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导论
**节 问题的提出
一、现买背景
当前,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东道国(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吸引外资,一者弥补本地发展资金的不足;再者,更为重要的,借机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以此带动本地经济产业发展。因此,许多发展中**纷纷采取招商引资策略,发展本国经济(如当初亚洲“四小龙”中的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就是成功例子),甚至一些发达**地区也希望通过吸引外资来重振当地产业(如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英国原已衰落的汽车产业通过吸引日本汽车跨国公司投资本地获得了复苏)。
然而,在一个资本能够进行自由地有效流动的时代,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保证投资本地的外资不会再次外移出去。一些发展中**在实施利用外资发展民族经济的发展战略下,成功引进了大量外资,但是发现“筑巢引凤”所形成的一些外向型加工区域仅仅是外资企业暂时落脚的“飞地”。在不少开发区往往看到一些独立的大型外资企业的“堡垒式”建筑,它们往往只与海外母公司发生联系,而与本地企业联系很少,甚至是“两头(采购与市场)在外”,如珠三角出现的“三来一补”工厂。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工厂型企业,即使一些研发**,也可能很少与当地其他机构发生联系。这些跨国公司往往可能随着本地成本优势的下降而再次发生外移。事实上,国内已经开始出现了少数跨国公司的外移行为。这表现为部分跨国公司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或地区转移,且通常这种跨国公司的外移行为或多或少地会给原投资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项后军,2003),比如劳动就业的减少,地方财政收入的下降,甚至是当地经济产业的衰退。这些现象常常被称为跨国公司的“松脚性(footloose)”,描述的是跨国公司与当地联系少,易外移,溢出效应有限等问题。由此,我们不禁产生疑问,跨国公司的迁移是否不可避免,是否有可能让它们根留于本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