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3月人社部颁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以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报考人数也越来越多。考试每年举行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基于对专业素养以及岗位职能需要的不同,考试遵循人岗匹配原则,不同岗位考查不同内容。具体分为以下五类:
以上五类考试笔试的公共科目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
中小学教师类(D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其中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科目考试主要测查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共100道客观题,考试时限为90分钟。
如下所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主要考查专业素养和基本素养,包括策略选择、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数量分析。其中,策略选择**考查教师岗位的专业知识,同时部分题目选材与教育领域相关,体现了事业单位分类考试的特色。
2016—2018年考试题型题量分布如下: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考生是否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主要涉及教育、文化、历史、政治、地理、法律、科技、管理、经济等方面。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常识判断分教育学科和非教育学科,考查题型均为单项选择题。具体分析如下:
通过上表可知,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常识判断在学科上主要集中考查教育、国情地理、法律、人文与历史、科技与生活等,其考查比重和考查频率都高于其他学科。虽然政治、管理、经济考查频率略低,但是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这部分内容在考查范围内,考生仍然需要多加重视。
1.在小学班主任轮换时,新任职的教师往往很难在中途接手一个**班主任的工作,但却能比较顺利地从一年级开始带一个新的班级,对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学校的管理方式过于僵化
B.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C.新任职的教师班级管理经验不足
D.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已定型
【答案】D。解析:一般来说,班主任带一个班级一段时间后,家长和学生会对其形成一种定型的印象和期待,当轮换教师时,新任职的教师很难完全满足这一期待,因此在具体工作中会遇到困难。但是,从一年级开始带一个班级,就会在与家长和学生的交往中塑造自己的工作风格,形成新的印象,这样的工作则会比中途接手**班主任的工作更为容易。故本题选D。
2.下列有关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书法家
B.歌剧《图兰朵》中使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C.顾恺之、吴道子和郑板桥都以人物画著称
D.古代“七音”是��“五音”基础上增加变宫、变徴
【答案】C。解析: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并不以人物画著称,C项错误。故本题选C。
1.扩展知识储备,夯实理论基础。考生在备考中,首先要对大纲中涉及的学科进行较全面的复习,掌握每个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打牢基础。
2.把握重难点,灵活运用方法。常识判断对于教育、法律、科技与生活、人文与历史、国情地理等知识的考查较多,考生在复习时,需要把握这部分的**,剖析难点,并在做题时,灵活运用一些方法来协助解题,如寻找题干关键词、排除无关选项、词义联想等。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练习。考生在对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后,要作答一定量的试题来检测复习效果,查漏补缺。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生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内涵、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主题、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内容原意是否一致;根据阅读内容合理推断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查选词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题型较为稳定。每年各题型题量略有不同,但总题量占比在30%左右,是考查的重要内容。2016—2018年题型题量分布具体情况如下:
题型一:选词填空。选词填空的题量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占比50%左右,是较为重要的考点。考查方向较为稳定,主要考查实词和成语,考查考生辨析近义词和结合语境选择正确词语的能力。
题型二:片段阅读。片段阅读的题量在10道左右,且近两年有上升的趋势。主要考查主旨观点题,同时涉及少量细节判断题、标题添加题、推断下文题以及词句理解题等。
题型三:语句表达。语句表达主要考查语序排列和句子填空,题量在5道左右,且近两年有减少的趋势,旨在测查考生文段前后连贯及整体把握的能力。
1.虽然数字是年报中的部分,但年报其实远不止是的数字堆砌。投资者通过年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监管机构通过监控年报发现并规避系统风险。可以说,年报是一个舞台,台上光怪陆离,台下看客云集。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眼花缭乱随意
B.一成不变简单
C.惊心动魄枯燥
D.扑朔迷离机械
【答案】C。解析:空,“眼花缭乱”指看着纷繁复杂的事物感到迷乱,主体必须是人,为物时应加“令人”“让人”等词语,此处主体是年报,搭配不当,排除A。“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永不改变。年报的数字是每年都会变化的,而非“一成不变”,排除B。第二空,由“年报是一个舞台,台上光怪陆离,台下看客云集”可知,此处表达的是年报中的数字含义很丰富。“枯燥”指单调,没有趣味;“机械”指方式拘泥死板,没有变化。“枯燥”描述数字的特点更恰当,排除D。故本题选C。
2.古往今来,人们对于信息加密的探索从未停止。古时候,人们在信封上滴蜡盖上火印,但仍防不住有人拆开,读完再复原。现代,人们用电磁波传递秘密,但“音量”再低,也防不住精细的窃听。后来,科学家设法将“音量”调低到如此程度:只依靠一颗颗光子,任何窃密者去测量都会破坏它,从而被发现。如今,量子通信将信息减弱到极限,即量子级别,再小心的读取都会彻底改变它。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量子通信的加密原理
B.量子通信的大优势
C.信息加密的主要方式
D.信息加密的发展历程
【答案】D。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不停地对信息加密进行探索。接着依据时间线索介绍了信息加密从“滴蜡”到“电磁波”到“光子”以及到如今的“量子”的发展历程。D项概括准确。A项只提到“量子加密”这一个阶段,不全面,排除。B项未提到“加密”这一贯穿始终的主题词,排除;C项的“主要方式”没有体现出信息加密从初的“滴蜡”到如今的“量子”一路的发展历程,排除。故本题选D。
3.①信息泄露导致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精准诈骗日益威胁着人们的隐私、财产甚至生命**
②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消费者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受害群体
③同时,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还容易破坏市场秩序、制约经济发展,滋长各类犯罪、危害社会稳定,甚至引发公共**及****危机
④具体而言,个人信息对自然人具有社会交往价值,对公权力主体具有管理价值,对企业具有商业价值
⑤然而,在信息商业化过程中,信息失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⑥个人信息被誉为“21世纪有价值的资源”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⑥③④⑤①B.④②⑥①③⑤
C.①⑤②⑥③④D.⑥④⑤②①③
【答案】D。解析:先观察四个选项的首句,④以“具体而言”开头,应是对前文内容的具体论述,故④不适合做文段首句,排除B。④具体论述个人信息对自然人、公权力主体、企业的价值,应是对⑥“个人信息被誉为‘21世纪有价值的资源’”的具体展开,故④应紧接⑥后,符合的只有D。验证D项,⑥④指出个人信息的价值,⑤转折引出信息失控的现象,②①③论述信息泄露的危害,符合逻辑。故本题选D。
1.夯实基础。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的是考生言语基础及运用能力,夯实基础是备考的步。考生必须认真研读真题,充分了解考试特点和命题思路,系统学习教材。除此之外,平时多阅读官方媒体的文章和文学经典也是提高言语水平的捷径。
2.技巧解题。言语理解与表达三类题型考查侧**不同,需要运用不同的技巧做题。如选词填空**关注对应关系、片段阅读要抓准关键信息、语句表达把握解题关键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运用恰当方法解题才能提高速度与准确率。
3.多做练习。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和实践解题方法的好途径,考生可依循真题—模拟题—真题的顺序进行学习。尤其要重视错题的处理,分析错题原因,克服自身弱点的同时,重新学习掌握不足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