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3版)》: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熟期的过渡时期,面临着人**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就业等问题上,出现了苦恼、孤独、焦虑、冷漠,甚至精神崩溃等状况,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在大学生中也频频发生。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问题,采取切实措施,维护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宗旨的基本保证。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经历着认知、个性√隋感等方面的发展,自我意识加强,个性逐渐形成并趋向稳定,其他各种心理品质已全面而完整地发展起来。但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和心理发展的不完全成熟,在一些复杂问题面前还会表现得幼稚或片面。具体而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仍不成熟
大学生的独立感、自尊心、自信心非常强烈,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教育有了较大提高,期望个体自我完善,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和事业上的成功者。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矛盾较多,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比较尖锐,有时自我追求过分理想化,自我评价失之偏颇。
2.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
大学的专业学习会使人的独立思维和批判思维增强,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然而大学生刚进入成年期,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对问题的思考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3.情感和意志日益丰富,情绪强烈而不稳定
大学生的社会情感在良好教育的影响下获得充分的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发展均趋于成熟,并在情绪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当然还没有真正成熟,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或缺陷。大学生情绪的外显性与内隐性在矛盾中并存,在冲突中发展,这种局面给大学生的情绪适应带来一定的困难。
4.性意识进一步发展
由于性机能的成熟,大学生与此相伴随的情感欲望也逐渐增强。他们关注异性,渴望与异性交往,追求美好的爱情。由于大学环境不同于中学,男女学生有更多的交往机会,不少学生开始考虑恋爱问题并进入恋爱实践,随之而来的爱情方面的苦恼和困扰日趋增多。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除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外,大学生从入学到本科毕业要经历3~5年,由于不同的年级面临的发展课题不同,心理发展还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的特征。
1.过渡适应阶段
这是新生入学后的一段时期。由于从中学到大学生活的急剧变化,许多大学生表现出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心理问题比较集中。如对大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对饮食、气候、语言环境的不适应和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等,有时还伴随着理想与现实的反��而产生的失望心理,考上大学后理想追求上的间歇心理,目标的丧失引起的茫然心理,自尊心受挫引起的自卑心理,新鲜感消失后的怀旧心理等,都引发了一年级新生较多的心理问题。大学新生的诸多不适应既是进入陌生环境的特殊心理反应,也是他们心理发展未成熟的表现。许多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后便能逐步适应,也有少数学生出现适应困难,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稳定发展阶段
当新生适应了大学生活,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后,大学生活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是大学生成才定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大多产生了自信心,竞争意识增强,奋斗目标清晰,求知欲望强烈,重视各种职业能力培养,政治上要求进步。突出的心理问题是:成才道路的选择与理想的树立,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学习心理结构的形成。这个时期是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时期,一般是在二年级至三年级。
3.毕业准备阶段
这是大学生趋于成熟,准备成为社会独立成员的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加复杂,心理压力比较大。一方面,他们即将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产生对大学生活的依恋感情;另一方面,对未来新生活向往的同时,由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就业形势的严峻,许多学生对未来择业感到焦虑和压力。此外,考研的压力、用非所学、恋爱关系能否得到照顾、自己能否适应今后的工作等实际问题,都可能使大学生忧心忡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