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气科学研究方法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气科学研究方法

  • 作者:范一大 郑大玮 王志强
  •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 ISBN:9787502964177
  •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01日
  • 页数:190
  • 定价:¥50.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旱灾风险防范研究》全面研究了中国不同区域的旱灾成因及旱灾发生的空间分异规律,评估了旱灾对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计的影响,分析了中国旱灾风险防范工作的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阐述了中国旱灾风险防范的管理体制和有关政策,总结了各地旱灾风险防范的成功案例,介绍了中国在旱灾风险防范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进展。这将为**旱灾风险防范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推动中国与国际社会在旱情与减灾信息、技术、知识、经验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文章节选
    《中国旱灾风险防范研究》:
    (8)视灾情组织开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呼吁国际救灾援助,统一接收、管理、分配国际救灾捐赠款物,引导专业社会工作组织、慈善组织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人员参与应急救灾和受灾人员生活救助、心理疏导、情绪抚慰等工作。
    (9)协调发展改革、财政、金融等部门确保抗灾救灾资金及时到位;协调交通运输、铁路、民航、总参谋部等部门做好运输保障工作;协调公安部门做好灾区社会治安、组织灾区群众紧急转移工作;协调军队、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参与救灾;协调发展改革、农业、商务、粮食等部门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做好应急通信保障等工作;协调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做好灾后房屋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质量**鉴定工作;协调卫生部门做好**救治、卫生防病和心理援助等工作;协调外交部门做好救灾涉外工作;协调中国红十字会依法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参与救灾和伤员救治工作。
    (10)适时编发《灾情与救灾工作通报》,统一向社会通报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适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有关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通过部网站和**减灾网发布相关信息。
    (11)适时编发《中国灾情信息》,统一向其他**和国际组织通知灾情信息,在部网站和**减灾网发布。
    (12)适时提出举行哀悼活动建议。
    (13)灾情基本稳定后,根据灾区省级人民政府或民政、财政过渡期生活救助和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申请报告,结合灾情评估报告,拟定**过渡期生活救助和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资金补助方案,商财政部,按程序下拨。
    (14)灾情稳定后,组织评估、核定并按有关规定统一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开展灾害社会心理影响评估,并根据需要组织开展灾后救助和心理援助。
    (15)监督指导基层救灾应急措施的落实和救灾款物的发放。
    4.2.5.2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程
    2009年10月中国民政部制定了《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程》,**是解决受灾人员冬春期间口粮、饮水、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春荒救助时段为当年的3—5月(一季作物区为37月),冬令救助时段为当年12月至次年2月。
    ……
    目录

    前言

    第1章 中国减轻旱灾风险概述
    1.1 干旱与旱灾概述
    1.2 旱灾的基本特征与发生概况
    1.3 国际社会和中国减轻旱灾的努力
    参考文献

    第2章 中国旱灾的时空特征及规律
    2.1 中国的旱灾与抗旱
    2.2 中国旱灾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2.3 中国旱灾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第3章 旱灾对中国社��经济发展的影响
    3.1 干旱对水资源的影响
    3.2 旱灾对农业的影响
    3.3 旱灾对林业的影响
    3.4 旱灾对畜牧养殖业的影响
    3.5 旱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6 旱灾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
    3.7 旱灾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章 中国应对旱灾的体制、机制与法制
    4.1 旱灾风险防范的管理体制
    4.2 应对旱灾的政策与法制
    4.3 旱灾风险防范的应急机制
    4.4 旱灾风险防范的协调管理
    4.5 中国的抗旱战略
    参考文献

    第5章 中国旱灾风险防范的能力建设
    5.1 旱灾风险防范的监测和预警
    5.2 应对旱灾风险的水利工程与措施
    5.3 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5.4 应对旱灾风险的农业措施
    5.5 应对旱灾风险的生态环境建设
    5.6 城市与区域抗旱能力建设
    5.7 旱灾的救助与保险
    参考文献

    第6章 中国旱灾风险防范的成功实践
    6.1 传统农业抗旱范例
    6.2 抗旱农田基本建设的范例
    6.3 现代旱作节水农业的范例
    6.4 旱区生态环境建设范例
    6.5 抗旱水资源管理范例
    6.6 旱灾风险防范的科技进步
    参考文献

    第7章 中国应对未来旱灾风险的前景
    7.1 中国旱灾承灾体的脆弱性分析
    7.2 气候变化与中国未来的旱灾风险
    7.3 中国应对旱灾风险存在的问题
    7.4 中国减轻旱灾风险的中长期重大行动
    7.5 应对未来旱灾风险的合作机制
    7.6 结语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