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第三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第三版)

  • 作者:陈晓萍 沈伟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296431
  • 出版日期:2018年07月01日
  • 页数:784
  • 定价:¥13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第三版)是一部严谨、规范、高质量的研究方法指南——全书立足于思维方式、理论构建及管理研究的全过程,介绍了组织与管理研究中的各种实证方法,并在附录中给出了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论的经典文献。自**版问世以来受到学界及广大读者的喜爱及好评。第三版新增了“元分析研究法”“纵向研究设计和分析”“事件历史分析法”“事件研究法”和“高频率跟踪问卷调查方法”等章节,帮助读者获取和理解前沿理论工具,寻找科学研究中的智力源泉。
    文章节选
    引言
    如何增加在**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的成功率?
    徐淑英

    美国圣母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在国际**的管理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可以说是每个学者的梦想。我一直认为,论文发表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科学研究过程本身的严谨性。因为过程和结果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科学研究过程掌握得好,论文就可以在**期刊上发表;反之,则无法发表。但方法严谨不是科学的**目标,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发表论文”或“为什么要做研究”。因此,我将“如何”作为本书引言的标题,来探讨使管理学研究论文得以发表的条件。
    众所周知,国际**期刊的稿件平均接受率是10%左右。近年,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MJ)的接受率只有6%。这些通过了严格审核过程的论文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严谨。一个研究做得够不够严谨可以从几方面来看:方法是否严谨?逻辑与理论够不够严谨?研究的可信度高不高?效度如何?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大家介绍严谨的管理学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就像工具一样,能够保证研究过程和结论的严谨性。
    *近二三十年,管理学界出现了很多关于“研究与实践脱离”的讨论。许多学者认为我们的研究对于实践不是很有用,管理者看不懂或者不采用我们的研究结果去指导他们的实践。政府官员很少到商学院去寻求指导,从而使得公共政策能够确保更好的商业实践,贡献出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提升员工的生活质量,以及打造更好的社区。我们必须意识到,研究并不是为了学者的自娱自乐,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创造能够指导实践的知识。因此,除严谨之外,好的研究应该关注对解决商业和社会问题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在这个引言里,我将首先引入“**期刊”的概念,总结并讨论在**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不同动机。随后,我将通过关注大多数投稿中常见的一些错误及有意义的研究问题的作用,讨论如何增加成功发表的机会。*后,我将提醒读者,科学的*终目的乃是改善地球上每个人的生活。因此,作为管理学科的社会科学家,我们的义务必须是提高研究与现实的关联性,以便使学者能够为更好的管理实践和更加美好的社会做出贡献。
    **管理学期刊
    **的英文管理学期刊有A与A-/B+两级。管理学界的同行都知道A级的期刊是*重要的期刊,也是大家都希望能在其中发表的期刊(期刊名称如延伸阅读所示)。在这里我先简单介绍以下这几个期刊,然后再谈其他的**期刊。
    首先是AMJ与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SQ)这两本期刊。我当过AMJ的主编,对这个期刊很有感情。ASQ也是一本非常出色的期刊,影响力非常大。所谓影响力就是论文被引用的频率。大家都知道引用(citation)这个词,在管理学领域中,ASQ这本期刊被引用的频率是*高的。至于投稿量,AMJ每年收到的投稿有1 000篇左右,平均每年发表60—70篇。ASQ每年收到的投稿有250篇左右,平均每年���不多发表25篇,篇数比AMJ少。这是由于考虑到ASQ的影响力,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的文章还没达到它所要求的水平,所以就不敢去投了。一般来说,期刊的投稿越多,找到好文章的机会就越多;反之,就比较少。