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掌握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掌握价格效应的进一步分解。
【教学要求】
知识要点相 关 知 识能 力 要 求效用与偏好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消费者偏好的假定了解效用的含义;了解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区别及消费者偏好的假定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掌握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掌握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序数效用论——无差异分析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变化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掌握无差异曲线和边际替代率的含义;掌握预算线的移动;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掌握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曲线的意义及推导;掌握收入变化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教师应注意“度”教师在任何方面都应注意“度”。如果“过度”就会产生总效用递减,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
教师在课堂上讲某一理论时,如果教师宣布“针对这个理论,我们有3点要讲”,学生会认真听,甚至会试图记下这3点,然而当教师宣布“针对这个理论,我们有10点要讲”,学生便顿时失去了听下去的兴趣!
同样,如果一节课教师让学生学习10个单词,可能学生还会认真地学习,并试图掌握,但如果让学生学习50个单词,恐怕学生连试图记忆的兴趣也没有了。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即人接受任务、信息、刺激时,存在边际效用递减。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达到*大,超过这个值时,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些任务了,总效用开始递减。因此,当向学生或者孩子讲述某个知识、道理以及布置作业时,在时间以及任务数量上要注意不能超过他们可接受的限度,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初衷,而且会适得其反。
问题: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为什么购买这些商品和服务,而不购买其他商品和服务?收入、价格、个人偏好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等等。这些都是消费者行为理论所要讨论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消费者的行为问题就是消费者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如何寻���满足自己*大效用的方法的问题。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的是需求是由什么决定的,消费者进行消费的目的是什么。本章借助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等知识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求曲线,更重要的是分析了消费者从自身效用*大化目标出发,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者在一定条件约束下,达到效用*大化的状态。
〖1〗〖2〗〖3〗微观经济学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3〗3.1效用与偏好〖*4/5〗3.1.1效用的概念效用(utility)是指消费者占有、使用或者消费商品而得到的快乐和满足,是各种商品所具有的这种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如果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获得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效用小。如果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中感受到痛苦,则是负效用。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作为消费满足的度量方式,效用在经济学分析中具有以下特点: ①不含伦理评价。只要有消费行为就有效用,在效用分析中并不对消费行为进行伦理评价,比如,吸毒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但吸毒行为对吸毒者产生效用。②效用的大小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和自我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只对同一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不同商品或者商品组合的效用进行比较,不进行不同消费者间的效用比较,因为不同消费者偏好差异、消费同一种商品的效用水平很难进行相互比较。一种商品对同一个人所具有的效用,会因时、因地、因占用数量的不同而不同。③理性人假设下不讨论负效用。现实消费中有负效用存在,即过度消费行为产生的不适感,在理性人的假定下的经济学不讨论过度的消费行为可能存在的负效用。
3.1.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1. 基数效用论 既然效用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于是就产生了对这种“满足程度”即效用大小的度量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普遍采用基数效用论的概念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
基数效用论认为: 效用作为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其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进行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例如,对某一个消费者来说,吃一块巧克力的效用是4个单位,而看一场好莱坞大片的效用是12个单位,则这两种消费的效用之和是16个单位,而且后者效用是前者效用的3倍。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分析消费者行为。
2. 序数效用论
到了20世纪30年代,序数效用的概念为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使用。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序数效用论认为: 效用是无法计量的,不能加总求和,也不能进行效用量的比较,它只能根据满足程度的高低进行排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二,第三,……)来表示。例如,消费者无法确认自己吃猪肉、牛肉和鸡蛋得到多少效用,但他可以排序,即吃牛肉的效用大于吃猪肉的效用,吃猪肉的效用又大于吃鸡蛋的效用,即牛肉**,猪肉第二,鸡蛋第三。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法来分析消费者行为。
3.1.3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偏好(preference)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消费者的偏好表示为消费者在不同商品或不同商品组合之间的选择排序。这种排序表示了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偏好受到人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受到人的年龄、性别、民族、宗教、文化观念、生活习俗、地理环境等诸方面的影响。经济学并不关注偏好形成的原因,经济学把偏好看作既定前提,由此来研究消费者选择和偏好的关系。
序数效用论者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3个基本假设:
(1) 偏好的完全性。完全性是指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例如,如果有A、B两种商品组合,消费者总是可以做出以下3种判断中的一种: 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A的偏好;对A和B的偏好相同。
(2) 偏好的可传递性。可传递性是指如果消费者对C的偏好大于B,即C>B,对B的偏好大于A,即B>A,那么一定有对C的偏好大于A,即C>A。偏好的可传递性假设保证了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3) 偏好的非饱和性。非饱和性是指消费者对数量更多的同种商品组合的偏好一定大于数量较少的同种商品组合。消费者认为值得拥有的商品都是“好的东西”,而不是“坏的东西”,即消费者认为商品越多越好。例如,A组合是一支钢笔和一张电影票,B组合是两支钢笔和两张电影票,那么,消费者对B的偏好一定大于A。
