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在图形创意上,单一的、固定的视觉形象已司空见惯,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所以要创造新鲜的、有趣的视觉形象。我们要学会制造不同、新奇,打破事物固有造型,运用“加法合形”,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造型的有机结合,产生新视觉效果与新意义;运用“减法隐形”,将单一造型元素作减法,创造出奇妙的“陌生感”;运用“无理变形”,将视觉元素作反秩序、反逻辑、反常规的新鲜表现…… 运用加法将不同的事物进行系统地合成,可以产生能量巨大的创新和创造。如:植物的嫁接法、生物的杂交法、学科的综合法……均可以产生新的品种、新的生命、新的系统(参见刘巨德:《图形想象》,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页)。在图形设计中,设计者根据信息传达目的的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面上毫不相关但具有内在联系的事物形态,和谐融洽地相加合成为一个整体,产生具有创造意义的新颖形态,就是“加法合形”。由此通过不同性质的事物形态间的非现实地整合,制造出奇特的视觉效果,显示出新的非逻辑关系,或借助大家对一种事物性质的熟悉来表达另一种事物的意义。多种事物形态相互贯通整合,让人们感悟到表象形态联系下的深层本质意义,新颖别致且生动形象地表现图形信息主题,加大传达的力度。“加法合形”主要包括影像利用、正负反转、共生形态、一形两歧、聚集成形、异形同构、元素替代、异质联体、透叠合成、渐变连接等方法。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道教审美创造的*高境界,体现了道家“以虚无为本”的自然哲学观,形成了中国艺术追求淡远的空灵之美。在图��表现中,利用视觉的闭合原理和整体性原则,有目的减缺形态的视觉表现,使图形在不完整的形态之下,仍能充分体现其造型的特点,并强化想要突出的主题特征,激发观看者的想象力,使其流露出新的意义,就是“减法隐形”。“减”可以创造出意态生动、意境深远的图像,“隐”带来含蓄、余味,耐咀嚼。智慧的“减法隐形”非但没有减少相应的信息量,反而会突出或强调主题意念,可以达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效果。“减法隐形”可以充分调动观者的想象力,引发观者进行无限的思考,反而使图形更加惹人眼目,形象突出,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利用已有的经验和常识对“减法隐形”的形态进行想象。恰如其分的“减法隐形”不仅可以保留原来形态的识别度,还可以引发观者参与思考的热情。形态减去了,而新意义却从中产生,传达出独特的视觉哲理。观者通过现有的知觉加上过去的经验,不仅可以形成整体全面的认识,而且由于参与到未知形态的想象思考,透射出更为深层次的互动意义。“减法隐形”主要包括减缺造型、隐形反现等方法。 “克里特岛人说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在说谎”,“本黑板上那**的陈述是假的”,这是两句让人困惑的话:如果说它是真的,它就是假的;如果说它是假的,它便是真的。这是哲学家们营造的悖论,无理而有趣。在图形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客观事物形态进行秩序的错位、逻辑的混乱、大小的逆反、方向的颠倒等处理,打破现实空间状态的“墨守成规”,使幻象与真实、主观和客观混合交错在一起,构造成一个新鲜的组合关系,实现了真实和虚幻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的视像,使原来熟悉的事物形态变成非现实、反常规的新形态,就是“无理变形”。“无理变形”将各种不可能、不现实的形态通过视觉画面真实地表现出来,从而形成离奇梦幻的视觉表现,造成视觉上始料不及的意外反应,激起观者的视觉惊奇和重新认识,在显现不合理、违规等看似不着边际的形态创造中,突破现实原有意义的局限,把隐藏在事物形态深处的含义表露出来,构成视觉独特、饶有趣味的悖论表现,并由此凸显出深刻的寓意内涵。“无理变形”主要包括错序破规、矛盾空间、混维构合等方法。 一 影像利用
物体在有光源的情况下,必定有或实或虚的影子。影子是由于投射到物体上的光线被遮挡而形成的,它和物象直接呼应,这是不变的自然现象,所以我们在写实的绘画中会对影子做适当的描绘,以反映真实。影子依附于物象而存在,是物象直接的反映,正所谓形影相随、形影不离。影子虽然源于物体,但它的形态概括,以简洁的平面剪影出现,而且受光源的角度、强弱、远近的影响,以及受不同的被投射表面的影响,影子的形态虚实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呈现出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形态。在民间,就有艺人用灵巧双手进行各种组合的动作表演,通过强光投射变化出各种活灵活现的禽鸟动物幻象,引人惊奇,充满艺术情趣。 在图形设计中,人们根据主题需要,对表达对象(物体)的影子做适当的变形加工,使其成为不同于却相似于物象的造型。这里的影子不再是被投射物体造型的被动显现,而是设计者充满创意的视觉想象。通过影子形态的变异创造,将表面上无关联但有内在意义联系的形象真实自然地组合在一体,形成现实和虚幻、原因和结果、对立和统一的奇幻统一,利用影子造型对物象内涵的反映,产生丰富而深刻的语意,借以表现画面的感情。 物象和创造的影像造型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可能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物象一般只是主题的表象,影像却是主题的实质反映。它们彼此相生,表达一个语义、一种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