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陈白尘评传—江苏当代作家评传丛书(第一辑)
QQ咨询:
有路璐璐:

陈白尘评传—江苏当代作家评传丛书(第一辑)

  • 作者:周安华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59438201
  •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小说家陈白尘先生的评传,全面准确地反映作家一生的生平和创作成就,按生平时间线索推进,做到传中有评,评传结合。由南京大学戏剧影视专业周安华教授撰写,陈白尘之女陈虹女士审定,考据严谨,资料详实,并附有多张珍贵照资料,是研究陈白尘生平及成就的重要参考资料。
    文章节选
    **章苏北少年陈增鸿(1908—1925) 清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公历1908年3月1日),大约寅时,江苏省淮阴县十里长街东头一个小商人家庭的草顶房屋中,传来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已不算年轻的陈寿年和勤俭持家的妻子徐氏,迎来了自己的第四个孩子,一个男孩,取名陈增鸿,他就是日后享誉剧坛的**戏剧家陈白尘。他还曾用过陈征鸿、陈幻尘、墨沙等笔名,“陈白尘”是他1928年在金屋书店出版小说《漩涡》时开始使用的。 在清河当地,陈家不算殷实之家,日子过得一般,陈寿年是个店员,爱好颇多,字画、彩灯、装裱都颇在行,且生性乐观,好说笑,街坊四邻称呼他“陈大迷马”。“迷马”在淮阴土话中大概是马虎豁达的意思。徐氏虽未正式进过学堂,但也识文断字,偏爱古典小说,口才又**,故而一家六口其乐融融,日子过得倒也平顺欢喜。只是家里的“老幺子”似乎并不怎么开心,大哥哥们自有各种乐事,跌跌撞撞的小弟弟不免寂寞。 一、 “寂寞的童年” 一切似乎预示了这个孤单的孩子,日后终究是从书本和舞台而非亲情来寻找乐趣。 据陈白尘回忆,他童年记忆的**不是十里长街上的过往人群,而是火��有**晚上,陈家附近“走水”(失火)了,满天红彤彤的,他的大哥背着他跑到沙老医生的诊所避难,街上的景象是那么的紧张恐怖,燃烧着的“火鸽子”漫天飞舞,开道的、紧急的铜锣不住地敲,水龙一架架疾驰而过,担水的、提水的人们满街奔跑……好像末日就要来临,火灾的恐怖印象,陈白尘历时七十余年而未能忘。他还有一个深刻记忆亦是火,亦是夜里的火,虽然这次天空不及上次红,亦没有铜锣声,但远处不断有零星的枪声,幼年的他感觉到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氛围,哭着哭着就睡着了。后来才知道那一夜是“光复”,是辛亥革命之夜。后来,当“文革”初期他看到满街 “红色恐怖万岁”的标语时,又唤起了这两次红色恐怖的记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风暴很快就席卷了南北,包括淮阴在内的江苏多地陆续“光复”,然而,普通人家的生活并未因此而发生根本性变化,辫子虽然没了,衙门依旧还在。出于对革命与不革命两方都不得罪,双亲为陈增鸿理了一个名为“马桶盖”的短发,即头顶剃光一个圆圈,四周留下一圈大约三寸长的头发,这个发型一直留到五岁。因为革命氛围日益紧迫,陈增鸿坚决要求剃除。懵懂年纪的陈增鸿,因着时代的关系,不得不与“革命”结缘了。 在陈增鸿五岁那年,陈家搬迁到清江浦城,并以店铺为营生,其家就安在店铺后面,有三间堂屋、两间厢房,并且是瓦屋。这时的陈增鸿*为寂寞,*小的哥哥比他大八岁,小他六岁的妹妹尚未出世,去读书吧,尚未到入塾读书的年龄。无聊的他在家东翻西找,寻觅些可消遣的物件,有**他在阁楼上翻出没有顶子的红缨帽、一两个缺胳膊少腿的陶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欣喜。 陈母是陈增鸿接触文学的**个启蒙老师,每天晨起她开始训子课,讲“古记”,譬如《水浒》《三国》《西游记》乃至《红楼梦》,但那时的陈白尘太小还不能领略文学的美,“未免是‘对牛弹琴’”。陈母也是陈增鸿的戏剧启蒙老师,陈母在讲“古记”的时候,有时也会讲讲戏剧故事,讲故事前先说番孝顺之道,*后唱几句戏文,其中便有《三教娘子》。“老实说,她既无天赋的歌喉,又未从名师学艺,荒腔走板,确实不是味道”。因此,他对《三娘教子》这出戏一直很反感。 