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私有财产权、私有经济的价值
**章 研究的动因与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引子
我永远��会忘记,在那个“一大二公”、越公越好、经’济一元化的年代,每年春季自家宅院里宅前约一分半地的一园洋葱棵子,每年夏季宅后约三分地的一片甜瓜。洋葱棵子在清明时节长大后,送到附近一个火车小站的集市上卖掉。虽然洋葱棵子现在连农民也不怎么吃了,但在那个年代的早春,却是一种比较**的东西,只有那“些拿工资的铁路车站职工才能消费得起。四五个集市下来,可得收入十几元钱。别小看这些钱,除了满足一个学期的学杂费外,还能买几斤盐和几斤点灯的煤油。还有夏季宅后的一片甜瓜,亦是如此。十来个集市下来,也能收入十几元钱,又能满足一个学期的学杂费。可能家乡的地理位置太偏僻,经济生活太原始落后,这些资本主义“尾巴”当年并没有彻底割掉,否则,今天看来对我个人后果不堪设想。
正是靠着这些今天只能买几只冰淇凌的钱,我接受了识字型的农村小学教育,完成了启蒙型的初中教育,成为土生土长的农村知识青年。高考改革时,我考取了大学,并成长为一名大学法学教授、法学博士生导师,获得较为完善的人格自由、人格独立、人格完善和人格尊严,身心也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完全可以这么说,一分半地的一园洋葱、三分地的一片甜瓜,是我获得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的主要经济基础,但这只能是纯粹经济学分析的结论。必须提及的是90高龄、刚刚辞世的我*敬仰的母亲,她读过私塾,知道读书并获取更多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笃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因此,母亲能在经济状况极其窘迫的情况下设法让我上学,严令我好好学习。当年生产队的收入是根本靠不住的,生产队基本未分配过钱,分配的粮食也仅够半年多食用。为维持生计,母亲吃遍了所有能吃的树叶、野菜,还尝试吃了许多能吃的东西,如柳叶水草、葵花杆的内瓤、泡桐树花等。在什么能吃的东西都找不到了,就安排我父亲多次下关中外出讨饭,半个月回来一次,送回来些吃的。母亲的用意,就是不让我辍学**。仅有一次,大概是1963年左右,麦熟之前,实在是什么也没有吃的了,眼看要被饿死,母亲说:逃个活命吧!带着我出去十几天,沿路讨饭到郑州、新郑、许昌、临颍,麦熟回来立即复学。即使是如此的困境,一园洋葱和一片甜瓜的收入仍然是铁打不动的专项——我的学杂费。由此,正确全面的结论应该是一园洋葱、一片甜瓜仅是我接受初级教育的一个孤立层面的经济基础,全部的条件则是我母亲在**困难的情况下用艰辛、饥饿,甚至是用摧残自己的形式给我创造的。正是母亲的全力以赴,我才没有像众多的小伙伴一样因家庭生计中途辍学.沦落为文盲或半文盲大军中的一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