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土地经济学(第四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土地经济学(第四版)

  • 作者:曲福田 诸培新
  •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213906
  • 出版日期:2018年08月01日
  • 页数:307
  • 定价:¥42.5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土地经济学(第四版)》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教材,旨在向读者介绍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土地经济研究的部分前沿成果。除导论外,本教材其他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十七章,其中,**部分为土地经济的基本理论,包括了人地关系理论、土地市场理论、地租理论、地价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土地资源价值等五章;第二部分为土地利用经济,包括了土地利用概论、土地资源配置、土地报酬规律与集约利用、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国各类土地可持续利用等六章;第三部分为土地制度经济,包括了土地制度概论、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土地金融制度、土地税收制度、土地管理体制等六章。
    本教材可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学习和参考,也可供农业经济管理、不动产经济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使用和参考。
    文章节选
    《土地经济学(第四版)》:
    二、土地市场构成要素
    与一般商品市场相同,土地市场的构成也包括主体、客体、管理者和交易场所4个方面的内容。
    1.主体土地市场的主体是指土地交易中的各种当事人,包括土地供给者、土地需求者和其他参与者。
    (1)土地供给者。土地供给者是指土地交易活动中各项土地权利的让渡者,即向土地市场提供交易客体的一方。土地供给者一般可分为两类:①土地所有者及其代表。我国是土地公有制**,土地归**和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不能进行交易,只能由政府作为其代���向土地市场提供土地使用权。②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作为土地供给者向土地市场上提供的土地使用权一般是土地使用权的再次交易,即土地使用者先作为土地需求者从政府或其他土地使用者手中获取土地使用权,再将其转让给其他需求者。
    (2)土地需求者。土地需求者是指土地交易活动中各项土地权利的受让者,即期望通过土地市场获取交易客体的一方。土地使用者一般可分为三类:①土地的*终使用者。土地的*终使用者获取土地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②土地经营者。土地经营者获取土地的目的是对土地进行开发、经营以获取利润,通常会带来土地的再次交易。③政府。政府获取土地的目的主要是从市场上回收土地。
    (3)其他参与者。土地市场的其他参与者包括土地出租人、土地承租人、土地抵押人、土地贷款人以及土地中介服务机构等。
    2.客体土地市场的客体是指土地交易中的对象或标的物。从表面上来看,土地市场上的客体即为土地,但由于土地作为商品具有位置不可移动的特殊性,土地市场上交易的其实是各项内涵不同的土地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租赁权、地上权以及地役权等。在我国,土地市场的客体主要是土地使用权。
    3.管理者土地市场的管理者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土地市场进行调控与管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实现土地资源有效配置的单位或个人。在我国,土地市场的管理者为各级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4.交易场所土地市场的交易场所是指土地权利交换的领域或场所,包括土地的有形交易场所和土地的无形交易场所。土地的有形交易场所是指土地招标、拍卖、挂牌、交易、洽谈、展销等土地权利交换行为发生的固定场所,如土地交易所,不动产交易所等;土地的无形交易场所是指游离在固定场所之外的土地权利交换行为发生的场所。
    三、土地市场功能
    1.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确保每一块土地都处于*优利用状态,是实现土地利用效益*大化的前提。一般来说,单纯依靠行政划拨的方式分配土地,效率比较低下,极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将土地资源投放到市场,让土地同其他生产、生活资料一样通过市场来进行调配,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在我国开放土地市场以后,不少城市的机关、事业单位等非营利性组织自动搬出市**的繁华地段,将原地段出让给商业服务企业,土地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2.充分实现土地的价值通过行政划拨的方式配置土地资源,即使采用有偿划拨的方式,也难以体现土地的经济价值。土地权利人要想让其所拥有的土地权利在经济上得以实现,就必须通过土地市场对其进行交易。
    3.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地租、土地价格的杠杆作用,可以有效地引导土地资源在各个产业中实现合理配置,从而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布局。例如,当一个城市工业用地供给过多,而商服用地供给相对不足时,工业用地的价格就会因供过于求而下降;反之,商服用地则会因供不应求而上升,此时作为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政府就会减少工业用地的供给,增加商服用地的供给,从而保障土地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合理配置。
    4.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应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3个方面的内容。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立完善的土地市场是健全和完善社会经济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
    5.合理分配土地收益,调节各方利益土地收益的分配关系到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和土地经营者三方的利益。我国是土地公有制**,土地收益的分配涉及**、集体、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对于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简称“三资企业”),还涉及中方和外方的利益。传统的土地无偿行政划拨方式只能让土地使用者受益,而其他几方得不到利益,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不公平,影响**的稳定和发展。这个问题可通过土地市场形成的地租、土地价格、利率和**税收的杠杆得以解决。目前,我国正在通过试点改革,逐步推进建立兼顾**、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
    目录
    总序
    第四版前言
    **版前吾

    **章 导论
    **节 土地的概念、特性与功能
    一、土地的概念与内涵
    二、土地的特性与功能
    第二节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土地问题的形成
    二、土地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体系
    一、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三、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人地关系理论
    **节 人地关系理论及其发展
    一、人地关系的概念、内涵与现实表现
    二、人地关系理论的历史及其发展
    第二节 人口经济理论
    一、人口问题的实质与内涵
    二、人口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i节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
    一、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三、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

    第三章 土地市场理论
    **节 土地供给
    一、土地自然供给
    二、土地经济供给
    第二节 土地需求
    一、土地需求
    二、土地需求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土地供求均衡
    一、土地供求关系的一般变动规律
    二、农业用地的供求均衡
    三、非农业用地的供求均衡
    第四节 土地市场特征、结构与功能
    一、土地市场的基本特征
    二、土地市场构成要素
    三、土地市场功能
    四、土地市场结构类型
    第五节 土地市场运行与政府干预行为
    一、价格机制
    二、供求机制
    三、竞争机制
    四、政府干预
    五、我国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

    第四章 地租理论
    **节 地租的概念、性质与形式
    一、地租的概念和内涵
    二、地租的性质与形式
    第二节 西方古典地租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派早期的地租理论
    二、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
    三、杜能的地租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一、级差地租理论
    二、**地租理论
    三、垄断地租理论
    第四节 现代地租理论
    一、克拉克的地租理论
    二、马歇尔的地租理论
    三、萨缪尔森的地租理论
    四、张五常的地租理论
    ……
    第五章 地价理论
    第六章 外部性理论和土地资源价值
    第七章 土地利用概论
    第八章 土地资源配置
    第九章 土地报酬规律与集约利用
    第十章 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
    第十一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十二章 中国各类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十三章 土地制度概论
    第十四章 土地产权制度
    第十五章 土地用途管制
    第十六章 土地金融制度
    第十七章 土地税收制度
    第十八章 土地管理体制
    主要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