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伦理案例分析/社会工作硕士(MSW)系列教材》:
刘欣然继续低头搅拌着杯子里的饮料,在机构里,除了楚亚红这个**的机构负责人以外,刘欣然也算是在机构里面工作了两年多的元老级人物了。在这几年来来去去的人事变动中,就只有她坚持到现在。实习生们谈论的,如机构不注重保密、实际活动不符合项目计划书、背景和评估调查基本只凭想象之类的争议在她看来并不是核心的问题。*近她开始协助楚亚红管理一些账目上的事情,对于机构账目上面的猫腻,她一开始感到吃惊,再后来是震惊,现在却是无助,社工*重要的价值观难道不是诚信正直吗?而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早已违背了社工的初衷,这样的想法也让她渐渐感到疲惫不已。暗度陈仓的经费
刘欣然在机构里做账目记录的相关工作,两年的工作经历让她已然成为机构的中流砥柱。相比吴聪这些对社工抱有理想主义的实习生,她对机构的很多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用她的话说:“在社工机构里面待的时间久了,愈发觉得自己麻木不仁。回首过去,感觉与初衷越走越远。”
在社工机构的维持和发展中,资金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机构申请到项目基金以后,往往需要等待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拿到首笔项目经费。由于起步阶段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项目数量少,资金少,很容易形成资金的真空阶段。如果机构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机构资金链就容易出现断裂。此外,政府划拨资金的程序复杂且要求多,影响了机构资金的及时拨付。以M机构为例,虽然在成立之初就已得到了一些荣誉,但这依然解决不了资金短缺的问题。机构一直将资金的来源寄托于项目投标,但实际情况是,除了某社区将管理扶持性的社区活动的季刊编排工作承包给了机构外,政府购买项目的资金以及企业提供的项目资金仍不足以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营,所以机构只能走上所谓的“自救”道路。然而在刘欣然看来,这样的“自救”道路在很多方面都违背了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价值观以及作为社会工作者的初心。
项目主管刘欣然很清楚,项目预算基本都是编造的,根据活动次数和每次活动预算得出总预算,就这样简单。活动物资预算胡编乱造,社工和志愿者补贴不翼而飞,开假发票的现象屡屡发生在机构的财务上。有时候,刘欣然甚至觉得楚亚红并不是在做社会服务,而是在做社工的生意。
就拿物资预算来说,每次活动预算都极为简单。例如,一次课业辅导有20个小朋友参与,按人均20元计入预算,二者相乘共计400元,但每次可能只花费50元左右,真正用在服务对象上的钱只有预算的八分之一,剩下的资金全由刘欣然胡编乱造。刘欣然是这么处理400元的:20个小朋友,每个人发一本5元钱的本子、两瓶矿泉水,再将K题板、橡皮擦、纸巾、洗手液之类都算上,400元就这样东拼西凑出来了。刘欣然想起来,之前还有一个预算900元的活动,实际上就花了100多元。还有一次活动,需要带服务对象外出,350元的租车费在账目上记了1200元。
此外还有管理费乱用、开假发票的现象。政府规定,每个项目的管理费用支出要占项目资金的10%左右。比如一个9万元的项目,管理费要求花掉9000元。这笔钱一般是用于机构购买日常办公用品的,如纸张、机器等。买垃圾袋、拖把等生活用品以及给员工买食品,也算是管理机构的费用。管理费用无论如何都得花掉,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花不掉,那就用它去进行娱乐活动,比如聚餐、唱歌等。有时候机构甚至都没有组织类似的活动,直接购买发票,或者负责人自己跟朋友拿这笔钱聚餐、唱歌,玩完之后再将发票带回来。有时活动费用的实际去向只有负责人自己清楚,也不会告知员工。政府很多时候其实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也知道许多机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造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