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我国,“教育”一词*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动的,其中*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离不开教育,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2)教育的历史性。教育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随人类社会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都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3)教育的**性。在**社会里,教育具有**性。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即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①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②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