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活准则
1807年,华兹华斯曾写道:“世事诱人多”。这句话在21世纪又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事实上,如果这位老人乘坐穿越时空的机器,来到熙熙攘攘的街道,看到人们仿佛过完了今天就没有明天——许多人冲着耳朵旁的电子产品在大声嚷嚷,他也许会急于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我们也许很容易理解华兹华斯的想法。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然而,由于人口的增加、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的新闻及娱乐报道,以及人们对家庭观念的转变,整个社会正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挑战。虽然现在人们的行为举止和过去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人们对一些粗鲁的行为举止及不良的社会习惯早已经司空见惯),但是现代化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却使人们很难保持礼貌的举止。
如今人们需要什么呢?礼貌行为的新准则,尤其是在这个似乎什么都可以随便的年代。实际上,随意的着装、言谈以及招呼客人的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主流,但这并未引起人们的任何担忧。人类的交流方式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礼貌举止本身也与时代保持同步。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出席怎样的非正式场合,或发生什么样的意外状况,我们现在所讲的礼貌行为准则都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事实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礼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虽然我们现在所讲的言谈举止主要针对我们身边特定的环境及特定的人群,但它同样包括了许多基本要素——常识、宽容以及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的具体“准则”。虽然这些行为举止和礼仪一样在不断地变化,但同样建立在尊重、体谅和诚实的基本原则之上。
尊重。尊重他人意味着承认他人作为人类的价值,不论他的背景、种族及信仰如何。尊重他人的人决不会鄙视销售员、服务员或是贬低办公室的助理。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做到尊重他人,不随意贬低他人的想法或意见,听到带有种族歧视或性别歧视的笑话时保持严肃,不带偏见,并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自尊与尊重他人同等重要。自信的人不自负,也不会出风头,她能把握分寸,并让他人也充满信心。无论自己的长相如何,无论自己是否具有个人才华,自信的人都尊重自己,明白尊严和品格才是*重要的东西。
体谅。周到和亲切是体谅他人的表现。体谅还包含以下黄金法则:你希望他人以怎样的方式对待你,你就得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周到指切实地考虑自己怎样做才能使他人感到自在,而亲切则更多地体现在行为上。总之,周到和亲切这两种品质促使我们对处于危难中的朋友或者陌生人伸出援手、促使我们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或者真诚地称赞他人。
诚实。与其说诚实是一种礼仪,不如说诚实是一种道德品质。但是,这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什么事情比欺骗更加失礼呢?诚实保证我们不会对他人进行不必要的冒犯。
说话得体的人能够客观地评价他人,又不会让他人感到尴尬或受伤害。换句话说,语言得体要求我们既能客观地陈述事实,又能顾及他人的感受。当你说“我觉得另一件泳衣更适合你”,你说的是实话。而当你说“这件泳衣显得你很胖”,虽然说得也是实话,但却伤害了对方。
其他两个重要素质
和善和尊重同样是礼貌举止的一部分。和善指能够沉着、灵活地处理问题的能力,而尊重他人就如同在教堂做礼拜时,摘下帽子那样简单。
判断一个人是否和善,要看他能否让别人感到轻松自在,而不是让对方感到尴尬。别人介绍你的时候忘了你的名字,这时如果你能说句“别在意,我也总是记不住别人的名字”就表现出和善的品质。“gracious(和善的)”是“grace(善意)”的形容词形式,人们很容易忘记这点。不同的字典对“grace”一词的解释也不同,分别为“善意;恩惠”、“对他人周到”以及“对行为适当与否的判断力”。不过无论字典如何定义这个词。和善是每个人都应努力具备的品质。
