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句
虞世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意译】
蝉因为身在高处,所以鸣声自然就传得远,并不是凭借了秋风的帮助。
【品读】
诗人以蝉自况,全诗处处有比兴象征义。上两句以“饮清露”、“出疏桐”象征自己的廉洁和清高,这两句是议论,强调蝉声之远传完全是“居高”的缘故。意谓品格高洁之人,自能声名远播,并不需要依靠外在权势的帮助。沈德潜《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这品格就是诗人的品格。诗人以人格化的蝉自况,对自己的人品和才能都充满了自信。
【原诗】
《蝉》: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王绩(585--644)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意译】
每一棵树都带有秋色,每一座山也都带着夕阳的余晖。
【品读】
诗句写诗人傍晚所见到的山野秋景,很静谧。由光和色组成了一幅山野自然景物的秋晚图。
【原诗】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意译】
回头四面看,周围没有相识的人;我只能放声歌咏,怀想古代的隐士。
【品读】
诗人感慨自己没有同道,在现实社会中很孤独,于是就去追怀古代的同道,要和伯夷、叔齐那样的隐士交朋友。所谓长歌,就是用放声歌唱的方式来抒发心中的悲愤。所谓采薇,这里借指古代的隐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辞去王位后,曾叩马阻止武王伐纣,周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首阳山,*后饿死在首阳山上。历史上一直把他们看作是坚守气节的人。王绩自归隐后常自感彷徨,难以在现实的田园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慰藉,没有了精神的依靠,于是就只好去找古人,引古人为同道。
【原诗】
见“树树皆秋色”句。
李世民(599---649)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意译】
只有经过烈风狂吹之后,才知道哪一棵草是刚劲的韧草;只有经过危难和动荡,才知道哪一个人是坚贞的忠臣。
【品读】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赐赠大臣萧璃的两句诗。《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载:“(九年十一月)戊午,以光禄大夫萧璃为特进,复令参预政事。上曰:“武德六年以后,高袒有废立之心而未定,我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斯人也,不可以利诱,不可以死胁,真社稷臣也!”因赐璃诗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