而AMJ是美国管理学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的期刊,它本着帮助学者提高研究水平的态度,欢迎所有会员与非会员投稿。所以很多人即使觉得自己的文章没有被接受的希望,也愿意投稿以得到专家的意见进而帮助自己提高文章质量。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AMR)只发表理论文章。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 (AMA)是美国管理学会的新期刊,从2007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次,其文章引用率已经排在了前五名。美国管理学会从2015年起有了一个新的杂志——Academy of Management Discoveries (AMD)。这个杂志的宗旨在于发表实证领域中的新发现,包括新的管理实践或创新性商业模式,这些实践或模式与常规知识不一致或者不容易被已有理论所解释。这个杂志为作者提供了一个报告有趣且重要现象的出口,而这些现象是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发表在AMD上的文章可以作为进一步探索或者理论化的起点。创办这个新杂志,代表了美国管理学会为缩小研究与实践间的差距所做的部分努力。我期待AMD会成为其他期刊上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源刊。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JAP)是心理学领域的**杂志,但也发表了很多管理方面的文章。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JIBS)则是探讨国际企业管理或比较管理的杂志。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SMJ)属于战略管理领域的**期刊。Organization Science(OS)这本期刊只有二十年的历史,比较年轻,但水平已经很高。Personnel Psychology(PP)的地位越来越高,引用率排在前二十名。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每年出版一本,虽然很多人并不把它看作正式期刊,但它的影响力也很大。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和Journal of Management近年来进步很快,引用率排在前十名。
    在A-/B+级的期刊中,刊登**文章的期刊还包括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Leadership Quarterly 和Organization Studies等,在此不做一一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这个领域中,若有研究者能在上述的任何一个期刊中发表文章,都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值得大力赞扬。
    另外有一个期刊我在此要特别介绍,那就是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MOR,《组织管理研究》),它是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的会刊,也是一本专门出版与中国管理研究有关的高质量论文的期刊。该刊物致力于促进全球组织与管理知识的发展,主要出版在如下三个领域内对管理知识有所贡献的创新研究论文:(1)管理学的基础研究;(2)国际管理和比较研究;(3)中国研究,包括中国公司、在中国经营的跨国公司的组织与管理的研究。这本期刊在2005年创办,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得到了对中国管理研究感兴趣的广大学者的认同,其文章下载率已达到其他**期刊的水平,在2008年就进入社会科学论文检索系统(SSCI)。它的**Impact Factor(2010)是2806,在SSCI的140本管理期刊中,排名第22位,如不包含自我应用,排名第15位。作为MOR的创刊主编,我对MOR的快速发展感到很开心。
    MOR鼓励论文评审人本着培养和帮助作者提高研究和写作水平的原则,对每一篇论文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因此,无论评审结果如何,评审人会向所有文稿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发展性的反馈意见,这将促使投稿者改进他们的研究和文章。另外,MOR会为投稿者提供及时的回馈,一般在收到文稿后12周的时间内就会做出评审决定。在2017年MOR出台了旨在提高实证研究质量的新政策,即发表基于事先批准的研究设计所获得的任何结果(包括与假设相反及不支持假设的结果)。这是MOR向建立有效且可复制的知识迈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这些期刊主要有两个原因。**,大家要做研究就得看文献,但一定要有所选择地看文献,不要什么乱七八糟的文献都看,否则就是浪费时间!要看英文文献的话我建议就去看排在前25名的期刊中的文献,因为期刊的文章如果没有经过同事审稿或审查不严格的话,研究的严谨程度就无法保证。你投稿时,如果所引用的文献都来自那些不知名的期刊,就会降低文章的说服力。第二,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有时我们会看到在一个主题上已经发表了几百篇甚至上千篇的文章,你如何知道哪一篇文章是重要的呢?*可靠的办法就是看论文发表在何种期刊上,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困扰,也可以节约时间。
