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决定你在职场的价值
聪明的人*重要的标志,就是分得清人物关系。 厉害的人,不仅分得清人物关系,更能明白自己在职场里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们进入职场,进入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一起来看看这个世界的逻辑。 我们先聊一聊怎么找工作。
一、从我找工作到工作找我 我大学期间参加了一场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时,现场汇集的都是每个省英语演讲比赛前几名的学生。 因此,现场有许多英语培训机构的HR在那里“物色”学生,被选中的人可以直接培训上岗当英语老师。 当然,后来我才知道,这群同学毕业后还有去了外交部、翻译局、做了双语主持人的,混的不好的,就像我这样,当英语老师了。 也就是说,现场不仅有培训机构的人,也有电视台、**部门的人,在那里选择**的人才。 后来,我当了很多次比赛的评委才知道,其实在大学参加的所有比赛、竞赛现场,但凡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现场都有大公司的HR在寻找**的学生。这些HR,包括组织比赛的这群人。因为这些同学的技能强,培训一下,甚至都不用培训,就能直接上岗。 你想想为什么一个比赛你不用付钱或者付很少的钱就可以参加,主办方为了什么?**的同学,就是通过这样的比赛,被曝光,然后成为“猎物”,工作就找上门来了。 所以,为什么大学四年一定要多参加比赛、活动,因为这些都是去打通校外的资源、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方法。 如果你没有机会参加竞赛,或者没有校园外的资源,那么,你大学四年考的证书,在你找工作的时候也都是敲门砖。 证书是简历的干货,比如四六级、剑桥商务英语、口译考试等。这里稍微说一句,有人说有些证书就是鸡肋,但我觉得,有总比没有强。 毕业后,如果你的简历上写满了经历,找工作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尤其是申请国外大学时,那边的招生办更重视你的简历。 可惜的是,大多数同学到了毕业时,简历上也只是写着:“热爱运动,尊敬老师,爱护同学”。 大学四年,一定要让自己发光,至少要让自己拥有一项专长,这项专长要有证书去证明,要有奖状去背书。 哪怕是驾照,哪怕是普通话资格证。证书其实很重要,比如你要招聘司机,你是要一个驾驶技术好但是没驾照的,还是要一个有驾照的呢? 这看起来很世俗,但再说一遍,职场上演的就是成人的游戏,在别人都在被问“你有什么证书”时,高手的回答是:“你要什么证?” 多一个证书,少求一句人。 证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你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能力提高了,因为你给自己设了一个目标,有目标的奋斗和没有目标的奋斗差距是很大的。 拥有一技之长,在哪个地方都能活得很好,在哪个时代都饿不死,这个技能可以是音乐、体育、艺术、语言、计算机、写作…… 如果实在不知道学什么,建议学一门外语或者练习写作。 《水浒传》里*后活得好的,是这么一些人: 安道全,别名神医,*终在太医院做了个金紫医官。 金大坚,别名玉臂匠,后来,他被皇帝召回御前听用。*后在内府御宝监为官。 还比如写字的、养马的…… 职场讲究价值,你的工资是反映你价值的侧面标准,而一技之长就是你进入职场���价值,不可替代性就是你在职场的灵魂。
二、你的价值由什么决定 我们公司原来在三里屯,那里的房价一平米十多万,当然,比那里更贵的是海淀的学区房。 为什么这么贵呢?是因为那里的土地贵,还是砖头贵? 不是,地是一样的,砖头也不是黄金、大理石。仅仅因为那里是商业街,那里有学校,那里更方便,那里象征着更好的生活。 所以一个点的价值往往不是由点本身决定的,而是由点所在的坐标系决定的。 同理,一个人的价值也不仅仅是一个点决定的,也不是从你父母、老师口中得知你是否**,你的**程度,是由一个系统决定的。 传统的职业价值坐标系是这样的:行业 ×企业 × 职业 这是现在*流行的也是*传统的职业价值坐标系,美国的管理学家施恩的《职业锚》提出的“职业金字塔模型”。 比如我按照这个坐标系,我是教育行业的,我在考虫,我的职业是老师。 再详细地分析一下,如果把施恩的这个模型比作一个小区的话,你可以想象一下: 一个地图上有很多的小区,一个一个挨在一起。小区就是行业。 在小区里面有很多的楼房,楼房就是公司,他们都有3层,3层分别是公司的三个层次: 底层是执行层,也就是员工层;中间是运营层;顶层是决策层也就是领导层; 大的楼房是大企业,小的楼房是小企业; 在这样的模型里的发展路径是非常明确的、确定的,你按照这个模型就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步,你要选定一个行业,也就是选择一个小区。 