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乐山人介绍乐山历史,常说:“开明故治”。何谓 “开明”?何谓“故治”?究竟从何而来?起于何代?根本 不给您解释,或者是解释不清,说不出多少个名堂,也就整 不醒豁(方言:明白,清楚)。整不醒豁,也就说不清楚。 说不清楚,肯定觉得没趣。
为了有趣,就来一起整清楚。
开明王朝,是古蜀国*后一个王朝,建立时间在公元前 666 年前后,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 316 年。开明王朝建立的时间,距今 2800 年左右。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很多记载 都没得了,有的只是推测、论证,还不一定靠谱。
怎么办呢?“凉拌”,肯定不行。以今天的乐山为基点, 放眼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陕西乃至神州大地一 圈之后,许多模糊的情景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终于可以把一 些过去没有说的说出来,把说了但是没有说清楚的说清楚。
开明王朝,从前到后经历了 300 多年,前前后后一共有12 帝(王):丛帝鳖灵、卢帝万通(又叫成帝)、保子帝芦 保(又叫褒子帝)、青帝胡、赤帝又叫别帝、黄帝、白帝、 黑帝、圣帝、尚王、后王、末王(又叫芦子霸王)。
前面 9 任都是“帝”,到*后 3 任只能称“王”了!这 是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是,也不是,不全是。因为圣帝 以后,隔壁的关中和楚国强大了,开明王朝就是保持当年* 强盛的样子,也未必就能抗得住。
“故治”与“治今”,���志——文字记录,或者史——文 书记录,为了省字儿,常用的词语。古人啊!不是在电脑上 打字儿,也不是在纸上写字儿,而是在龟甲、骨头、石头、 竹片上刻字儿,用绳子拴疙瘩记事儿。多一个字,少一个字, 都是要命的。后来有了笔墨纸张,一笔一画地写字儿,也是 很费劲的。现在,电脑上打惯了字的人,写起字来,手都是 僵的,何况是用石头或者是不怎么锋利的刃、刀。经常用笔 写字的人,指头上也有老茧。**抄几万字,肯定受不了, 屁股都要坐 。
“故治”,就是原来的管辖范围或者是行政**所在地; “治今”,就是今天的管辖范围或者是行政**所在地。“ 治 地 ”, 就 是 管 辖 范 围;“ 治 所 ”, 就 是 行 政 中 心 所在地。
所有人都知道,行政**就是*高行政长官(头儿们) 和大大小小的官们、吏们办公的地方。有了当官的在那儿办 公,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都”“邑”“城”“郭”“池”……“都”是那个时候各种“帝”们办公的地方。 “邑”是各种“王”们、“侯”们、“爵”们、“伯”们、“子”们办公的地方。 “城”是人们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城市。
“都”“邑”所在地可以叫“城”,屯兵驻兵、经商做 生意等人们居住集中的地方、形成集市的地方,也可以叫 “城”。“城”的大小,在那个时代就与行政级别有很大的 关系。
《周礼·考工记》就把各种“王”们、“侯”们、“爵” 们、“伯”们、“子”们所在的城分为三级:**级是王;第 二级是诸侯;第三级是宗室和卿大夫。
既然有级别,当然也就有规定。什么规定呢?就是女儿 墙的高度,“王”们不能超过“帝”们,“侯”们不能超过 “王”们,宗室和各种大官们不能超过“侯”们。
《周礼》,主要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风俗、礼法等制度,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作者与 成书年代,迄今争议纷纭,并无定论。世传周公旦著,实际 成书是两汉之间,是西汉景帝、武帝之际,河间献王刘德从 民间征得的先秦古籍。《周礼》与《仪礼》《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 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 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为深远。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成为《三礼》之首,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
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汉代是“五经”:《诗》《书》《易》《礼》《春秋》;唐代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成为 “九经”;836—840 年(唐开成年间),又增加《孝经》《论 语》《尔雅》,成为“十二经”;南宋时期,又增加了《孟 子》,变成了“十三经”。
当下,除了一些古城,新城都是没有城墙的。这儿需要 说明一下,城墙是冷兵器时代的军事设施,通常包括墙体、 女儿墙、垛口、城楼、角楼、城门、瓮城等等。对女儿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城墙上呈凹凸的小墙,长城就是*好的 例子,许多古城墙基本上都是长城的样子;另一种是屋顶 外围的矮墙。限制级别的女儿墙,就是城墙角楼屋顶外围的 矮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