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勤 2007:思想在破局,改革要开放
隧道尽头的一点光亮,思想在破局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2007年社会思潮十分活跃,各种现象、观点、文本纷至沓来,你怎么评价?
朱学勤(以下简称朱):似乎看到隧道尽头的一点光亮,思想在破局。不破局也不行了。广东不是在提倡解放思想吗?改革开放已经30年,当初能进入这个30年,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能否保持改革开放,使之进入第二个30年,去弊化利?关键之一也是思想能否解放。希望此后30年能换个说法,变“改革开放”为“开放改革”,让人们参与改革,开放对改革的各种思考、各种意见、各种争论。2007年开始,有句话值得一提,那就是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艾青的诗句:若问中国的希望,去问开化的大地,问解冻的河流。2007年结束,吴仪副总理公开说她即将退休,退休以后不担任官方、民间任何职务,希望人们彻底忘记她。这大概是我30年来看技术官员这一代较有思想个性的一句话,在健康社会只不过是一句大白话,居然引起民间热议,人们反而忘不了!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呢?
南:关于改革开放的第三次论争延续至今年上半年,此后《读书》主编换人,*近又发生有关电影《色,戒》的争议。有人认为左派日益边缘化,你认为这成立吗?
朱:我没这么乐观。从网上看,同情他们的人并不少。关于改革开放的第三次论争是被强行压下去的,人家并不服气。能压一时,不能压一世。1976年结束“文革”,是以“文革”的方式结束“文革”,后患无穷,当初也是压下去的。此后左右两边关于“文革”的辩论并未深入开展,仅停留于政治解决。**遭遇改革瓶颈,左派终于找到机会抬头,这个教训还不深刻吗?
电影《色,戒》,我至今未看。但我更不喜欢的是对艺术作品的“文革”式大批判。“文革”中的大批判是官方组织的,20世纪80年代初的几次倒春寒,也是官方组织的,但这一次官方保持缄默,却由民间来履行这一职能!我们不是说要转变政府职能吗?总有**,某些官方机构要消亡,但在民间铲除“文革”思维,确非短时问能期望。你我都是从这块土壤上产生的,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文革”残余?1976年“文革”是被解散的,不是被铲除的。就此而言,我从来不敢乐观估计左派已经边缘化,人家只是在等,等你暴露改革隐患,给他创造发言的机会。
至于《读书》主编换人,吵嚷*厉害的时候,我曾打电话询问他们编辑部的一个朋友,是否有行政权力干预的背景?如果有,即使我们不赞成《读书》*近十年的言论主旨,也应该为他们的言论权利辩护,至少持道义同情立场。但对方告诉我,没有,只是按相关规定正常人事变动,何况已经拖了大半年。中国有几千家杂志、报纸,每天都有人下、有人上,只要不发生政治权力干预,无论上下,谁会去惊动舆论?至于说“有阴谋”,无非是几位在京老先生说《读书》转向后越来越看不懂,这就是“阴谋”吗?以此作受迫害状,扮演成烈士,只能贻笑大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