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金石入画研究:渊源、个案与意义
QQ咨询:
有路璐璐:

金石入画研究:渊源、个案与意义

  • 作者:池长庆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204392
  •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9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以书入画”是中国绘画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为核心的动力与精神。“以书入画”*早源于人们对于“书画同源”与“书画同体”的认识,彰显出中国书画互为表里的“笔墨精神”。“以书入画”在中国书画史的各个历史阶段均有不同的表现,而“金石入画”是清代以来以书入画的特殊阶段与核心表现。因而梳理与探究以书入画这一中国绘画历史发展的“道统”,特别是探索与分析“金石入画”这一现象在中国绘画中的具体表征与创作理路,一方面对于全面梳理“金石”与清代乃至近现代中国画的历史进程的关系,以及“道咸画学中兴”说等学术论点,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对于坚守中国绘画的笔墨传统与改进当代中国画教学等方面也是极为迫切的现实命题。 本书以清代以来在“金石入画”方面五位典型的画家金农、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为分析对象,从创作视角出发,通过对金农的“漆书入画”、赵之谦的“魏碑入画”、吴昌硕的“猎碣入画”、黄宾虹的“金文入画”和潘天寿“一味霸悍”的金石入画思想与实践的分析研究,**梳理“金石入画”在不同画家个案中的学术基点与形态表现,阐明“金石”之于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意义。
    目录
    导言 **章 以书入画的传统 **节 谢赫“骨法用笔”法中的笔线间架 第二节 张彦远“书画同体”观下的同“象”与同“法” 第三节 荆浩《笔法记》中的笔墨生命形态 第四节 “苏米”文人墨戏下的“草隶奇字之法” 第五节 元代尚意画风下的“书画本来同” 第六节 明代大写意中的“草书意象” 第二章 金石入画的铺垫 **节 宋代新兴金石学对绘画的影响 第二节 邓石如碑法创作和阮元碑帖理论的助推 第三节 包世臣《艺舟双楫》金石笔法的复兴 第三章 金石入画的典型个案 **节 金农的“漆书入画” 一、明末清初的书法创作和金石学研究风尚 二、金农“渴笔八分”的形成 三、金农的漆书入画 第二节 赵之谦的“魏碑入画” 一、金石画派与海上画派 二、赵之谦的交游和金石学修养 三、赵之谦的魏碑书法 四、赵之谦的魏碑入画 第三节 吴昌硕的“猎碣入画” 一、吴昌硕书画的师承与交游 二、吴昌硕的猎碣书法与线条特质 三、吴昌硕的猎碣入画 第四节 黄宾虹的“金文入画” 一、“美术革命”与“道成画学中兴”说 二、黄宾虹探索的笔墨法则 三、黄宾虹的金石学研究与金文入画 第五节 潘天寿“一味霸悍”的金石思想与实践 一、潘天寿“金石入画”的思想渊源 二、潘天寿“强其骨”的金石笔法实践 三、潘天寿“三角觚”的图式 四、潘天寿指画与“虫蚀木”的金石之趣 结语 金石入画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