尊重他人是认可他人的经历和成就的一种主要方式。礼貌的举止包括:年长者走进房间时要起立、将高层主管安排到会议的主座上、要用头衔加姓氏的方式称呼权威人士(除非他们另作特别要求)、不要贬低任何人的身份。礼貌地尊重他人能够**地体现自己对他人所取得成就的重视。
礼仪的四个理解误区
由于人们对礼仪的理解存在多种误区,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又迫切需要礼仪,因此我们有必要列出以下四种*主要的理解误区:
礼仪是一套刻板的规矩。礼貌举止的发展是与时代同步的(爱米莉•波斯特在《礼仪》开篇处就着重强调了这一点),而且当今社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具有变通性。礼仪决不是一套“要求人们的行为举止合乎礼教”的规矩,而仅仅是指导人们与他人相处时,让对方感到舒适的行为准则。
礼仪只适用于富豪和**社会。礼仪是适用于所有社会**、社会经济团体和所有年龄段的行为规范。任何人掌握良好的礼仪礼节后,都能够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
礼仪是过时的东西。有时候看起来过去的行为标准早已远离我们,不过现代社会更加随意的处事方式不过是外在表现的不同。从古到今,礼仪的基本原则从未发生过变化。
礼仪是谄媚的表现。不遵守礼仪要求并不意味着你不是势利小人——与此相反,在很多情况下,这不过是自命不凡的另一种表现而已。看不起别人的人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显示自身优越性的目的,而只能让自己更渺小——因为他根本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或体谅他人。
行为体现态度
真诚关心别人的人很容易把他们看到的,或听说过的礼貌行为转化成自身的实际行动。有礼貌的人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言之,他们可以切实地体会到他人的感受。他们认真聆听他人的倾诉,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并且把所见所闻记在心里。以自我为**的人可能会虚伪地对正在痛苦中挣扎的人说:“我非常了解你的感受”,然后却立即开始大谈自己的经历。在同样的情况下,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则可能说:“我无法确切了解你现在的感受,但我能理解你的痛苦(愤怒或悲伤)。如果你想倾诉的话,我会用心聆听。”
由于有礼貌的人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人,因此他们往往表现出另外一个特征:开明——他们愿意根据别人的需要和感受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这并不意味着彬彬有礼的人很容易受到他人影响,或者缺乏自己的原则,不过一旦人们懂得礼仪的内涵,他们就明白没有人是**无瑕的。有礼貌的人不会过于关注外在的形式(如就餐时必须正确使用餐叉或按照合理的顺序介绍他人),更不会因为他人略微违反礼仪要求就让对方难堪,或者攻击对方的人格。他们从不拿别人的错误为借口对他(她)冷嘲热讽,或者冷漠无情地对待他们。
礼仪为何如此重要
礼仪要求中亘古不变的原则就是帮助人们培养起完善的人格和正直诚实的品质,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未来一切未知的事情。这种灵活的行为规范还能够让我们保持开明的态度,尊重那些与我们的信仰和传统迥然不同的人们。文明和礼仪(这些在本质上都是人类行为准则的外在表现)是人们公认的“黏着剂”。它们将整个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个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的世界里,这两种品质发挥着****的重要作用。
第2章 问候与介绍
问候和介绍就像化学催化剂——他们促使人们的交往从开始就向顺利的方向发展。很难想象一旦缺乏亲切的问候和相互介绍,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问候与介绍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帮助人们和谐相处。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个社会都具备这两种礼节,不过在形式上有所差别而已。从随意的挥手到正式的介绍,问候与介绍一直是文明社会里日常交往中的基本礼仪。
本章将着重讨论问候与见面的礼仪技巧。**课就是如何将书本内容转化成实际行动——即使你心情忧郁或有些害羞,也要大声地说出“你好”。即使你不确定应该将谁介绍给谁,也必须勇敢地对人们进行相互介绍。每一次问候和介绍都是你对他人表示尊重的机会,并帮助你在别人心里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问候礼仪的基本要素
