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理与实务/新编21世纪金融学系列教材》:
现金资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可以用来应付现金需要的资产,是银行资产业务中*富流动性的部分。现金资产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现金资产是指银行的库存现金;广义的现金资产则包括库存现金、托收中的现金、在**银行的存款和存放同业存款。
4.1.1 现金资产的构成
(1)库存资金。库存现金是指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纸币和硬币,由储蓄业务备用金和业务库现金两部分构成。由于库存现金不属于盈利性资产,且保存库存现金需要花费大量的维护费用,所以商业银行通常仅仅需要保留适量的现金资产。
(2)托收中的现金。托收中的现金(也称在途资金或者托收未达款),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以及相关银行的存款。在未收付之前,其属于他行占用资金,而在收付之后即称为存放同业存款。由于在途时间不长,所以商业银行通常视其为现金资产。
(3)在**银行的存款(存款准备金)。在**银行的存款也称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银行的资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4)存放同业存款。存放同业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存放的资金。设置存放同业存款的目的是方便商业银行在同业之间展开各种代理业务,如投资咨询、结算收付等等。存放同业存款属于活期存款性质,随时可以使用。
4.1.2现金资产的作用
在商业银行的整个运营机制中,现金资产是保证其流动性的必要资产,只有现金资产充足,商业银行的信誉和存款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商业银行属于一种特殊的高负债的金融机构,对其存款客户负有完全债务责任,所以商业银行的信誉和存款人的利益对商业银行来说处于首要地位,因此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管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保证存款人可以正常提取存款进行日常交易;二是满足金融监管部门的要求,处理好各类准备金;三是商业银行作为社会资金结算**,必须保证足够的存放同业存款和存款准备金以保持清偿力来应对各类票据的清偿;四是商业银行支付必要的现金给代理行来换取代理行所提供的服务。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主要作用是:
(1)保持清偿力。现金资产是为了满足银行的流动性需要而设立的资产准备。拥有雄厚现金资产的银行不但增强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还为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如果银行的现金资产不充足,无法满足存款人提现的需求,会致使银行的信誉受到严重损害,有可能出现挤兑现象从而造成银行的破产倒闭。更加严重的后果是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2)保持流动性。适度的流动性是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银行盈利性和**性的重要杠杆。在保持银行经营的流动性方面,不但要进行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搭配,确保原有贷款和投资的高质量和易变性,还需要银行拥有一定数量的流动性准备资产,便于银行抓住新的贷款以及投资机会,保证银行的利润*大化。
4.1.3现金资产管理的原则①
现金资产管理着力于流动性需求,主要是为了解决盈利性与**性之间的矛盾。进行现金资产管理就是要在保有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和现金资产不足的成本之间作出权衡选择。现金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原则:适度存量控制原则、适时流量调节原则以及确保**性原则。
4.1.3.1适度存量控制原则
要想确保商业银行的利润*大化,依照*优存量管理理论,微观个体需要尽量降低或减少不能创造利润的非盈利性资产。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存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现金资产存量与银行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呈正相关关系,机会成本随着现金资产存量的增加而增加;反之,机会成本随着现金资产存量的减少而减少。如果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存量过小,则难以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从而增加了流动性风险,*终导致银行的经营**受到威胁。除了处理好总量控制的问题之外,保证库存资金、托收中的现金、在**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四者之间的合理比例也尤为重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将有利于存量*优。
4.1.3.2适时流量调节原则
银行要想确保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经营资金就必须不断地流进流出,银行的存量适度状态就会随之变成不适度状态。银行若想保持适度的现金资产规模,就需要根据银行实际业务中现金流量的具体变化,适时调节现金资产流量。一定时期内现金资产流人大于流出就会导致银行现金资产存量增加,这时就需要调整资金头寸,将多余的资金头寸用出去。相反地,一定时期内现金资产流入小于流出会导致银行现金资产存量减少,此时银行需要筹措资金来补充头寸。因此,适时灵活地调节现金资产流量是银行维持适度现金资产存量的必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