,那必须提及扬州市市花——琼花,这也是荚蒾属中历史记载多的物种。
琼花属我国特有,因“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传说而芳名远扬,更有与其关系紧密而久远的扬州琼花观。琼花观原名后土祠,又称后土庙,始建于汉成帝元延二年,古时称大地为后土,后土祠便是供奉主管大地万物生长的女神后土夫人的祀祠。后来,因祠中出现了一株琼花,树大花繁,洁白可爱,相传天下**,人们便称后土祠为琼花观。千百年来琼花以其清雅独特的风姿,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前来赏花题咏。宋代诗人、散文大家王禹偁,一日见祠内生长着一株奇丽的花卉,大为惊叹,诗兴大发,写下《后土庙琼花二首并序》,诗序云:“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云,因赋诗以状其态”,诗云:“谁移琪树下仙乡,二月轻冰八月霜。若使寿阳公主在,自应羞见落梅妆”。王禹偁一直被视为首位为扬州琼花写诗咏唱的人,其后,歌咏琼花的诗篇不计其数,扬州琼花随之扬名天下,世人也因此以为琼花早在宋朝时期出现。不过,经查阅资料显示,有关诗词方面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唐朝,王禹偁也不是写琼花的第1人。
唐朝的大诗人杜牧就有一咏琼花诗,曰:
气韵偏高洁,尘氛敢混淆。
盈盈珠蕊簇,袅袅玉枝交。
天巧**朵,风香破久苞。
爱看归尚早,新月隐花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