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保量与保价的双重博弈 这一章我谈得会更具体,和你的生活关系更大。先从人民币开始说起。 这几年,人民币改变了此前升值的态势,连续走低,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创下*近十年低位。人民币为什么走低?除了美元短期走高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外,放在长时段里来思考,这一答案的线索会更为清晰。 这首先是对过去单边升值的市场修正。2010年年末以来,人民币一路走高,直到2014年年中升值至1美元兑换6元人民币的*高点,之后开始出现贬值趋势。*具标志性的事件是2019年8月5日,人民币汇率破7。汇率变化,对中国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背后,无论是“买买买”还是各类企业出海的经济图景,都对应着中国居民的购买力。 其次,更长远一点思考,不仅应看到人民币的贬值,也应该梳理清楚汇率制度的变化。中国过去巨大的贸易顺差,在给中国带来不少国际压力之际,也使得人民币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取得了一些进展;随后,随着人民币的贬值趋势开启,2015年“811汇改”,紧接着人民币加入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机制基本形成,即“收盘汇率 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制度初步成型。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内嵌了人民币贬值预期,使得贬值不可避免。事实上,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只是一种制度设计,其优点是使得人民币汇率更为透明。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并不是贬值的根源,只是贬值的表象。恰恰是中间价机制的推出,使得人民币在岸市场受到了比以前更多的关注。 还有一种说法也很流行。很多人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来自外部,如贸易战等问题,其实人民币的未来走势,决定因素还是在内部。 从这个角度理解,对于人民币而言,*核心的决定因素,其实是中国的资产回报情况。只要中国资产回报率高,人民币资产就会维持吸引力,人民币汇率自然也会稳定下来。不过,这需要以中国推进结构化改革为前提。 人民币在纠结,症结在于中国经济的自身问题。与汇率贬值互为镜像的因素,则是外汇储备的流失。根据官方数据,以前的四万亿美元,现在共有三万亿出头。 人民币走低之下,*为难的是央行。为什么?在保持汇率稳定与外储数量之间存在“价”与“量”的取舍,央行的货币政策的腾挪空间随之降低。人民币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汇率与外储的矛盾,人民币汇率趋势,对于未来经济政策也持续构成制约,房价泡沫、过剩产能甚至债务问题等原本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在汇率问题中聚焦,日益联系紧密。进而言之,人民币的问题实际上与经济症结互为表征,汇率走低并不可怕,但是底线在于必须防范因为资本外流而引发的金融震荡。 每当汇率、房价出现波动,总有保汇率还是保房价的疑问,很多读者会问我这个问题,即使专业机构也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乐此不疲。这种说法固然直接形象,但是过于简单粗暴。事实上,汇率和资产价格存在矛盾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往往类似跷跷板,**银行在其中只能平衡,顾此失彼可能是常态,但绝非非此即彼。对于多数人而言,*关心的自然是房价,这个问题非常特别,我未来会谈。 但是就汇率对房价的影响而言,其实房价十分特殊,它不仅是一个慢变量,而且是一个分割市场上的商品,也受到资本管控*大的影响。汇率变化对它即使有影响,恐怕也是滞后被感知到的一个。 回头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基础是什么?每当人民币走低,总有人民币“锚”的讨论,有人说是制造业,也有人说是房地产。这些观点流行之广,与其错误之深,折射出当下经济问题的诸多悖谬。坦白说,人民币本质上说没有锚,现代货币也不需要锚。货币的本质是支付承诺,关乎发行和支付的机构是否信守承诺。 也正因此,人民币的未来,直接说,取决于央行的取舍,间接说,取决于中国经济的走势。多数软**的身家,还是与以人民币计价的房地产绑定,经济的稳定发展,事关多数人的*大福祉。 对于你而言,应该怎么做?机灵的做法,自然是对冲。在人民币破7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避险资产都涨了,风险资产都跌了,也就是说,人民币下跌,股市下跌,日元涨了,黄金涨了。 人民币贬值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对于一般公众而言,人民币贬值的影响主要是海外消费以及投资决策。如果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强,公众应该考虑到人民币资产价格的下跌压力,房地产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未来难言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