第二步,在行业里面选定一栋好楼,*好是豪宅、别墅;也就是选择一个大企业,发展潜力好的企业。 为什么要选择大企业呢? 因为你在大企业上升的可能性更大,机会更多。你能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甚至更好的制度回报。 如果可能,毕业后请一定**大公司,你的眼界、人脉都能让你下一份工作达到一个高度。 为什么早年新东方尽出人才,因为这些人才被放在了同一个圈子,潜移默化地互相比较着。 接下来,大家都努力向上发展,能去2楼的去2楼,能去3楼的去3楼,万一有一个地方限制你了,到不了3楼,比如你体力不行,比如有人不让上去,怎么办?要么待在这里等退休;要么跳到一个小一点的楼房里面,尝试去它的3楼。 这就是跳槽,从大公司的小职员跳槽到小公司当大职员。我有个双胞胎姐姐,她**份工作是在路透社当记者,你们都听过路透社,但工资不高,后来她跳槽去了一家我没听过的外国新闻公司,但工资高了。 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传统的行业价值坐标系在许多地方,正在瓦解。比如,你怎么解释我这种既是老师,又是作家?而且两条线干的都不错的人? 你怎么解释自由职业者,他们应该在哪个小区,哪个楼,第几层? 所以,各位,这个世界正在变化,你不一定要住在小区里了,你可以住在空中楼阁俯瞰这些小区,你可以成为快递员穿梭在许多小区中。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三个原因: 1. 公司寿命变短,员工心理转变 什么意思呢? 现在的大楼动不动就坍塌,更别说你还想待在哪个房间一辈子了。 也就是说,公司动不动就没了,前段时间我把我的龙影部落工作室解散了,成立了李尚龙工作室。我去注销公司,负责的小哥和我说,尚龙老师,现在注销公司要排队,因为太多人排队,注销公司的钱比注册公司的钱还多。 现在,一个中关村、三里屯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一年,整个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是40年,世界1000强则是30年。 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一个人从25岁开始干到65岁退休的话,正好是工作40年——说明你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刚好把公司干成了世界500强,你退休那**,公司正好倒掉,你刚好失业。 可是你有那么好的运气吗? 这个世界的工作已经没有稳定可言,只有变动才是**的稳定。 2. 行业变化快,没有边界 行业之间不停地在跨界——也就是说,小区和小区之间的门早就连通了。 一个作家,他还可以是老师。 一个英语老师,他可以是健身教练。 一个编剧,他可以做脱口秀。 今天你会发现,抢你职位的可能并不是你楼下的那个人,也不是你隔壁那个人,而是其他小区跳过来的人,因此行业也变得没有了边界。 比如柯达公司当年打死都没想到,是数码公司打垮了自己;数码公司也没想到,是诺基亚打死了自己;今麦郎康师傅没想到打败自己的是美团外卖;小偷没想到打死自己的是移动支付而不是警察。 跨界成了正常的事情。甚至跨界打劫也再正常不过。 3. 人们更关注新的职业坐标 原来的坐标系发生了变化,在互联网时代,个体逐渐从组织里面慢慢解放出来,以自己为**建立了一个新的职业坐标系。 全新的职业价值坐标是这样的: 圈子、能力与特色。 新职业价值体系一旦出现,个人的增值策略肯定也会发生转变。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这个世界,通过拍领导马屁来提高自己的楼层这种事情尤其在创业公司越来越难了。 通过找关系进入那种活力四射的创业团队,也越来越难了。 因为你能力不行,放在哪都没用,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谁都承担不起。 当然我再说一遍,许多体制化的公司,还是上面那个坐标系。 所以我有个建议,如果你还是希望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份工作,建议你去找一个没那么官僚,没那么体制化的工作,至少去不会因为领导一句话决定你生死的活力型企业。 因为领导有可能今天高兴,明天不高兴,你的升职加薪如果只是依靠领导一句话,是很危险的。你的价值只由市场决定的话,就会好很多。所以,要提高自己的圈子、能力和特色,让自己就算离开体制,也能活得很好。 按照圈子、能力与特色这个法则,给各位**三个方法: **个,持续放大自己的影响力;到更好的圈子里去。 第二个,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专长,变成一个大神。 第三个,持续宣扬自己讨人喜欢的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