3.2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4/5〗3.2.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基数效用论者除了提出了效用可以用基数度量之外,还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假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贯穿于基数效用理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础。
1. 总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T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总效用是相对于一定的商品消费数量而言的,随着商品消费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消费者只消费一种商品X,X代表商品及该商品的数量,则TU=TU(X)(3.1)若同时消费多种商品X、Y,则效用函数为TU=TU(X,Y)(3.2)当商品X、Y彼此无关时:TU(X,Y)=TU(X)+TU(Y)(3.3)若商品X、Y彼此相关,则不能直接相加。此时效用函数TU(X,Y)=TU(X)+TU(Y)-TU(XY)(3.4)2.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MU)是边际分析方法在效用理论中的基本应用,用MU表示,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
总效用TU=TU(X),则边际效用MUX=ΔTUΔX(3.5)如果消费量可以无限分割,总效用函数为连续函数时,则边际效用是总效用的一阶导数: MUX=limΔX→0ΔTUΔX=dTUdX(3.6)如果总效用函数为多元函数,则边际效用是总效用函数对某一种产品消费量的一阶偏导数: MUX=TUX(3.7)
MUY=TUY (3.8)我们可以用某人对巧克力豆的消费来说明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及其相互关系(表31)。表31某人对巧克力豆的总效用(TU)和边际效用(MU)巧克力豆数(Q)TUMU001101021993256428353026300728-2从表31中可以看出,当这个人没有吃巧克力豆时,总效用为0;当他吃**个巧克力豆时,总效用为10个效用单位,总效用的增量即边际效用也是10个效用单位,此时边际效用*大;当他吃第二个巧克力豆时,总效用为19个效用单位,增加的效用即边际效用减少为9个效用单位。以此类推,随着巧克力豆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越来越小。
图31是根据表31中的数据而绘成的,横轴Q为消费量,纵轴U为效用。TU为总效用曲线。由图31可以看出,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曲线先以递减的速率上升,达到*大后下降。MU为边际效用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随着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从每增加的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图31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
根据图形,分析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1) 当边际效用为正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总效用递增;当边际效用为0时,总效用*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总效用递减。
(2) 每个消费量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对应点的斜率,总效用则是边际效用曲线与两轴所包围的面积。阅读案例31
沟通中的效用问题一个人的语言魅力不在于他说了多少,而在于他说的是什么。一些人之所以话太多,喜欢讲长话,是想显示自己的“才能”。他们往往把讲长话当作有水平的表现,其实,话讲得到位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口才。
语言学家拉克夫曾说过3个说话的原则: ①说话不要咄咄逼人; ②让别人也有说话的机会; ③让人觉得友善。
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唠叨不停的人,常常不考虑听者的感受,不考虑自己所说的话是否是别人需要的,也经常不给他人说话的机会,所以有时候也容易招人烦。马寅初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曾经在百忙中参加中文系郭良夫老师的结婚典礼。贺喜的人们发现校长亲临现场,情绪顿时高涨起来,鼓掌欢迎马校长即席致辞。马寅初先生本来没有想到自己要讲话,但是既然大家热情相邀,又不能让大家扫兴。讲什么呢?多夸奖新郎几句吧,又显得是客套话;讲学问吧,显然不切时宜。*后,他来了个一句话的演讲: “我想请新娘放心,因为根据新郎大名,他就一定是位好丈夫!”人们听了马校长的这一句话,起初莫名其妙,后来联系到新郎的大名,恍然大悟: 良夫,不就是善良美好的丈夫吗?
记住,任何沟通,特别是旨在诱发别人态度改变的说服和引导,都必须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否则效果适得其反或引起逆反的心理现象。
资料来源: 肖一萍心理咨询师工作室。http: //www.bamaol.com/Psy/Showposts24110000115926.html3. 总量、平均变量和边际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是总量和边际变量之间关系的体现,除此之外,在以后的章节中还将涉及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以及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量、平均变量和边际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当边际变量为正时,随着自变量的增加总量增加;当边际变量为负时,随着自变量的增加总量减少;当边际变量为零时,总量取得*大值。当边际变量大于平均变量时,随自变量的增加平均变量不断增加;当边际变量小于平均变量时,随自变量的增加平均变量不断减少;且边际变量曲线与平均变量曲线相交于平均变量曲线的极值点。另外,原点与总量曲线上的点的连线的斜率就是该点的平均变量的值,而总量曲线上的某一点的斜率就代表该点的边际变量的值。
3.2.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从图31和表31中我们都可以很直观地看到: 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用来描述这一现象的。它的基本内容是: 在一定时期内,当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时,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经济学家对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通常有两种解释:
1. 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从人的生理或心理的角度讲,由于对商品的消费数量连续增加,消费者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2. 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当一种商品具有多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单位的商品用在*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商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商品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3.2.3消费者均衡——效用*大化
由于边际效用具有递减的规律,人们对一种商品消费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在货币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就使其对其他商品消费量减少。消费者均衡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商品价格的情况下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购买以实现效用*大化的问题。
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我们通常假设:
(1) 消费者的偏好是既定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对各种商品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评价是既定的,不会发生变动;
