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美德就是世界的全部——犹太人论品质
独居闹市而不犯罪
犹太人的灵魂深处,有种可贵的“慎独”精神,也就是可贵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精神。他们总是去问自己做了什么,应该做什么,做对了什么,却很少去要求别人该怎样。
同样,犹太人有着凡事从自己做起,善于自我反省,慎独自律的传统。作为上帝的“特选子民”,他们以信守合约、遵守法律著称于世。不管如何,都要求自己遵照契约的约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和享用自己的权利。
他们相信,只有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这方面去执行合约,才符合上帝对“特选子民”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合约的精神——按照合约规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两方都按合约来要求自己,这样合约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否则,一方不从自己做起,却要求对方,那合约的执行就会遇到困难;如果双方都想着用合约去牵制别人,那么这个合同就可能要破产。
在与犹太人的商业往来中,根本不存在犹太人不履行合约的情况,除非是合约本身有问题。正是这种先从自己做起,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约定的商业精神,使犹太人获得了“世界**商人”的桂冠。
《塔木德》上有一句话,叫“在他人面前害羞的人,和在自己面前害羞的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其实就是所谓“罪感”和“耻感”的区别。
所谓“罪感”,就是把罪之恶看做是由罪本身的属性决定的。无论何时何地,人知我知,犯罪就是为恶,就是一件应该激起愧疚之心的事情。
而所谓“耻感”,则把罪之恶看做某种取决于外界状态的属性,为人知者方为恶,不为人知则无所谓恶不恶。所以,犯罪者的愧疚或者忏悔,不是为了作恶本身,而是为了作恶竟然被人发现。这种“悔”是为了搞错时机而悔,要是正逢无人发现的机会,何悔之有?
很明显,在“罪感”支配下的个体行为要比在“耻感”支配下的行为在遵守规范时有着更大的自愿性、自觉性和自律性,这在犹太人的行为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犹太民族的大门始终敞开着,不能遵守上帝律法的人尽可以自己走出教门,何况连犹太共同体都长期处于某种“独居”状态,更不要说犹太人个体了。这样一个民族不能不要求其成员多多“慎独”,多多“知罪”。
在拉比的教诲中,“独居闹市而不犯罪”之所以能同“穷人拾遗不昧”和“富人暗中施舍十分之一的收入给穷人”同立为“神会夸奖的三件事”,其共同之处,尽在一个“独”字。犹太人的上帝所赞赏的“慎独”,其实正是犹太民族延存的基本要求。
犹太民族弘扬“慎独精神”,但绝不意味着一切以自我为**,他们绝不提倡“独善其身”���的“隐士”,而是教导人们要和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
孝敬父母是所有美德的基础
犹太人对家庭关系极为重视,对协调家庭关系不遗余力。在他们看来,维系家庭,就是维系民族。
从《塔木德》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推崇人伦亲情的动人事例与故事。
有个犹太人住在古代以色列的一个叫戴马的镇上。他拥有一块价值6000个金币的钻石。有个拉比想用这颗钻石来装饰圣殿的正殿,便带了6000个金币来到他家,向他买这块钻石。
可是凑巧放钻石的金库的钥匙放在父亲的枕头下方,而父亲又刚好睡得正香。这个人便对拉比说:“因为我不能吵醒父亲,所以,不能把钻石卖给你。”
拉比认为,这个人为了不吵醒父亲而宁肯放弃赚钱的机会,是个孝顺儿子,值得褒奖。
而一位拉比自己所行的孝道,更令人惊叹。他同母亲一起外出,走到一片高低不平的地方时,母亲每走出一步,拉比便把自己的手伸出来,垫在母亲的脚下。
《塔木德》非常推崇孝敬父母,故而每一个犹太人从小就很懂得尊老爱幼。
《塔木德》这样告诫人们:“不管你是十恶不赦的罪犯,还是遵纪守法的臣民,都得把孝敬父母看成是自己的天职,哪怕你是落魄天涯,衣食无着的人。”
犹太人认为:人*亲近的伙伴是上帝和母亲。犹太人拉比说,当人尊敬父母的时候,也等于在尊重上帝,所以犹太人非常孝敬父母。
犹太人认为赡养父母,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只要对造物主的敬重还没有消失,赡养双亲的律例将永无止境。
被称为乞丐股票超人的约瑟夫•贺希哈,是纽约成功犹太商人的代表,经历了从地狱到天堂的沧桑人生,留下了一串从街头乞丐到股票超人的奋斗足迹。