问候是对他人存在的一种承认。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见面打招呼已经是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因此他们几乎注意不到这一点。然而一旦人们见到自己认识的人却不打招呼,对方会因为这种礼节上的缺失感到受伤害,甚至可能产生误解。如果平时很有礼貌的人见到邻居时,不向他挥手,或者见到同事时不说“早上好”,邻居和同事也许会感到受到怠慢,或者觉得对方的行为很古怪。事实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她正忙于某事或心不在焉、她着急赴某个已经迟到了的约会、她忘记戴眼镜或者只不过恰好没有看到认识的人。她可以下次见面时热情地与对方打招呼来弥补这次过失。不过这仍然反映出良好的问候礼仪的**个要素:注意到对方的存在。
非正式问候
我们可以用语言或动作非正式地问候对方,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目前美国流行的口头问候方式是在“hello(你好)”和“hi(你好)”(某些地区会使用“hey”)后面加上对方的名字(如果你知道对方的名字),同时面带微笑。虽然“早上好”、“下午好”和“晚上好”等问候语在某些地区不太流行,不过总体来说,它们仍然是常见的问候语。儿童和青少年有他们自己打招呼的俚语,不过他们不能对朋友圈以外的人使用这种俚语。
你向别人打招呼时,并不一定非得停下来和对方聊上几句,所以即使你匆匆忙忙赶着做某事时,也不用担心和他人打招呼会耽误你,如果因此而犹豫不决是否应该问候他们,则更加大错特错。假如对方想和你聊几句,你可以向他解释清楚你现在很忙(如:“你好,布伦达。我真的希望有空和你聊几句,不过现在我要去看牙医”),然后礼貌的告辞。此外,你应当对所有人都保持良好的礼仪风范,所以不要忘了问候那些为你提供服务的人,如售货员、修理工、出纳员、接待员、外卖员和旅馆(或汽车旅馆)的服务员。彬彬有礼的行为往往会换来他们更加周到的服务。
有时对方离你太远听不到你说话,或打招呼会影响其他人,口头打招呼的方式并不可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在剧院、音乐厅或饭店等公共场合,可以向对方微笑、点头示意或挥挥手。如果使用肢体动作可能让对方认为你不重视他,或可能分散旁人的注意力(如不宜在宗教礼拜、演讲现场或现场直播节目中向对方挥手或点示意),你可以礼貌地向他(她)微笑示意,然后等方便的时候再用语言问候他。
正式问候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问候的礼节更加强调外在形式。正式问候时使用的语言通常和非正式问候的语言没有什么差别,非常相似,如“你好(Hello),卡朋特先生!”或者“你好(How do you do),拉米雷斯先生!”但问候人的态度和行为往往会更加正式,而且正式得多。在工作环境里,同事们彼此间会随意地打招呼,但是问候上司时,多半带有敬畏之情。在正式的迎宾队列里,即使私交甚好的人,也要挥手问候对方,或者相互行接吻礼,礼貌而且简单地交谈两句后继续向前,以免导致整个队伍停滞不前。正式问候的要素包含以下几点:语言表达(正式场合更适宜使用“hello”而不是“hi”)、交谈的语气和交谈时的仪态。人们在正式场合相互问候时一般不会过分热情,但通常应该保持快乐真诚的气氛。
家人间的问候
*适合培养良好问候习惯的场所是家里。不过清早起床后,有多少忙碌的家庭成员能想起来互相说声“早上好”?有多少次人们一进家门听到的不是家人温暖的问候,而是“晚饭好了”或者“干衣机又坏了”这样简单生硬的话语?事实上,我们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承认家人的存在,让单调的生活更加愉快,同时我们的行为也能够给全家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起身,还是不起身
有人进入房间后,起身迎接对方是对他(她)表示尊重的传统方式。然而在有些情况下,这样做可能比较困难(比如你的膝盖上正放着东西),或者不太方便(比如同事突然闯进你的办公室后又马上离开)。
通常情况下,你应该尽可能起身,特别当你问候的人是长辈、**次见面的人,或者根据传统习俗应该特别尊重的人(如宗教**或者有身份的显要人物)。在社交活动中,客人到达时,男女主人都应该起身迎接,不过宴会开始后就没有必要这么做。此外,如果有人参加宴会或宴席时,中途暂时离开,那么再回来时,同桌的人不需起身迎接他(她)。你必须先判断自己周围的形势再做出决定:假如在拥挤的饭店或剧场里,站起身会打扰到其他人,那么你可以坐着向对方打招呼。此外,在人满为患的地铁或列车上,站起来给老弱病残让座不仅是礼貌的表现,还反映出你善良和友爱的品质。
按照过去的社交规矩,迎接他人时,男士往往应该起身打招呼,而女士不需站起来。不过这些过时的规矩早已被人们摒弃。如今现代妇女往往也主动站起身,并伸出手和对方打招呼。
握手的礼仪
握手的礼节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甚至可能在人类有历史记载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有一种理论认为。男人伸出张开的右手是为了向对方表示他们没有携带任何武器,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妇女没有沿袭这种风俗,直到近些年来才开始用握手的方式打招呼。现在,人们用握手来表示对他人的欢迎和自己的诚意,如人们签订合同时会握手祝贺。不论男士还是女士,都可以主动先向对方伸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