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董渭川教育文存/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文库
QQ咨询:
有路璐璐:

董渭川教育文存/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文库

  • 作者:董乃强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107203237
  •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01日
  • 页数:658
  • 定价:¥39.5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1923年 北高的平民学校
    1924年 青年日常生活的态度——积极的改造与消极的抵抗
    1925年 学风与学潮
    1928年 **大学区区立东海中学校校歌(歌词)
    1932年 义务教育与民众教育之不可分性
    1933年 一个教学做合一的实验——举办讲演员训练班的报告[节选]
    就中国教育之新动向论师范生毕业参观问题
    民众教育成功之条件
    1934年 合作事业与民众教育
    从欧游所认识之中国文字教育问题
    1935年 我们从事乡村工作的**阶段
    县民教馆任务之考虑
    1936年 《欧游印象记》序
    1937年 《欧洲民众教育概观》自序
    《欧美各国扫除文盲之比较研究》叙言
    1939年 论我国民教馆之特性与问题
    1940年 从各国扫盲的先例说起
    如何把国民学校造成地方的文化**?
    国民中学新教材之编纂及其应用
    以国民中学代“普通中学”之商榷
    1941年 国民中学能否为成人教育打开一条出路?
    改造我国中学教育的几个前提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合流之刍议
    应该以什么机关作推进基层经济建设的教育**?
    广西省国民中学之特色
    国民中学问题之剖视
    中学教育改造论
    国民中学后期应否分科问题
    《国民中学之理论与实际》后记
    19
    目录
    1923年 北高的平民学校
    1924年 青年日常生活的态度——积极的改造与消极的抵抗
    1925年 学风与学潮
    1928年 **大学区区立东海中学校校歌(歌词)
    1932年 义务教育与民众教育之不可分性
    1933年 一个教学做合一的实验——举办讲演员训练班的报告[节选]
    就中国教育之新动向论师范生毕业参观问题
    民众教育成功之条件
    1934年 合作事业与民众教育
    从欧游所认识之中国文字教育问题
    1935年 我们从事乡村工作的**阶段
    县民教馆任务之考虑
    1936年 《欧游印象记》序
    1937年 《欧洲民众教育概观》自序
    《欧美各国扫除文盲之比较研究》叙言
    1939年 论我国民教馆之特性与问题
    1940年 从各国扫盲的先例说起
    如何把国民学校造成地方的文化**?
    国民中学新教材之编纂及其应用
    以国民中学代“普通中学”之商榷
    1941年 国民中学能否为成人教育打开一条出路?
    改造我国中学教育的几个前提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合流之刍议
    应该以什么机关作推进基层经济建设的教育**?
    广西省国民中学之特色
    国民中学问题之剖视
    中学教育改造论
    国民中学后期应否分科问题
    《国民中学之理论与实际》后记
    1942 国民中学五年来之各种问题
    我研究国民中学的途径
    1943年 草拟靖县荣军生产处教育计划纲要
    我们需要中间教育吗?
    中等教育演进史鸟瞰
    1944年 县教育行政之当前急务[节选]
    上压下迫之中等教育
    1945年 我们对于战后教育建设的看法
    1947年 中国普及成人教育的两大障碍
    文字教育对扫除文盲的价值
    我从事电化教育所感受的困难
    1948年 战后两年来的中国社会教育
    单向教育家控诉够吗?
    基本教育在中国特具的意义
    论课程误用之为害
    教育能否由尾巴变成头?
    传统思想与中国教育
    当前教育的几种矛盾
    中国“知识**”之命运
    中国社会教育路线之发展
    《教育革命论》后记

    1949年 我们为谁而教育?
    教育系课程改订的经过与意义
    1950年教育系课程的进一步改订
    1951年 由教育观点评《武训传》
    1952年 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实习工作——吸取苏联先进经验的初步成就
    1954年 新订教育实习大纲的优越性
    教育实习的基本精神
    1956年 视察宁、苏、杭、申四地教育工作的观感
    师范大学往哪里去?
    1957年 解决科学问题的一个范例——教育实习一次、两次争论的结果
    附录一 董渭川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系年
    附录二 董渭川主要教育论著目录
    编辑推荐语
    董渭川原名董淮,字渭川,1903年生于我市南关,192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高师国文研究科。曾任安徽省、山东省教育厅督学,山东民众教育馆馆长,河北大学、江苏教育学院教授,北平师范学院教授、校务委员兼教育学院代院长。建国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董渭川先生在民众教育、社会教育以及教材教法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我国近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董渭川教育文存》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文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继《中国古代教育论著丛书》、《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的继续和补充。给进一步学习、探索和研究董渭川先生的教育思想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