早在约瑟夫•贺希哈早年一次赚到16.8万美元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急于把这笔对于他来说来之不易的**,全部投资于他迷恋的股市交易,而是拿出了绝大部分为相依为命的母亲购置了一幢房子,让母亲早日走出了低矮潮湿的贫民窟。约瑟夫也从不忘记与自己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的伙伴。他让合作伙伴朱宾全盘负责开采铀矿,事先就给予了朱宾1/10的股票优先权,使朱宾在用自己的智慧掘出铀矿的一刹那便成为百万富翁。约瑟夫不仅对与他有重要经济合作的伙伴是这样,对他公司的下属职员也十分关心,甚至对一个开电梯的孩子也是如此。这个可怜的孩子有一个多病的母亲,微薄的薪水难以支撑母亲的医药费,约瑟夫便长期承担起对这个家庭进行接济的责任。
在约瑟夫从乞丐到亿万富翁的一生中,他永远对被别人骂作“穷鬼”的乞丐生活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他成为富翁以后,他并不认为已经斩断了与贫穷的联系。他一直把捐助像他童年时一样贫穷的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向学校捐款,为的是使贫困人家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教育以开掘他们的天赋;他向盲人医院、孤儿院捐款,为的是使残疾人和无依无靠的孤儿得到救助。由于自己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他特别喜欢资助贫穷而又富有艺术才华的学生们,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的王国之中,并通过他们去完成自己少年时没有完成的大学之梦。他经常驾驶一辆黑色的超豪华林肯牌轿车,不断地驶入哥伦比亚大学、曼哈顿大学、加州图书馆、孤儿院、盲人医院、教会等处,不辞辛劳地把一笔笔捐款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和组织。
这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约瑟夫•贺希哈,他通过在充满风险的股市中不断搏杀,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通过普度众生的慈善事业,彰显着人生的价值。
约瑟夫并不是一个只知道赚钱的机器,而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和蔼老人。他70岁的时候忽然迷上了搜集艺术品。他又拿出当年执著于股票的劲头,到图书馆收集资料,派出几路人马千方百计获取更多方面的信息。不久以后,他就成为一个鉴赏艺术的行家能手。他认为全人类都有责任更好地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为此,他收藏了3000座雕塑、6000幅名画,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艺术基金会,用于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他为艺术事业作出了他应有的贡献。他说只要他的心脏还在跳动,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就不会停止。
以高尚的品格为**荣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犹太人的杰出代表,他的人生准则有这样一条:人的一生中,品格是人生的王冠和荣耀。他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了。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确实,品格是一个人*可贵的财富,它就是人的地位、身份和财产。它使一切**一切地位的人变得**。它比财富更有力量,比名声更显荣耀。它的影响无处不在,因为它是正直诚实、言行一致的体现,这些品质*为可贵,它受到整个人类的信任和尊敬。
品格是人性的*好的形式。它是个人身上体现的道德秩序。有品格的人不仅仅是社会的良心,而且,在任何有效统治的政府里,它都是*好的动力,因为道德品质统治世界。甚至在战争中,拿破仑也说精神的力量比肉体的力量强大十倍。民族的力量、文明全都依赖于个人的品格,而且****的基础也仰赖于它,法律和制度只是它的分支。自然、个人、**和种族之间的平衡也依靠它们才能获得,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品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一个人即使没有文化,能力平平,且一贫如洗,但只要品格高尚,他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管他是在车间、在账房、在商场,还是在议会。坎宁在1801年这样写道:“我的道路一定是通过品格获得权力,我不会选择其他的途径。我坚信这条道路的正确,它虽然不是*快的,但却是*有把握的。”你可能羡慕有学识的人,但相信他们之前还要有些别的需要了解。因此,约翰•罗素爵士有句话道出了这个真理:“英国的党派有个特点,请求天才人物的帮助,但遵从高尚者的道路。”弗兰西斯•霍纳的一生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悉尼•史密斯认为,人们会前赴后继跟随霍纳的足迹。科克本爵士指出:“他的价值和启示在于他的一生激励着每一个正直的年轻人。”