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日益成为组织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上升到战略高度。但是,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实践中,对员工关系管理重视不足,这种现象也较长时间地表现在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实践中。例如,我国一些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仍没有单独开设这门课程;相关的专业教材比较少;一些国内企业也不单独设置员工关系(employee relations,ER)专员职位,或者没有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和工作。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和时代特 征的认知盲点。伴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员工关系管理不仅开始引起关注,也促进了理���和实践成果的不断涌现。为此,我们适应教学和专业人员培养的新需要,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员工关系管理》进行了修订,以为这个领域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传统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本质区别之一在于,如何看待作为企业战略资源载体的员工,以及如何处理和协调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企业与员工之间、管理方与被管理方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致力于建立一种基于平等、互利、互惠和长久合作的员工关系及其管理机制与模式。这是现代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乃至企业管理*为本质的属性和**目标之一。
尽管学术界对员工关系管理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等还有很多争议,但是有两条实践发展的脉络已经较为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并逐渐形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基础:其一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对以工作(职位)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替代;其二是以冲突和寻求外部解决途径为特征的劳资关系处理模式正在向以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和追求内部矛盾化解为特征的员工关系管理的转化。虽然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仍很难改变劳资之间利益冲突的某些特征,但新经济条件下,劳资关系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已经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员工(雇员)与企业(雇主)之间通过市场交易结成了法律契约关系,即需要通过双方的努力去构筑一种心理上的契约关系,而关注心理契约的达成正是员工关系管理与传统劳动关系领域的重要区别所在。毋庸质疑,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双重(多重)契约关系业已突破了组织与市场、时间与空间、物质与精神之间的障碍,但这并不妨碍对该领域相关问题的关注,因为变化的事物正需要我们改变思维以不断地探索。
怎样去写一本既关注理论前沿,又符合实践发展和反映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色的员工关系管理教材,对本书作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已经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员工关系管理”的专业选修课程,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在与企业的交流中,也得到了很多启发和写作动力,并尽可能地参考了国内外一些教材和研究成果。但由于我们对该领域仍涉猎不深,特别是对新的外部环境变化缺乏更深的敏锐感悟,书中肯定有很多错误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在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员工关系管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与前一版相比,本版的主要特点一是适应形势变化,增加了员工关系管理新的内容;二是配合教学需要,更换了部分章节的案例,增添了中国一些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以尽量体现中国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特色;三是对个别章节进行了内容与结构的调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的编写和出版给予了长期的支持与帮助。在本书的编纂中,我们参考、引用和借鉴了许多中外学者的观点和成果,我们尽可能详细**明了出处,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李新建 孙美佳 苏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