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CCNA学习宝典(考试号640-802)
QQ咨询:
有路璐璐:

CCNA学习宝典(考试号640-802)

  • 作者:张国清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064340
  •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 页数:42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由**Cisco技术讲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心得编写,针对CCNA课程中的**、难点和认证考试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基础知识;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栈;路由原理基础;路由协议工作原理及配置方法(RIP,RIPv2,IGRP,EIGRP和OSPF);Cisco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访问控制列表;以太网和WLAN;以太网交换原理和交换机的配置;广域网技术和广域网接入技术(PPP、帧中继和IPsec VPN等)。
    文章节选
    第1章 网络通信基础知识
    今天的互联网(Internet)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对各行业来说,接入互联网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从以下3个层面上理解什么是接入互联网。
    物理接入:指通过计算机上的网卡及其他网络设备把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上。这条物理的通路用来传输本地计算机和远端计算机通信的信号。
    逻辑接入:指本地计算机使用某种协议,通过互联网与远端的计算机进行通信。协议是一套标准的规则和约定,用来控制网络上的设备如何进行通信。虽然许多协议都可以把计算机接入互联网,但TCP/IP协议是今天主要使用的协议。
    应用接入:指应用程序与协议一起工作,通过互联网收发数据。应用程序可��翻译和显示计算机间传送的数据,使用户能够读懂传送的内容。例如,Web浏览器可以翻译和显示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制作的网页。Web浏览器也使用特殊的插件(Plug-in)程序显示特殊类型的数据,如电影或Flash动画。
    无论从哪个层面上理解,其目的是要把计算机接入到互联网中,与远端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所以计算机是构成互联网的*基本的元素。
    1.1 网络中的数学——数制
    数制由一组符号及使用这些符号的规则构成,使用这些符号及规则可以表达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数制是十进制(Decimal)。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中,常用的数制是二进制(Binary)和十六进制(Hexadecimal)。
    ……
    目录
    第1章 网络通信基础知识
    1.1 网络中的数学——数制
    1.1.1 十进制
    1.1.2 二进制
    1.1.3 十六进制
    1.2 组网基础
    1.2.1 常用术语
    1.2.2 带宽
    1.3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开放系统互连
    2.1 ISO与OSI
    2.2 OSI参考模型
    2.2.1 物理层
    2.2.2 数据链路层
    2.2.3 网络层
    2.2.4 OSI的其他层
    2.3 数据封装与OSI参考模型
    2.4 对等层通信原则
    2.5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TCP/IP协议栈
    3.1 TCP/IP的诞生
    3.2 TCP/IP的分层结构
    3.2.1 网络接口层
    3.2.2 互联网层
    3.2.3 传输层
    3.2.4 应用层
    3.3 互联网协议——IP
    3.3.1 IP数据包格式
    3.3.2 IPv4地址
    3.3.3 子网划分
    3.3.4 变长子网掩码技术
    3.4 地址解析协议
    3.4.1 子网内的ARP
    3.4.2 子网外的ARP
    3.5 ICMP协议
    3.6 传输层协议
    3.6.1 TCP协议
    3.6.2 UDP协议
    3.7 应用层协议
    3.8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初识路由器
    4.1 路由器的主要硬件
    4.2 路由器的操作系统
    4.3 路由器基本操作
    4.3.1 启动过程
    4.3.2 配置模式
    4.3.3 路由器的基本维护指令
    4.3.4 寄存器与加载IOS
    4.4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附录B 实验1: 设置**终端
    附录C 实验2:练习常用命令
    附录D 实验3:设置Telnet
    附录E 实验4:备份IOS
