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音乐常识与听辨》: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1797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他是一位**的“自由艺术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固定收入,生活贫寒,全靠卖自己的作品为生,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创作了一千多件作品,其中有六百多首艺术歌曲,十八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十部交响曲,十九首弦乐四重奏,二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四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里,声乐的抒情旋律,戏剧化表达方式和钢琴伴奏丰富的和声、色彩、织体变化都成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因素,体现了歌词与音乐、人声与伴奏的理想统一。他**将艺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使这种体裁成为极富表现力的一种音乐形式,因而被誉为“歌曲**”。
曲目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致音乐》
《魔王》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演唱者要善于用不同的音色变化和感情处理来表现四个不同人物。这首歌曲创作于1815年,是舒伯特***的歌曲之一。
全曲以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用钢琴的三连音模仿持续不断的急驰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表现了叙事诗里儿子、父亲、魔王以及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歌曲叙述了在一个昏暗的大风之夜,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森林里策马疾驰,黑暗中传来昏迷的孩子紧张、惊恐的呼叫,凶恶、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诱、威逼孩子随他而去。这首歌曲虽然是自由发展,但保持了结构的统一和形式的**。
**段:叙事者以口语化的朗诵调唱出。
第二段:父亲和儿子的对话。音乐在低音区以沉着、平衡的声调刻画了父亲的关切和抚慰。
第三段:魔王的音乐旋律是抒情歌唱性的,显得甜蜜、虚假、狡猾。
接着,父与子再次对话,魔王步步紧逼,儿子心里害怕,一次次呼喊父亲,一次比一次惊惶,直到第五段,魔王软硬兼施,威逼恐吓。
*后一段:叙事者用焦急沉痛的音调描述了可悲的结局——父亲急驰到家,儿子早已在怀抱中死去。钢琴以两个特强和弦表现了精疲力竭的父亲悲痛欲绝的心情。
《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夏天谱写的一首艺术歌曲,歌词取材于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舒伯特不仅用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鳟鱼悠然自得地游动的形象,并且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提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诈与邪恶所害,表明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两年后,舒伯特根据这首歌曲作成《A大调钢琴五重奏》,被人们称为《“鳟鱼”钢琴五重奏》。
《菩提树》作于1827年,歌词取材于德国诗人缪勒,是**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整部套曲的主人公是一个孤独的流浪汉,这引起舒伯特的情感共鸣,他感到自己的孤寒处境与诗词中的流浪汉有相似之处,因而就用真挚的情感写下了这套由24首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菩提树》的旋律抒情朴实,感情真切,是声乐套曲中较为明朗的一首,描写了流浪汉见到门前的菩提树,回忆起过去的生活,表达了主人公期盼能够找寻到安宁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