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罗雪尔与克尼斯 : 历史经济学的逻辑问题
QQ咨询:
有路璐璐:

罗雪尔与克尼斯 : 历史经济学的逻辑问题

  • 作者:[德] 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 李荣山 李康 校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61856
  •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 页数:216
  • 定价:¥5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批判施塔姆勒》是马克斯·韦伯对鲁道夫·施塔姆勒(Rudolf Stammler)《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观念与法律观念:一项社会哲学研究》一书所作的细致评述与批判,也是韦伯继《罗雪尔与克尼斯》之后又一重要的方法论(元理论)著作。 在对施塔姆勒的批判中,韦伯意在通过考察社会文化科学领域之一的法社会学的逻辑特征,来维护自己有关解释性社会文化科学,也即秉持理解论题的社会文化科学的观念。本书揭示了许多关键联系:《罗雪尔与克尼斯》专著与《经济与社会》的问题意识之间的联系;韦伯的方法论与当代诸多方法论之间的密切关系,包括彼此交叠的常人方法学、现象学社会学、诠释社会学以及日常生活社会学等学说。 韦伯认为,任何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在五十年内必然会过时。这是科学进步内在辩证的结果,也是科学分工日趋精细的结果。但韦伯方法论(元理论)著作背后的意图,是要去发展一种“新工具”,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研究逻辑,一种可以定义社会文化科学主题、问题、方法与理论宗旨的新范式或问题意识。
    文章节选
    罗雪尔的进化概念与实在的非理性 我们已经知道,罗雪尔认为历史学的宗旨是建立“历史进化法则”。现在不妨来看看,他在分析由这些进化法则的地位所引起的问题时,是如何表述其认识论立场的—假设这样一种立场可以归之于他。 把众多民族当作某一类别的成员,这种分析显然假定,可以把每个民族的发展与作为典型封闭循环的单个有机体的发展等同起来。罗雪尔声称,至少对那些可被视为有一个文化发展过程的民族来说,事实的确如此54。民族文化的发源、老化与衰落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 74 对罗雪尔来说,这一过程虽然表现出各种看似不同的形式,但每一民族的发展跟一切自然对象的发展一样,都必然经历这一过程。经济现象作为这种民族生命过程的一个方面,理当被视为“生理学的”。罗雪尔认为—就像欣茨(Hintze )的精当之语55 —“民族”构成了一个“生物物种”。他也明确说过,在科学的裁断面前,每个民族的发展在原则上必然是相同的。虽然看起来正好相反,但事实是,太阳底下并“未”发生什么“新鲜”事:56 除了同样的老旧事物,就只剩下一些“纯粹偶然的”,因此在科学上也就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这显然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科学57 思维模式。 显然,一切文化的典型发展轨迹都必须用典型的文化阶段来揭示。罗雪尔在《修昔底德》(第四章)中事实上就已经得出了这一结论。“一切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是,在每部著作中,人类(humanity)作为一个整体都必须得到重新发现。”因此,历史学家的任务—此处罗雪尔主要意指文学史家—是对整个古典文学与拉丁及日耳曼民族文学进行比较,从而为发现所有文学的进化法则铺路奠基。如果把这一比较延伸至艺术与科学发展、世界观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就必然得出一系列的发展阶段,这些阶段在所有文化领域内本质上是相同的。罗雪尔还顺带提醒我们,人们甚至试图通过品尝一个民族出产的酒来体味这个民族的性格。一方面,体现在所有这些现象中的形上层面的民族灵魂被视为常量,永远与其自身同一。既定民族所有的这些“特有属性”都是从那里流溢出来的。58 因为它就像人的灵魂一样,是直接由上帝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与人类发展轨迹相类似,民族灵魂被视为那些相同发展过程的基石,这些相同的发展过程,就其基本点而言,存在于一切民族及每一文化领域中。典型的、一贯的(conventional)、单个的(individualistic)阶段溶入了诗歌、哲学及历史,甚至进入了艺术与科学。这是一个被严格决定的循环,总是在必然“腐朽”的时候终结。罗雪尔利用从古典时期经中世纪与近代直至18 世纪的文学史中的例子完成了这一分析。59 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理论表明,历史分析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未来的人类趋势是:“往往会重复过去”。因此在解释其理论时,罗雪尔匠心独具地运用了修昔底德的**术语来表述自己的写作目的(I,22)。对历史知识价值的看法60 —借助对从转瞬即逝的现象流中“存留下来的那些东西”的知识,从神化人与憎恨人的两极中获得解放—表明,他受到了一点斯宾诺莎的影响。在某些地方几乎还有宿命论语调。61 我们感兴趣的是,罗雪尔在他写的那篇论经济学与古典时期的文章(1849)中,运用了这一理论。62 经济生活显然也无法摆脱普遍现象的那些典型的连续阶段。罗雪尔区分了经济进化的三个典型阶段。在商品生产中,确定了“自然”“劳动”或“资本”这三种典型因素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哪一种,就可以识别上述三个阶段。他坚信,“在每个完全进化的民族中”,一定可以识别出对应着这些发展阶段的三个时期。 从当代马克思主义取向的观念来看,民族发展受这些典型的经济阶段决定乃是自明的。这样一来,文化发展所导致的民族的*终消亡—我们权且假设罗雪尔的这一论点是站得住脚的—乃是源于“资本”支配对民族与个人生活所带来的某些无法避免的后果。如下这一点表明,罗雪尔根本没有考虑过这种可能性:在《体系》63 中着力讨论典型经济阶段理论的地方,上述理论仅仅作为一种可能的分类原则被提到(section 28)。他并未进一步考虑这一理论的地位。相反认为,生活基本过程的特性(identity)问题—也即民族的衰败与消亡的原因问题—就像为人类道德的普遍(却没有受到质疑的)必然性寻求自然科学基础一样无法回答。在罗雪尔看来,死亡是有限性之“本质”的后果。64 死亡在经验上没有例外,这是事实,对这一问题也许存在一些形而上学解释,但因果说明是没有的。65 用杜波伊斯– 雷蒙德(Du Bois-Reymond )的说法,它是一个“宇宙之谜”。
    目录
    前言 导论 韦伯的文本 韦伯的方法论问题意识 理解主题与对施塔姆勒的批判 施塔姆勒对唯物史观的“驳斥” 绪论 施塔姆勒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 施塔姆勒的“知识论” 对规则概念的分析:规律概念、规范概念与准则概念 对规则概念的分析:“游戏规则”概念 对规则概念的分析:法律规则概念 对规则概念的分析:法律概念与经验概念 “施塔姆勒对唯物史观的‘驳斥’”补论 施塔姆勒著作中的“因果关系与目的论” 施塔姆勒的“社会生活”概念 注释 索引
    编辑推荐语
    适读人群 :社会学学者、学生、爱好者,韦伯思想研究者、爱好者
    《韦伯作品集》精装新版! 韦伯**部,也是蕞具雄心的原创性方法论要著,韦伯方法论之奠基 在学科危机中反思社会科学,解决方法论之争问题,分析社会科学的地位与基础 对经验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理解《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键文本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