    为什么要在**期刊上发表论文?
    之所以要把论文发表在**期刊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是因为研究者要向其研究领域贡献新知识。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增加新知识,所以研究者的主要责任就是贡献新知识。为了贡献新知识,我们才做研究、发表论文。从这个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研究,并把它当作个人的目标,那么做研究时自然就会关心严谨性了。
    第二是研究者要对某个研究领域产生影响力。只有当研究论文经过审稿程序被发表出来时,影响力才可能产生。虽然有时一个研究结果可能出错,但当其他研究者注意到并引用该论文时,这项错误的结论就有机会被加以修正、改进。在某种意义上,这一点涉及一些道德上的问题,假如研究者明明知道论文里面有问题,但他的写作技巧非常高,能够写出来说服别人,结果使本应被拒绝的论文发表出来,这在道德上是有瑕疵的。知识的用处是帮助实践,管理研究的成果很多会进入教科书,假如知识有错,就会误导学生、误导实践。所以,**点原因是*根本的:研究论文必须能够提供新的准确的知识,对知识体系有所贡献。
    第三个发表论文的动机是为了成名。这不是一个坏的动机。但是,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中,特别是美国、加拿大(中国也不例外,欧洲可能还好一点)的学术环境中,有一个很不健康的趋向,就是大家把发表论文当成做研究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想办法把本来可以做一篇很好的论文的素材,拆解成两篇、三篇,结果降低了论文的质量,只能投稿到B级或B-级的期刊发表。这种论文即使有5篇、10篇、20篇,都比不上一篇ASQ或是AMJ的论文。我在担任AMJ主编的时候就发现,即使是一些很有名的教授,也有这个陋习:他们把一篇文章投到我这里,同时又把方法改一改,问题改一改,写成另一篇论文,投到另外一个期刊。曾有审稿者向我报告这样的问题,我就打电话到另一个期刊,问他们有没有收到这样的一篇文章,他们说有啊!于是,我和那个期刊的主编,就把这两篇文章都拒绝了。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是为了获得**聘任与晋升(tenure and promotion)等的需要。可是假如研究者的目标只是为了能够获得**聘任的话,他就会争取在短时间内发表很多论文,这样就会导致很多论文越做越不好。譬如说,当有别的研究者问你愿不愿意合作时,为了在短时间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这种人一定会答应,甚至会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这样做,研究一定会做得很惨。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什么题目都做一点,也就是做这种机会式研究(opportunistic research),而不是做自己真正有兴趣的题目的研究,研究的累积性一定有限;而且,只是为了发表,不是为了追求知识,则我们的心理投入(psychological involvement)就会很少,于是研究做起来没味道、没兴趣。到*后,做研究就会成为一种苦差事,越做越没意思。这种功利导向*坏的后果在于,会诱惑研究者采用不恰当或者有问题的做法去*大限度地增加发表的机会,*终的结果是研究可能存在缺陷或者****。
    发表论文是一个与科学群体沟通分享的方法,它让研究者有机会告诉同领域的研究者自己在做这项研究及研究中的新发现,可以贡献很多新的知识、建构新的概念。但千万不要为了发表而发表,否则伤害一定会很大。
    发表论文成功的策略
    认识对的人(找对合作伙伴)
    认识对的人主要有两层意思,**层是如果你和某个期刊的主编是好朋友,那么你的机会可能会多一点,但是,这样的做法可能没有多大用处,因为目前所有的期刊都采用匿名审稿,就算你与主编是好朋友,通常也没有什么帮助;第二层是跟好的人合作,怎么样才叫作“好的人”呢?这些好的人,是指他的条件比你好,譬如研究经验比你多、研究做得比你好。就跟打球一样,如果找球技跟自己一样或是比自己差的人,自己的球技进步会比较慢。所以,一定要与一个技术比自己好一点的人去打球,这样才能进步快。同样的道理,研究者需要找一个研究比自己做得好的人,作为自己的研究伙伴。
