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蓝皮书:新时代文化馆创新发展(2017-2018)》:
2016年举行了第十七届群星奖评选后,2017年初,文化部启动了覆盖全国、贯穿全年的“群星奖获奖作品及**作品全国巡演”活动。巡演主要由示范性巡演、区域联动和各地巡演三部分组成,充分展示第十七届群星奖评奖成果,同时将历届群星奖获奖作品、第十七届群星奖**参评作品、各地新创节目等**群众文艺作品输送到基层,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群星奖示范性巡演由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分别是4月的北京行、6月的重庆行以及11月的安徽行,共计演出14场。巡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节目别具匠心,全面展现了群众文艺新风采;惠民举措切实有力,获得当地百姓的一致赞许。此外,与其他公共文化品牌联动组织的各项活动火热开展,生动地反映出群星奖在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方面的示范引导成效。其中,安徽行是群星奖获奖作品**以整场演出形式在中国文化馆年会亮相,两大活动联手,为全国各地公共文化工作者提供了深入交流学习的机会。大家合力探索新时代群众文化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了群星奖的行业辐射力和社会影响力,使群星奖这一群众文化品牌叫得更响、传得更开。
群星奖区域联动在京津冀、黔鲁渝、沪渝陕粤、京津沪渝等地全面铺开,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省际、区际联动呈现出交流方式创新、共享范围扩大、合作机制深化的喜人景象,各地群众文化联动步伐**加快。经过多年积累,京津沪渝、京津冀等地群众文化和旅游部门早已形成基础深厚的互动合作关系。这些地区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内开展交流,逐渐形成了集创作联动、品牌联创、活动联办、培训联做、平台联建、场地联用于一体、更加成熟的长效工作机制。
除了示范性巡演和区域联动,各地自主巡演活动在剧院、文化广场、学校、企业、田间地头开展得如火如荼。巡演活动得到了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基层群众文化馆的热烈响应,有效调动起群众参与度;同时让**群众文艺作品在基层巡演过程中进一步沉淀发酵,打磨出一批群众文艺精品,激发一线创作热情。
群星奖巡演为群众文艺创作搭建起广阔的展示、交流平台,实现了区域资源互通整合。巡演间组织开展的各类交流、培训活动,提升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整体创作水平和文化自觉性;节目在巡演中反复打磨,成为真正“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佳作。湖北省获奖节目《敲起琴鼓劲逮逮》就是在群星奖这个大舞台上成长并成熟起来的典型。
群众文艺作品要充分体现思想性、群众性、艺术性和公益性,尤其注重作品的群众性和公益性。参加巡演的第十七届群星奖获奖作品,是从全国各地和军队、武警、工会系统选送的5000多个作品中脱颖而出的群众文艺精品;其他参演节目亦历经了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层层筛选,集中展示了群众文艺工作者扎根基层、积极创作的丰硕成果。北京的京韵大鼓《丰碑》弘扬了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长征精神;江苏的女声表演唱《一条叫作“小康”的鱼》展现了人民追求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四川的群舞《我的弦》描绘了**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繁荣发展的美好景象;河北的评剧小戏《月缺月圆》歌颂了铁路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些作品以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多元艺术形式,展现了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风俗文化和艺术风格,多层次、多角度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昂扬精神。
作为开展**群众文艺作品推广活动的典型代表,群星奖巡演还涌现出众多示范性强、值得推广的案例,体现出**群众文艺成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内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作用。作为民间文艺创作表演活跃的省份,黑龙江在群星奖巡演过程中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艺爱好者开展专业培训,由“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激活了当地群众的自我创作力,实现其从被动欣赏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凸显出群星奖强劲的辐射带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