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音乐教育简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音乐教育简史

  • 作者:褚灏 马晔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269299
  •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01日
  • 页数:303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音乐教育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也有时段上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无论是形上的哲学思想,还是形下的教学实践,都应该认真地加以梳理、总结和研究,以俾于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随着20世纪80年代音乐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和开拓,一些卓有视界和学术担当的学者开始着手于此,陆续取得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如陈其伟等的《中国音乐教育史略·上卷》(1993)、修海林的《中国古代音乐教育》(1997)、伍雍谊的《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999)、马东风的《音乐教育史研究》(2001)、马达的《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2002)等。这些成果勾勒出了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大体框架,奠定了我国音乐教育史研究的基础,为逐渐壮大的音乐教育学习者和研究者队伍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开阔的研究视野。然而,这些成果多为断代史性质的研究,通史性、教材性的音乐教育史作品目前还没见出现。
    褚灏和马晔两位同志合作编著的这本《中国音乐教育简史》正是这样一本通史性、教材性的著作。
    《中国音乐教育简史》写作目的明确,写作体例统一,逻辑线条清晰,内容简明扼要。全书周全于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历史的宏观观照,亦不疏于所
    文章节选
    《中国音乐教育简史》:
    一、教会音乐教育的发展
    在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史上,各种由基督教和天主教会创办的教会学校的音乐教育占有一定的位置。萌芽于**次鸦片战争前后、以西方学制模式建立起来的教会学校,均将音乐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学习课程。它们的音乐教育活动在客观上对我国近代整体学校音乐教育的开展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鸦片战争后,教会取得了办教育的特权,教会学��纷纷迅速建立起来。
    1903年,圣玛利亚女校增设琴科。该校系1881年由美国基督教公会在上海创办,修业年限初定8年,当时学校仅有钢琴1架,风琴2架。1903年增设琴科,选学琴科人数*多时约有85~120人。1905年又增添唱歌特班,以中学生为限,每周1小时。1904年10月,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圣母院创办启明女校,课程设有英文、法文、音乐、图画等,尤重音乐。1909年天津中西女学创立。该校系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教会学校,重视音乐教学,将音乐列为必修课程之一。1910年,天主教徒高连科在北京西什库创办音乐学校,每日下午上课,课程有基本乐理、和声、唱歌、器乐(主要是风琴,钢琴次之,提琴等为选修课),音乐教材等都是外文教本。1917年,景海女子师范学校成立,设有音乐师范科。该科前身为1902年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州创办的“景海女学”,创办人是海淑德,全校共设三科,即音乐师范科、高中师范科、幼稚师范科。
    二、教会音乐教育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教会学校的音乐教育,虽然其目的不是为了发展中国的音乐教育和传承与弘扬中国的音乐文化,但是它们的音乐教育活动在客观上对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开展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1)它是中国音乐教育近代化的开端,开创了让近代的中国儿童在新式学堂里接受音乐教育的先河,从而使更多国人真切体验到西方**是如何重视和开展音乐教育的,增强了有识之士们要求在国人开办的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和进行教育改革的呼吁力度。
    (2)教会学校的音乐教育参照西方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西方音乐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起到桥梁作用。这样虽然塑造了西方音乐的优越及主宰地位,“导致了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地位的失落”,但不少中国**代音乐教育家都是少年时期在教会学校里受到西方音乐知识的启蒙后,从而立志于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或以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为参照,致力于我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和整理,再付诸音乐教学实践的,如邹华民、沈心工等。
    (3)直接为近代中国培养了**批掌握西洋乐器(特别是键盘乐器)演奏技巧的人才和西洋乐器的教学人员。如一些教会女校所设的“琴科”,在此方面做出了贡献。**个开设“琴科”的是成立于1892年3月17日的上海中西女塾,其后,上海圣玛利亚女书院、清心女塾、镇江女塾等相继设置了“琴科”。学校对参加琴科学习的学生要求很严。以上海中西女塾为例,学生学琴时间一般不少于12年,且每天须保证两小时的练琴时间,成绩**者发给琴科文凭。由于要求严格,虽有近半数的学生参加过“琴科”,但毕业时能同时取得正规学业文凭和琴科两项文凭者并不多。虽然此类人数量不多,却是一股不可小觑的传播西方音乐的中坚力量。上海音专早期钢琴教师王瑞娴、清华钢琴教师史凤珠毕业于该校。中国*早的女指挥家、声乐教育家周淑安,小提琴教育家谭抒真等的成长也都与教会学校的音乐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4)一些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被初步介绍进来,特别是幼儿音乐教育方面。如在当时西方**占主导地位的德国教育家、幼儿园创办人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便被力主在中国创办幼儿园教育的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②所提倡。福禄培尔认为,人天生具有活动和创造本质,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在于发展他们的接受能力,而是要通过引导儿童做游戏,鼓励他们进行探索性的自主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歌唱、乐曲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是达成上述目的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当时教会创办的幼儿园主要遵循的就是福氏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如基督教会于1900年创办的烟台毓璜顶幼稚园,该园幼儿的主要学习课程是听钢琴、依节奏动作、图画。另如美国女传教士金振声于20世纪初创办的苏州慕家花园幼稚园的教学更直接实践着福禄培尔的这种教育理念。而这种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与我国传统的蒙养院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以读圣贤之书为主、教育目标上重在培养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循规中矩、教学方法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手段——是格格不入的,其科学性和先进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民国建立特别是收回教育权以后,教会学校的办学体制逐渐完善,其宗教性职能逐渐减弱,因而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正面影响也日渐加深与扩大。
    ……
    目录
    上编(古代部分)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音乐教育
    **节 音乐的起源与广义的音乐教育
    第二节 传说中*早的学校和学校音乐教育
    结语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音乐教育
    **节 夏代的音乐教育
    第二节 商代的音乐教育
    第三节 西周的音乐教育
    结语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教育
    **节 学术下移与“士”**的出现
    第二节 官学与音乐私学教育
    第三节 音乐教育思想
    结语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音乐教育
    **节 音乐教育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音乐教育
    第三节 音乐教育思想
    结语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教育
    **节 音乐教育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音乐教育
    第三节 嵇康的音乐教育思想
    结语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教育
    **节 音乐教育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政府和宫廷音乐机构中的音乐教育
    第三节 民间的音乐教育
    第四节 王通、白居易的音乐教育思想
    结语
    第七章 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教育
    **节 音乐教育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宫廷中的音乐教育
    第三节 社会音乐教育
    第四节 古琴音乐教育
    第五节 中西音乐交流中的音乐教育
    第六节 音乐教育思想
    结语
    ……

    下编(近现代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