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诗探索(第二辑)
QQ咨询:
有路璐璐:

诗探索(第二辑)

  • 作者:吴思敬 林莽 张洪波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801956606
  •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0.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古代诗歌传统与新诗”栏目下,本辑发表了柏桦、杨景龙、陆红颖的三篇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以坚实的材料,阐释了新诗与古代诗歌传统的割不断的渊源,我们希望诗人与评论家能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研讨。
    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的超文本诗歌,是近年诗坛的新生事物。本辑发表的《虚拟诗歌文本的现实审美和传播意义》和《超文本诗歌联合解码中的张力》二文,结合诗人毛翰的超文本诗歌创作实践,解析了超文本诗歌的特征,展望其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话题,值得关注。
    文章节选
    理论卷
    诗坛态势剖析
    新世纪诗歌面面观——答诗友二十问
    沈奇
    1.新世纪以来,市场经济下的商业文化影响日渐强大深远,很多诗人表现出与此不相容的精神姿态。这种姿态是正常的吗?物质的丰富是不是真的会挤压精神空间?
    能自觉地表现出与商业文化不相容的精神姿态,才是真正纯粹的诗人、正常的诗人。
    商业文化和消费文化对纯粹的诗歌精神肯定是一种挤压,但不一定就不能相容;姿态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现实是,在所有的文学艺术种类中,诗大概是*不易被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所同化、所彻底“吃掉”的一种品类;诗既不能被改编,又不好利用,能借用一点的反而可能正是纯粹的诗所想要抛弃的。
    物的世界是一种“借住”,诗的世界才是永生。
    所以应该说,“挤压”其实是好事,是能让诗更是诗也更可体现诗的价值与作用的好事。作为物质时代的精神植被,诗的存在只会随之挤压而更纯粹,随之丰富而更繁荣,对此我们该充满信心。
    2.电脑和网络的兴起,是否提升了人们(包括诗人)利用个人时间的能力?文化语境的广泛娱乐化和时尚化是否已导致了个人习惯、态度、价值准则更趋一致,包括人们自以为不一致这一点?
    关键要看提升了怎样的“能力”?是“量”的提升还是“质”的提升?就“质”而言,我们甚至还不如用毛笔写字的遥远的古人。在以“快”与 “新”为关键词的当下文化语境下,诗人应持一份“慢”的优雅心态才是。
    ……
    目录
    理论卷
    编者的话
    诗坛态势剖析
    新世纪诗歌面面观——答诗友二十问
    邵燕祥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选辑
    书《邵燕祥诗选》后
    一个不断寻绎灵魂的诗人旅程——邵燕祥论
    阿利卢耶娃的俄罗斯冰雪——读邵燕祥《*后的独白》的旁白
    读邵燕祥的《五十弦》
    赤心侠骨的思想者——“邵燕祥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
    关于驻校诗人李小洛
    梦幻般缤纷的内觉体验——评李小洛的诗
    别一种生存状态——关于李小洛诗歌中“慢”的解读
    孤独者的诉说——李小洛诗歌读后感
    面向更广阔世界的女性写作——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
    结识一位诗人
    对两重家乡的观望——雷平阳诗歌的一种读法
    雷平阳诗歌《底线》辨析
    1966年之后——个人自述
    姿态与尺度
    内陷的肉岙——读雪迪近期的诗
    爵士乐的自由即兴与王敖的诗
    现代寓言的写作者:王锋
    照耀诗坛的一束月光——李见心诗歌创作特色
    诗人访谈
    食指:我更“相信未来”——答泉子问
    古代诗歌传统与新诗
    ……
    作品卷
    编辑推荐语
    邵燕祥与共和国起成长,也随着共和国承受了种种苦难。但苦难没有压垮他,从建国初期推出的诗集《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到近年的新作,诗人不断地审视自我,超越自我。在他身上,诗人的锐敏感觉与鲁迅武的杂文家的风骨得到**的统一。
    李小洛以“慢”的审美态度对抗物欲的喧嚣的世界,写下了《省下我》等别具一格的诗篇。本书中几篇谈李小洛诗歌创作的文章,是对她前期创作的一个回顾,也承载着诗歌界对一个青年诗人的期耀。
    “结识一位诗人”推出了雷平阳,他对大地对亲人的深情,他涛歌的夫气、厚重与变化,他独特甚或有些怪异的诗性思维,显示了他的坚实的创作实力。
    泉子的关于食指的访谈,不仪交代了渚如“食指”笔名由来等有趣的背景材料,而且对食指近期的生活,思想与心态有很清晰的描述,关心食指的读者可以一读。
    柏桦、杨景龙、陆红颖的文章从不同角度,以坚实的材料,阐释了新诗与古代诗歌传统的割不断的渊源。我们希望诗人与评论家能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研讨。
    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的超文本诗歌,是近年诗坛的新生事物。《虚拟诗歌文本的现实审美和传播意义》和《超文本诗歌联合解码中的张力》二文,结合诗人毛翰的超文本诗歌创作实践,解析了超文本诗歌的特征,展望其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话题,值得关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