大概在辛亥革命以后不久,上海来了一文明戏班在城内张园演出,二哥见小弟弟寂寞,便带着他去看了文明戏《张文祥刺马》《杨乃武与小白菜》。陈增鸿看不大懂,觉得张文祥杨乃武都不是什么可爱可敬的人物。 陈增鸿心中惦记着的是阁楼上的“宝贝”。有**,他又偷偷地摸上阁楼,从那本厚厚的大账簿中翻出许许多多一寸多长的小纸人儿,有唐僧师徒们和一群虾兵蟹将,还有一个法海老和尚。更奇怪的是,这些人物的手臂、腿部、腰部和颈部可以活动,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陈白尘痴痴地沉迷在这些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小纸人儿中。忽然,陈母大声呼唤:“四儿!四儿!你在哪里?” 陈增鸿赶紧抱着这堆小纸人儿走下阁楼,自然引起了陈母的一顿责骂。奈何陈增鸿撒娇放赖,硬是问出了“陈大迷马”的半生奋斗史。原来“陈大迷马”十多岁时在钱铺当学徒,但却经常去隔壁的裱画店偷学手艺,满师后居然当了个裱画匠。 陈增鸿愈发好奇了,问道:“他会画画儿么?” 陈母说:“破宫扇上的山水人物,不就是他画的么?他呀,也真能干,学什么一学都会!” “那这些小纸人儿也是我大画的了?” “自然!” “做什么用的呀?” “四儿,你没看见那红缨帽、朝珠跟泥人儿么?” 原来陈父裱字画缺助手,歇业了,开古董店的朋友游说他入伙,但他觉得卖假古董缺德,干了半年不干了!于是他去纸扎店偷学手艺,扎起灯来了。 陈增鸿一听,乐了:“今年过年请我大扎个‘四大爷打面缸’吧!” 陈母傲然地说:“你大才不扎那种灯。” “扎的走马灯吗?” “扎的走马灯上的人儿。”原来陈父扎的那些小人儿都很大,“纸人儿在一个门洞里跑来跑去兜圈子;这些小纸人儿有几十上百,都站在白纸上打仗。” “啧啧,真有趣。那现在怎么不做了?” 陈母叹息道:“一架灯要卖几石米。你大和你大哥两人只能带上三四架灯,还要坐船到扬州去赶灯节,那里盐商有钱,才能买得起。可如今扬州也不行了!” 陈白尘后来评价道:“我父亲虽不是什么工艺美术家,但他一辈子做商人,却也颇有些‘艺术家’的风度。” 陈父生性乐观,平易近人,爱说笑,从不发愁,或许陈白尘乐观的心态、对戏剧人物的强烈兴趣是受陈大迷马的影响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后来陈白尘即便身陷囹圄仍能“笑傲坎坷人生路”,仍能坚持创作,仍能不屈服于逆境。
    目录
    **章 苏北少年陈增鸿(1908—1925) 一、 “寂寞的童年” 二、 潇洒“少年行” 三、 “舞文弄墨”有才华 第二章 文坛新人陈白尘(1926—1936) 一、 在“野鸡大学”里 二、 “荒郊黑夜里发现了一丝灯光”——田汉先生 三、 那些漂泊的时光 四、 监狱里诞生的“作家” 五、 《金田村》:“亭子间”里的奠基作 第三章 一个剧作家的黄金时代 (1937—1949) 一、 上海影人剧团入川与《魔窟》 二、 一桩“流血惨案”和喜剧《乱世男女》 三、 《大地回春》与中华剧艺社 四、 重作历史剧《大渡河》 五、 “岁寒知松柏”——《岁寒图》的创作 六、 舞台剧代表作—— “怒书”《升官图》 七、 “触电”之后:《幸福狂想曲》《乌鸦与麻雀》 第四章 政治和时代的“囚徒”(1949—1976) 一、 新中国成立初的政治风云与《宋景诗》始末 二、 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与“大跃进”时期的喜 剧创作 三、 《鲁迅传》:“不求创作上有功” 四、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五、 难忘的记忆——“牛棚”往事 六、 “五七干校”的生活与《牛棚日记》 七、 聆听春天来临 第五章 笔耕不辍的晚年(1977—1994) 一、 宝刀未老《大风歌》 二、 《阿Q正传》:*后的杰作 三、 “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 “执笔到白头”——暮年的散文创作 陈白尘创作年表 后记
    编辑推荐语
    « 研究陈白尘先生生平及创作成就的必读资料。 « **剧作家、小说家陈白尘先生评传,考据严谨、资料详实,全面梳理陈白尘一生创作成就,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 « 南京大学戏剧影视专业周安华教授撰写,陈白尘之女陈虹女士审定,附陈白尘先生珍贵照片资料。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