(2) 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全部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
(3) 购买的商品的价格是既定的。
运用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法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实现效用*大化的均衡条件是: 在消费者的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前提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商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消费者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后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假设消费者的收入为M,购买X、Y两种商品,X、Y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X、PY,购买X、Y商品的数量分别为QX、QY,X、Y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分别为MUX、MUY,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为λ。这样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PXQX+PYQY=M(3.9)
MUXPX=MUYPY=λ(3.10)式(3.9)是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说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既定的,购买X、Y商品的支出不能超过收入,也不能小于收入。式(3.10)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即所购买的X、Y商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这就是说,*后一单位货币不论用于购买X商品还是Y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如果在某一时期,出现了MUXPX>MUYPY那么,说明*后一单位货币购买到的X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大于这一单位货币购买到的Y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这时为了实现消费者均衡,应该增加X商品的购买量,降低其边际效用,同时减少Y商品的购买量,提高其边际效用。这种数量的调整使消费者的总效用增加,直到不等式两边相等为止。
反之,如果出现了MUXPX 如果消费者消费多种商品或劳务,设各种商品的价格为P1,P2,…,Pn,购买量为Q1,Q2,…,Qn,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为MU1,MU2,…,MUn,则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写成P1Q1+P2Q2+…+PnQn=M(3.11)
MU1P1=MU2P2=…=MUnPn=λ(3.12)应该指出的是,花在每种商品上的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并不是说消费者在各种商品上花费的货币数量相等,而是指购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各自的价格之比相等。另外,消费者达到了效用*大化并不是说其欲望得到了完全的满足,而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都既定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大效用。
3.2.4消费者均衡条件数学证明
下面我们从理论上证明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正确性。假定消费者同时购买X、Y两种商品,货币收入为M,X、Y商品的价格为PX、PY。
设效用函数和收入限制分别为TU=U(X,Y)(3.13)
s.t.PXX+PYY=M(3.14)我们用拉格朗日乘数来求解总效用TU的极大值。
将式(3.14)收入限制改写为M-PXX-PYY=0(3.15)以不等于0的变量λ(λ为拉格朗日乘数)乘以式(3.15)得出λ(M-PXX-PYY)=0(3.16)将式(3.16)与式(3.13)效用函数相加就可以得到拉格朗日函数: Z=TU(X,Y)+λ[M-(PXX+PYY)](3.17)由于λ(M-PXX-PYY)=0,所以TU=U(X,Y)的极值与Z的极值并无差异。
从拉格朗日函数可知,Z是X、Y与λ的函数。Z的极大值的必要条件是所有一阶偏导数都等于零: Zλ=M-PXX-PYY=0(3.18)
ZX=TUX-λPX=0(3.19)
ZY=TUY-λPY=0(3.20)因为TU=TU(X,Y)的两个一阶偏导数分别代表X与Y的边际效用,即TUX=MUX
TUY=MUY所以由式(3.19)和式(3.20)可得出在一定商品价格下,消费者均衡条件为MUXPX=MUYPY=λ(3.21)即花费在X与Y商品上*后一单位货币所取得的边际效用彼此相等时,消费者实现均衡。λ为*优(即总效用达到极大值)购买量条件下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说明消费者���衡的条件,尤其是第二个条件。
设某消费者的收入为100元,同时购买X、Y两种商品,PX=10元,PY=20元,X、Y所带来的MU、TU如表32所示。表32X、Y所带来的MUX、TUX、MUY、TUYQXMUXTUXQYMUYTUY155166249251133123415421443185115522060157-1148-2129-3910-45从表33中可以看出各种组合都符合式(3.21),即各种组合正好用完100元,但只有在QX=4,QY=3时才满足MUXPX=MUYPY的条件,因此,也就是只有这种组合才实现了X与Y所带来的总效用*大,为29效用单位,其他组合X与Y所带来的总效用都不是*大。表33各种组合及总效用组合方式MUX/PX与MUY/PY总效用Qx=10,QY =0-4/10 ≠0/205Qx=8,QY =1-2/10 ≠6/2018Qx= 6,QY =20/10 ≠5/2026Qx=4,QY =32/10 = 4/2029Qx=2,QY =44/10 ≠3/2027Qx=0,QY =50 /10 ≠2/20203.2.5需求曲线的推导
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高价格。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具体地说,如果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高价格就越高;反之,如果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小,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高价格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相应地,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高价格即需求价格也是越来越低的。这意味着,建立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上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下面基于消费者效用*大化的均衡条件进行分析。考虑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的情况,那么,上述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写为MUP=λ(3.22)式(3.22)表示: 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优购买量应该是使*后一元钱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和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还意味着: 由于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来说,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边际效用MU是递减的,于是为了保证式(3.22)均衡条件的实现,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价格P必然会同比例于MU的递减而递减。
如图32所示,某种商品需求量与需求价格的关系以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为桥梁,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需求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这也解释了边际效用是决定需求价格的因素,而不是总效用。
图32边际效用曲线与需求曲线
3.2.6消费者剩余
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我们已经知道,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高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