    如何去寻找研究做得比自己好的人,并形成研究拍档呢?也许在你周围不容易找到在做研究上有经验的人,不过,这不代表找不到这种人。一个方法是去参加学术会议,阅读一些期刊(如AMJ、ASQ),认识自己研究领域中的知名学者,并参加学会(如美国管理学会或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举办的年会。开会时,经过其他老师的介绍,跟知名学者谈自己的研究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若是你把写好的草稿给他们看,他们就更加认识你了。在我们这个研究领域里,年纪大一点的、有经验的教授,都很喜欢培养下一代的年轻人,所以年轻的研究者机会很多。不像我们这些经验较多的人,如果我寄一篇文章给他们看,他们可能觉得我已经做了快30年的研究了,就不会帮我看。所以,要懂得找一个有经验的人或在这个研究领域上做得比较好的人,跟他一起做研究。然而,对于一位助理教授而言,你的研究伙伴也不一定全都是教授才好。那些对你而言*好的研究伙伴,反而是那些较为**的助理教授或副教授。因为这些尚未升到教授职位的研究者大多充满研究热忱,也更能全心地投入研究。当研究者升到教授以后,通常必须花许多时间去处理无关学术研究的行政事务。相对而言,投入研究的程度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还有另外一种好的研究合作者,就是那些为了做好的研究的研究者,而不是为了工具性目的的学者。如果与你共同做研究的伙伴,只是为了某种实质利益的话,他会把这种坏习惯带给你,这样就会伤害久远。这种坏习惯的养成,可能是为了晋升等而去做研究,因此就想早点把论文寄出去、早点发表,即使文章还不够成熟也如此,久而久之就养成做研究不严谨的习惯。
    研究做得严谨并不意味着慢工一定出细活,而是指在研究的每个阶段都要做到严谨。另外一点是,你是否有很多研究课题?每一个阶段只做一个研究课题,就会做得好。做研究也得做研究管理(research management),就跟项目管理一样:有的研究大、有的研究小;有些在外面审稿中、有些在撰写中、有些还在搜集资料、有些正在分析。如果你同时做五个研究课题,五个都打算在A级期刊上发表,那你的目标就是要达到A级期刊的要求。然而,意外可能发生,比如身体不好、要期中考、家里有事,等等,这样就会造成无法兼顾论文质量,导致论文跑到B级期刊。假如你的目标一开始就设定在B级期刊,那*终会发表到哪里去呢?可能是更差的期刊。所以,目标一定要定得高,如果达不到没关系,你起码可以退一步;如果起步低的话,要上去就很难了。你的目标就是尽力做,如果做不到A级期刊,至少可以回到B级期刊去——你可以从A级期刊得到一些有用的反馈意见,把文章修正后再投到B级期刊。
    去好的学校
    有时很多人会误解认为很多研究者研究做得多、做得好是因为他们在好学校的缘故。其实在名校读书或任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资源多、名教授也多,坏处是研究和教学压力都很大。名教授通常都忙得不得了,根本没时间和你交谈。其实,*适合做研究的学校应该是那些教学压力比较小但研究压力比较适当的学校。我这里并不是说不强调高质量的教学,而是少些强调数量。研究型大学中的教员授课通常会少些,以便教员可以在教学和研究上都做得好。有些大学想增加他们发表的研究成果,所以让具有研究潜力的新教员少授课。
    一般而言,做一个学者、一个研究有成就的人,起码需要把一半以上的时间放在研究上。当然教学也是教授的重要责任,一周的时间里,备**课,教两天书,但剩下的两三天必须用来做研究。你必须要自律。就产出**论文而言,外部压力的作用比不上内部动力。与教学不同,研究是一项非结构的活动,你需要设定自己的截止日期和自己的目标与期望。你不能说:“等我有空再去做研究”,这样研究就会变成业余活动了,而变成业余活动的研究,是不太可能做好的。
    以*好的文章做榜样
    要做高质量的研究,必须要懂得阅读与临摹范例研究,遵守科学研究的程序,而不是为了发表而发表。所谓临摹范例研究,就是从*好的研究中学习。就此而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高质量的论文。什么是高质量的论文?其实也有一些即使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并不一定是*好的。*好的文章就是在所有发表的论文当中,再进行第二次审查所挑选出来的论文,这种论文就是获奖论文(award winning papers)。有几个期刊会有这种获奖论文。例如,AMJ有一个委员会,委员都是有名的教授,每年审查上一年大约五六十篇论文,从中挑选做得*好、*精的论文,这就是*佳论文(the best paper)。从1987年至2012年,已有20多篇论文被选为获奖论文。我们已经将这些论文翻译成中文,一本在2006年出版(徐淑英和张维迎,2006),还有一本在2012年出版(徐淑英和蔡洪滨,2012),欢迎大家去读一读。
    ASQ从1993年开始也有这种论文,但它的选取方式与AMJ不一样:其委员会是审查五年前发表的论文,并评价这些论文的影响力。影响力怎么判断呢?**就是查看文章被引用的情形,第二就是再重新看这篇文章,相较于五年前的其他文章,这篇文章是不是*好的。从这些标准来看,ASQ做得比AMJ更好,因为它不但考虑这篇文章是当年*好的,也考虑这是否的确是一篇具有影响力的文章。ASQ*佳论文集也已翻译出版(徐淑英和张维迎,2006;徐淑英和蔡洪滨,2012),可以在IACMR的网址(wwwiacmrorg)上找到这些书的信息。
    除研究要做得好以外,写作当然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巧。既然AMJ与ASQ都已挑选出*好的文章,我们就一定要从*好的文章开始,查看这些文章是怎么做出来的。比如说,这篇文章和你想研究的题目很像,你需要仔细地看它怎么样开始、怎样提出问题、如何把文献整合起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采取什么方法做的。你写的时候就可以套上面的句子来写,甚至可以“抄”其中的句子,但是不能抄得太多,你抄五个字以上,就必须说明内容来源。 MOR于2011 年3月发表了一期有关研究论文发表的伦理特刊,讨论了很多这方面的问题,这些文章的中文版可以免费下载(http://wwwiacmrorg/indexphp?c=category&catid=107),请大家去阅读参考��
    目录
    目录

