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建筑概论
建筑(architecture)的词义包括“建筑物”、“建筑活动”、“建筑学科”三个方面,分别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空间”、建筑建造过程中的“技术”、建筑学科教育过程中的“学问法则”等内容相联系。
0.1 建筑对象
0.1.1 建筑含义
建筑是一种容纳人群活动的“容器”。如果将建筑比喻为“容器”的话,墙壁、屋盖就是容器的“外壳”,人们日常的起居、餐饮、学习、工作和娱乐等活动都是在“容器”中进行的。
人类建造建筑的目的在于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庇护”。人类凭借智慧建造建筑,在人与自然之间构筑起一道人工屏障,使得建筑具有不同于外界环境的适居条件。在此意义上讲,建筑是一种调节环境气候的“空调器”,也是一种改变环境建设的“影响物”。
建筑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造物活动”。建筑的设计与建造,需要投人和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筑在融入各种社会劳动的同时,产生其新的产品价值。因此,可以说建筑是一种转换建设投资的“价值增值器”。
建筑是一种“人造设施”。它的寿命一般比人的寿命长久,有些古建筑历经千年保存至今,成为重要的历史见证。不同时代的科技和文化艺术水平,凝聚于建筑之中,形成某些固有特征和特殊符号,向人们传达某些特定信息。因此,建筑是一种承载社会文化的“信息符号”。
0.1.2 建筑类型
建筑与人类文明同步向前发展,经历漫长的原始社会、农业及手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各个时期的发展,形成各种建筑类型。例如:建筑包括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大类型;生产性建筑指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非生产性建筑即民用建筑,包括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两大类型(见表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