他38岁去世,但比任何个人对公众的影响都大。所有人都尊敬、热爱、信赖和哀悼他,除了没有良心品格低下的人。在议会中,任何人都没有像对他这样的尊敬。也许有年轻人要问,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是因为他的出身?他只是爱丁堡一个商人的儿子。是因为有钱?也不是,他的亲戚都不富裕。靠官位吗?他只有一个职务,而且只干了几年,并没有什么影响,工资也不多。靠他的能力?而他并不出色,也没有什么天才的东西。他谨小慎微,**的目标就是不出差错。靠他雄辩的口才?他语调平和,意味深长,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也不会花言巧语的利诱。是他迷人的风度?他只是不做错事、平易近人而已。那到底是什么呢?靠他的见识、勤劳、克制和善良的品质,是他人格的力量。这种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因素,而是靠他自己的培养。在参议院中,有很多比他更有才华、口才更好的人,但是,没有人的道德价值比他更大。霍纳的一生表明,平凡的能力借助高尚的品格可以功成名就。
富兰克林也把他的成功归因于正直诚实的品格,而不是他的才能或演说能力,因为他在这些方面都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他说:“人们都很看重我。我口才很差,从来不能口若悬河,有时候还结结巴巴,而且经常出错。不过我还是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地位低的人和地位高的人一样,品格给人信心。据说俄国亚历山大一世的个人品格等于一部宪法。
品格就是力量,它比知识就是力量更为正确。没有灵魂的头脑,没有德行的知识,没有仁善的聪明,固然是一种力量,但它们是只能起坏作用的力量。它们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或者也给我们一些趣味,但是你很难尊敬它们,就好比我们对待扒手的敏捷或拦路的强盗的马术一样。
诚实、正直和善良,虽然不是命运攸关的东西,但却是一个人品格的本质所在。具有这种品质的人,一旦和坚定的目标结合起来,他就有了无比强大的力量。他就有力量做善事,有力量抵制邪恶,有力量战胜各种困难和不幸。当史蒂芬落人敌人手中的时候,他们冷嘲热讽地问他:“现在你的堡垒在哪里?”“在这里。”史蒂芬把手放在胸前勇敢地说。正是在逆境中,他的品格闪烁出了*耀眼的光芒。当所有人都倒下的时候,他凭着自己的正直和勇气巍然挺立。
第二章 得到太多,必有所失——犹太人论目标
目标太多只会让人更加迷茫
如果目标太多,也会令我们穷于应付,觉得辛苦,并且令我们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因为我们的努力不够集中。
这是一个在犹太民族中流传甚广的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找一个部落首领讨要一块土地。部落首领给他一个标杆,让他把标杆插到一个适当的地方,并答应他说:如果日落之前能返回来,就把首领驻地到标杆之间的土地送给他。年轻人因为贪心,走得太远,不但日落之前没有赶回来,而且还累死在半路上。这个年轻人没有自己的目标,或者说目标不具体,所以失败了。
如果你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你就应该放下手上的一切其他事情,坐下来,认真思考一下适合自己的目标了。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目标太多的话,只会令你眼花缭乱,你也得坐下来,把它们都写在纸上,然后逐个分析它们,将不重要的删掉,留下对你*重要也*适合你去发展和追求的目标。然后,就把它作为你的努力方向去奋斗吧!如果中间发现这个目标同你的大方向有出入,你可以随时中途调整你的目标。这好比你一个人对着好几个箭靶在射击。想想看,你是指哪儿打哪儿,还是打哪儿指哪儿?小猫钓鱼的做法是不会令我们成功的,成功只光顾专心致志的老实人。
目标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有了目标,努力便有了方向。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精力集中,每天想的、做的基本上都与之所要实现的目标相吻合,避免做无用功。为了实现目标,他能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求发展的竞技状态,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能精神饱满地投人学习和工作,能够脱离低级趣味的影响,而且为达到目标能够有所放弃,一心向学,因此,能够尽快地实现优势积累。这就像登泰山一样,漫无目标者是随便走走,一会儿参观岱庙,一会儿选几个美景摄影留念,东游西逛,还没有走到中天门天就黑了。相反,如果你把目标确定为尽快到达玉皇顶,你就会像参加登山比赛一样,中途无心四处张望、逗留,热闹、美景全不去看,甚至帽子被风刮跑了也不肯花费时间去捡,当然会比较快就到达极顶。
从实践看,往往是奋斗目标越鲜明、越具体,就越有益于成功。正如作家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