    引言如何增加在**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的成功率?(徐淑英)/

    **部分科学研究的目的和过程

    第1章科学过程与研究设计(徐淑英 仲为国)/
    第2章研究的起点:提出研究问题(陈晓萍)/
    第3章管理研究中的理论建构(陈昭全 张志学 沈伟)/


    第二部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4章实证研究的设计与评价(梁建 樊景立 陈志俊)/
    第5章实验研究方法(张岩 徐飞 奚恺元)/
    第6章准实验研究(林诚光 许育玮)/
    第7章实证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梁建 谢家琳)/
    第8章二手数据在管理研究中的使用(周长辉)/
    第9章实地研究中的案例研究(郑伯埙 黄敏萍)/
    第10章质化研究及其数据分析(Deborah Dougherty 苏筠 郑英建)/
    第11章元分析研究法(姜铠丰 胡佳)/
    第12章管理与组织的情境化研究(徐淑英 贾良定)/


    第三部分管理学研究中的测量统计方法

    第13章理论构念的测量(梁建 樊景立)
    第14章单维构念与多维构念的测量(罗胜强 姜嬿)
    第15章结构方程模型(张伟雄 王畅)
    第16章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罗胜强 姜嬿)
    第17章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廖卉 庄瑷嘉 刘东)
    第18章纵向研究设计和分析(朱洪泉 赵雁飞)
    第19章事件历史分析法(沈伟 于铁英)
    第20章事件研究法(仲为国 杨海滨 刘东)
    第21章高频率跟踪问卷调查方法:日记与体验抽样方法的设计和分析(宋照礼 苏涛 祝金龙)
    第22章单层与多层被调节的中介和被中介的调节:理论构建与模型检验(刘东 张震 汪默)

    第四部分研究发表的旅程

    第23章论文的写作和发表(陈晓萍)
    附录
    附录1IACMR追求**宣言(伦理准则)
    附录2术语英汉词汇对照/
    附录3经典方法论文献/
    编辑推荐语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第三版):严谨、规范、高质量的研究方法指南,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或编委参与编写。
    第三版新增了“元分析研究法”“纵向研究设计和分析”“事件历史分析法”“事件研究法”和“高频率跟踪问卷调查方法”等。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