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著作现在作为必读书跻身于普通读书人书架的或许真的不多,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无疑是、或无疑应该是其中之一。发表于一七七六年的这本巨著,现在仍被许多经济学大师推崇为经济学史上*伟大的经典著作,同时,由于其语言通俗,论述明晰,实例生动,它也一直是后人进入经济学世界的*佳启蒙读本。不仅如此,在经济理论的框架下,学识渊博、世事洞明的斯密还在书中留下了大量的关于社会历史的各种知识和见解,包含了作者对人性、对社会全面而深刻的观察,可说是一种社会学式的、包罗万象的写作。因此,不仅不同的人读《国富论》会有不同的收获,而且读者往往会有意外收获。
在经济学领域,《国富论》是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奠基之作。可以说,《国富论》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两百多年以来,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在这个架构上做一些修补工作,完善、细化其分析。《国富论》书分五篇,用我们今天划分经济学学科门类的术语,斯密的论述结构如下: **篇包括:一、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即**的分工学说;二、货币理论。他认为货币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分工,这与今天的货币理论很不相同;三、价值理论,即交易理论。因为分工必然需要交换,要理解分工,就必须理解交换的价值和价格;四、分配理论,即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划分。斯密讨论分配问题的目的是弄清资本积累过程,因为资本积累的重要决定因素无疑是收入之大小。 第二篇包括:一、资本理论。引人注目的是,斯密明确将人的才智和知识列为资本,现代经济学之人力资本理论红极一时,斯密是该理论之先声。二、货币、银行及信用理论;三、资本积累(包括储蓄的动机分析);四、利率理论;五、资本的有效利用(已经阐释了资本不同运用途径之边际取舍原则)。 第三篇包括:一、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长期趋势。包括农业、工业、商业的渐次演进,欧洲及世界各国经济制度之演变。斯密**的分成租佃无效率论断即在这一篇有详细分析。对于今天的新制度经济学而言,斯密对各国经济制度演进的分析仍具有重大价值。 第四篇详尽讨论了斯密之前和他同时代的各种经济学说,包括:一、重商主义学说之谬误。二、对各种政府管制措施之详尽分析(包括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如关税、奖金、贸易同盟等等)。三、殖民地理论,包括对各种特权和垄断的精彩分析。四、重农学派之精髓及其与重商主义之比较。五、自由经济学说和自由经济体系理论。斯密在这一篇中提出了“自由放任”的主张,并以此成为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鼻祖,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 第五篇的主题是政府的职能范围以及政府如何履行其职能。包括:一、财政理论。二、政府职能范围及其如何履行(包括行政、司法、立法、军队等多层次的详尽讨论)。 可见,斯密的经济学体系几乎包括了我们今天所说经济学的全部,是一个逻辑井然、前后一贯的体��,其基本主题是国民财富的来源和增长。今天,《国富论》中的许多学说虽已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所突破,但斯密所确立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影响深远,他富有预见性的洞察和诸多明确、实用的见解也总能引起后人的重新思考。 在另一方面,正因为斯密写的是经济学的奠基性著作,而且当时的学术又极大地依赖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所以他不得不尽力分析和交代他所论述的事物的来龙去脉,因此《国富论》也具备了历史著作的丰富内容。在经济学各主题下,并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斯密的论述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涵盖了劳动史、货币史、银行史、制度史、贸易史、教会史、教育史、哲学史、军队史、殖民地史等诸多社会历史领域,这些如今或许要被分门别类的领域,在斯密那里还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且,对这些复杂的论述对象,斯密往往有着清晰明了的透彻分析。只是通过常识性的眼光和判断,有时再加上详尽的统计数据,他就使自己的论点具备了强大的说服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说:“斯密之经济分析有直探事物本质的千钧之力。……他的分析工具或许显得原始粗糙,但他运用分析工具的本领**超**。”其实不仅仅是经济分析,作为道德哲学和经济哲学教授,同时在文学、修辞学、法学、语言学和科学等学科都有深厚造诣的斯密在每一个社会领域都有着出色的智慧和理解力。因此,《国富论》作为经典文化名著,具有一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雄厚魅力。在斯密之后,要另起炉灶再写一部如此完备、如此广博的经济学著作或许已经是不可能。 通常说,写《国富论》的只是“半个”亚当·斯密,因为他还写下了另一部传世的伦理学著作《道德情操论》,并且与国富论的立论方向背道而驰。要了解一个完整的斯密,确实得关注他的两部著作之间的张力。斯密写作的时代,是英国市民社会与工业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都在经历一场大的变革。斯密的研究热情,正是在于解答以下问题,即社会秩序和人心秩序的正当性基础究竟落实在何处。简单地说,在后一方面,斯密信赖人的同情心和利他心(《道德情操论》),但在前一方面,与其说斯密认可人的自私心和利己心,不如说他信赖“自然(nature)”(《国富论》)。他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既是他对经济秩序的深刻观察,也是他自己的信念。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指出:“亚当·斯密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在经济学的社会世界中窥测到了牛顿在天空的物质世界中所观察到的东西,即自行调节的自然秩序:‘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但是,这不仅仅是斯密的经济学理论,而且更重要的也是他关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基本思想: “在政治实体(political body)之中,自然的智慧有充分的准备来修正人类的愚蠢和不公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正如它在人体之中修正人类的懒惰和放纵的不良后果那样。” 甚至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也相信自然能调和私利和共同利益的矛盾:
“因此,物种自我保卫和繁殖的机能架构,似乎是自然界给予所有动物的既定目标。人类具有向往这些目标的天性,而且也厌恶相反的东西;人类喜爱生命、恐惧死亡、盼望物种的延续和永恒、恐惧其物种的完全灭绝。虽然我们是如此强烈的向往这些目标,但它并没有被交给我们那迟缓而不可靠的理性来决定,相反的,自然界指导我们运用原始而迅速的天性来决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饥饿、口渴、寻求异性的情欲、爱情的快乐、和对于痛苦的恐惧,都促使我们运用这些手段来达成其本身的目的,这些行动都将实现我们原先所未料想到的结果——伟大的自然界所设定的善良目标。”
把人类组织和人类群体看成自然有机体,信赖它的自我实现和更新的能力,这正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性思想,尽管斯密此时还没有使用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概念。这一思想在百余年后获得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有力支持,并*终改变了人们对人类社会的理解,使社会学得以发展成一门科学。可以说,面对现代社会,亚当·斯密是通过《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建造了理解生活世界的两根支柱,而在事实上《国富论》无疑更大程度成为后人解释世界和应付世界的依靠。 我国国内目前已有数个《国富论》的中译本。不过,我们在接受一个新译本的任务时,此书的**性和重要性也多少减轻了我们对重译的忐忑。孙善春负责本书**、二、三篇的翻译,其中,同济大学英语系的顾思兼老师帮忙翻译了一部分;李春长负责翻译第四、五篇,并对全书做了修改和统一。斯密的论述有时一语中的,有时又显得不够精简,但为了保持作品的原貌,我们基本没有做删节,而不影响理解原文要旨的注释则从简。在前人的基础上,我们避免了一些错译,在语句和段落衔接上则力求通顺晓畅,不留疑义,减少读者阅读的障碍。不过,亚当·斯密作为文体大师(他的著作在一些英语**的英文系也是必读书),我们的译文实难与原文的老练相匹敌。错讹浅陋之处,首先应向这位伟大的作者致歉。也欢迎读者朋友的批评指正。
李春长 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