    附录F 实验5:密码恢复
    第5章 路由原理基础
    5.1 路由概念
    5.1.1 静态路由
    5.1.2 动态路由
    5.1.3 自治系统
    5.1.4 路由协议
    5.1.5 路由协议分类
    5.1.6 路由度量
    5.1.7 管理距离
    5.2 路由算法
    5.2.1 距离矢量型路由协议算法
    5.2.2 路由环路的形成
    5.2.3 避免环路的技术
    5.2.4 链路状态型路由协议算法
    5.3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配置静态和动态路由
    6.1 静态路由
    6.1.1 配置静态路由
    6.1.2 配置默认路由
    6.2 RIPv1协议
    6.2.1 配置RIPv1协议
    6.2.2 检查协议运行状态
    6.2.3 选择性通告路由
    6.3 IGRP协议
    6.3.1 度量值的计算公式
    6.3.2 配置IGRP路由协议
    6.3.3 检查IGRP的运行
    6.4 有类和无类路由协议
    6.4.1 有类路由协议
    6.4.2 无类路由协议
    6.5 RIPv
    6.5.1 配置RIPv
    6.5.2 RIPv2的路由归纳
    6.5.3 RIPv2的验证
    6.6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附录B 实验1:配置静态路由
    附录C 实验2:配置RIPv
    附录D 实验3:配置IGRP协议
    附录E 实验4:配置RIPv
    附录F 实验5:验证ip classless 功能
    第7章 访问控制列表
    7.1 ACL概述
    7.2 执行ACL的过程
    7.3 ACL类型和通配符掩码
    7.3.1 ACL的类型
    7.3.2 通配符掩码
    7.4 配置ACL
    7.4.1 配置标准ACL
    7.4.2 配置扩展ACL
    7.4.3 命名的ACL
    7.4.4 控制Telnet
    7.4.5 基于时间的ACL
    7.4.6 动态ACL
    7.4.7 反射ACL
    7.5 ACL的使用规则
    7.6 管理ACL的命令
    7.7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附录B 实验1:配置标准访问列表
    附录C 实验2:配置扩展访问列表
    附录D 实验3:控制单向Ping测试
    附录E 实验4:禁止远程控制路由器
    附录F 实验5:禁止通过虚拟终端控制路由器
    第8章 OSPF路由协议
    8.1 OSPF概述
    8.2 OSPF术语
    8.3 OSPF与广播型链路
    8.3.1 Hello包
    8.3.2 选举DR和BDR
    8.3.3 路由发现过程
    8.3.4 再次同步拓扑库
    8.4 OSPF与点到点链路
    8.5 在以太网上启用OSPF
    8.5.1 启动OSPF进程
    8.5.2 常用管理命令
    8.5.3 使用自定义参数
    8.5.4 默认路由
    8.5.5 OSPF的认证
    8.6 在点到点链路上启用OSPF
    8.7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附录B 实验1:配置OSPF协议
    第9章 EIGRP原理及配置
    9.1 EIGRP特性概述
    9.2 EIGRP和IGRP的关系
    9.3 EIGRP的数据包
    9.4 EIGRP运行原理
    9.5 EIGRP的路由算法
    9.5.1 术语
    9.5.2 DUAL的运行步骤
    9.6 配置EIGRP
    9.7 管理EIGRP
    9.8 路由归纳
    9.8.1 自动归纳
    9.8.2 手工归纳
    9.8.3 注意事项
    9.9 负载均衡
    9.10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附录B 实验1:配置EIGRP协议
    第10章 以太网技术
    10.1 以太网规范
    10.1.1 DIX规范
    10.1.2 IEEE 802.3规范
    10.1.3 二者与OSI
    10.2 工作原理
    10.2.1 工作机制
    10.2.2 碰撞检测
    10.2.3 碰撞域
    10.2.4 迟冲突
    10.3 以太网数据帧
    10.3.1 以太帧结构
    10.3.2 *小帧的定义
    10.4 千兆位以太网
    10.4.1 载波扩展帧
    10.4.2 千兆位家族成员
    10.5 集线器
    10.6 自动协商
    10.7 WLAN技术
    10.7.1 WLAN标准
    10.7.2 WLAN工作模式
    10.7.3 WLAN的**性
    10.7.4 Cisco无线**套件
    10.7.5 AP基本配置
    10.8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第11章 以太网交换技术
    11.1 交换技术的提出
    11.2 构建MAC地址表
    11.3 生成树协议
    11.3.1 桥接环路
    11.3.2 广播风暴的形成
    11.3.3 MAC地址表不稳定
    11.3.4 IEEE 802.1D生成树
    11.3.5 IEEE 802.1W生成树
    11.3.6 生成树运行方式
    11.4 虚拟局域网技术
    11.4.1 VLAN概述
    11.4.2 VLAN类型
    11.4.3 VLAN标签
    11.5 VTP
    11.5.1 交换机的VTP身份
    11.5.2 VTP运行原理
    11.6 跨VLAN的通信方法
    11.6.1 外接路由器方法
    11.6.2 使用3层交换机
    11.7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第12章 管理交换机
    12.1 思科Catalyst 系列交换机简介
    12.1.1 Catalyst 6500系列
    12.1.2 Catalyst 4500系列
    12.1.3 Catalyst 4900系列
    12.1.4 Catalyst 3750/3750E系列
    12.1.5 Catalyst 3560/3560E系列
    12.1.6 Catalyst 3550系列
    12.1.7 Catalyst 2960系列
    12.1.8 Catalyst 2950系列
    12.1.9 Catalyst 2940系列
    12.1.10 Catalys 2900XL系列
    12.1.11 Catalyst 3500XL系列
    12.2 管理交换机的基本命令
    12.3 管理生成树的基本命令
    12.3.1 Catalyst 2900XL/3500XL使用的命令
    12.3.2 Catalyst 2950/2960/3550使用的命令
    12.4 管理VLAN的基本命令
    12.4.1 添加普通区域VLAN
    12.4.2 添加扩展区域VLAN
    12.4.3 为VLAN分配端口
    12.4.4 管理Trunk
    12.5 管理VTP
    12.5.1 设置VTP参数
    12.5.2 交换机加入VTP域
    12.6 跨VLAN通信
    12.6.1 外接路由器方式
    12.6.2 3层交换机方式
    12.7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附录B 实验1:IEEE 802.1D STP
    附录C 实验2:MST
    附录D 实验3:VLAN及VTP
    附录E 实验4:跨VLAN通信
    第13章 广域网及其接入技术
    13.1 广域网技术概述
    13.1.1 线路类型
    13.1.2 广域网接入技术
    13.1.3 Internet模型及术语
    13.2 点到点链路
    13.2.1 DTE/DEC
    13.2.2 HDLC
    13.3 PPP
    13.3.1 PPP的分层结构
    13.3.2 PPP的帧格式
    13.3.3 PPP建立链路的过程
    13.3.4 PPP认证
    13.4 帧中继
    13.4.1 运行原理
    13.4.2 术语
    13.4.3 帧中继的地址映射
    13.4.4 子接口
    13.4.5 帧中继的配置
    13.5 DHCP
    13.5.1 DHCP工作过程
    13.5.2 DHCP中继
    13.5.3 配置DHCP
    13.6 地址翻译技术
    13.6.1 NAT术语定义
    13.6.2 配置NAT
    13.6.3 DHCP/NAT案例
    13.7 VPN技术概览
    13.7.1 VPN类型
    13.7.2 隧道
    13.8 密码学基础
    13.9 IPsec VPN
    13.9.1 IPsec 主要部件
    13.9.2 IPsec的模式
    13.9.3 **联盟
    13.9.4 Internet密钥交换
    13.9.5 配置IPsec VPN
    13.9.6 IPsec VPN示例
    13.10 SSL VPN
    13.11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附录B 实验1:NAT
    第14章 IPv6概述
    14.1 IPv6地址
    14.2 IPv6地址前缀
    14.3 IPv6地址类型
    14.4 IPv6包头
    14.5 ICMPv
    14.6 邻居发现协议
    14.7 移动IPv6地址
    14.7.1 移动IPv6的构成部件
    14.7.2 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
    14.8 实现IPv6的方案
    14.9 IPv6路由协议
    14.10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思考与练习答案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语
    本书对CCNA涉及的难点进行了深入剖析,详细讲解了要点和**知识,在CCNA要求的知识层面上使读者对相关理论和技术有一个比较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并为读者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弥补了原版教材中的不足。作者力求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读者不仅能掌握理论知识,还能掌握如何配置设备,实现相应功能,提高读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凭八年执教思科,铸一剑心血融合,避外版错漏波折,开国人亲耕先河。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