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藏书不乐 / 001
我本无心,书却有意
——欧洲买书小记 / 004
俄京逐书记 / 022
遇罕见书胜逢甘霖 / 030
我是如何买书的 / 035
上海旧书店忆旧 / 042
上海的外文旧书店 / 046
无法之法
——谈书籍装帧艺术 / 051
卡夫卡纪念馆 / 059<div align="center"> <table width="674" align="left"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589"> <p>序</p> <p> </p> <p align="left">藏书不乐 / 001</p> <p align="left">我本无心,书却有意</p> <p align="left">——欧洲买书小记 / 004</p> <p align="left">俄京逐书记 / 022</p> <p align="left">遇罕见书胜逢甘霖 / 030</p> <p align="left">我是如何买书的 / 035</p> <p align="left">上海旧书店忆旧 / 042</p> <p align="left">上海的外文旧书店 / 046</p> <p align="left">无法之法</p> <p align="left">——谈书籍装帧艺术 / 051</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卡夫卡纪念馆 / 059</p> <p align="left">怀念章巽(丹枫)先生 / 065</p> <p align="left">人生不可能有常</p> <p align="left">——怀念罗闻达 / 070</p> <p align="left">柳雨生又一事 / 075</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鲁迅听章太炎课事征实</p> <p align="left">——读《钱玄同日记》之一 / 079</p> <p align="left">章太炎在东京讲国学事疏补 / 093</p> <p align="left">关于章太炎《国故论衡》的“先校本” / 114</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跳读《夏鼐日记》 / 122</p> <p align="left">到底有人想起了他</p> <p align="left">——读《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 / 128</p> <p align="left">追求对古人思想的理解</p> <p align="left">——读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卷 / 135</p> <p align="left">��久必合,合久难分</p> <p align="left">——序《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 143</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著书不如抄书</p> <p align="left">——《顾炎武全集》出版有感 / 150</p> <p align="left">欧洲文明史还是世界文明史 / 154</p> <p align="left">对佐藤进先生演讲的评论 / 159</p> <p align="left">文武昆乱不挡的培凯 / 163</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俞平伯慎校古书 / 169</p> <p align="left">闵板不是闽板 / 172</p> <p align="left">《汉书补注》不老实处 / 176</p> <p align="left">不一般的地理学家</p> <p align="left">——徐霞客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178</p> <p align="left">汉字使用频率的计算 / 188</p> <p align="left">迎来革命 / 191</p> <p align="left">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p> <p align="left">——以齐文化为例 / 194</p> <p align="left">赵氏南越国开发岭南的功绩</p> <p align="left">——参观广州南越王博物馆有感 / 198</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印桥南周家谱序 / 202</p> <p align="left">《北洋官报》:晚清官报之样板 / 206</p> <p align="left">“译书为当今**急务”</p> <p align="left">——影印版《译林》前言 / 216</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上海设市的历史地位 / 232</p> <p align="left">文化上海:通向国际大都市之路 / 240</p> <p align="left">“外滩源”是个错误的概念 / 248</p> <p align="left">一百五十年前的上海侨民 / 261</p> <p>“我伲”比“阿拉”更正宗 / 265</p> </td> </tr> </tbody> </table> </div>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读周振鹤先生的书,读关于他的访谈和文章,感觉他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一只独立起舞的鹤,志向高远,治学严谨而又充满自信。——澎湃新闻网免费在线读我是如何买书的
今天专讲买书,不讲读书。讲读书的人太多了,都带有教育的味道,教人如何读书。其实只要想读书,自己便能找到途径,用不着别人来教的。而且自己的体会往往比别人教的要深刻。所谓书目之类,用处并不大。鲁迅也开不出什么必读书目来,就是这个道理。他只为朋友的儿子私下开了很少的二十来本书吧,其中竟有一部一般人不看,而只是查阅的大书——《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
读书的精神也是学不会的,只有自己天生的爱读。有人从小就喜欢读书,有的人做到教授了还是对读书不能上瘾,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至于买书,也是一种癖好,**了,甚至是一种毛病,这毛病不是人人都有的,有的人从不进书店,学问未必不好,有的人买了一大堆书,依然只是作为摆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读书少的,学问到底要小些,或者说到底要浅些。即使很聪明的人,书读少了,总觉得他说出来的虽然是聪明话,但到底浅了点。人要直,文要曲,说话亦要含蓄,不读书的聪明人就做不到这一点了。但读书并不一定都要买书,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借书读的,买书有时也只是一种欲望。能把读书与买书很好地融为一体的人毕竟不多。所以还是率性而为,不必人读我亦读,人买我亦买。
这样说来,似乎买书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了。那又不然。买书是可以对**对民族文化有贡献的。越是专门家,他越是知道书的价值。有时候,一些书被认为没有什么价值,而被随便抛弃,但有学问的人就知道判断,哪些书是有价值的,因而可以买下来,久而久之,就成为一个专门的收藏,这个收藏如果贡献给社会,那就造福于**文化了。大家都知道宋刻元椠是好东西,不用说也知道是宝藏。但除了**版本外,有哪些书是值得购藏的,就未必知道了。一直到现在,许多古籍整理专业的学生,除了版本以外,不知还有其他好书。而且即使版本,除了现在市场上一般已经看不到的宋元与明初刻本外,晚明清代,甚至民国刻本也大有讲究。我不是版本专家,这里不去说它。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但要重视书的形式,即版本,还要注意书的内容,明白哪些书是好书,或者说是有用的书,或者是稀罕的书,必须加以重视的。所以买书是有学问在的。在这方面,我以为近现代诸位名家中,郑振铎先生就是*有学问的了。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防止敌伪将中国古籍**到日本,郑振铎与张元济在上海开始用高价购买市场上的好书。以张元济的想法,**只在于**版本,但郑振铎不同,他认为只要罕见的,有利于保存文化的书,就不论什么版本也要抢救。结果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宝贵的,例如戏曲方面的一些刻本。他个人买书也是一样,只要罕见,就要买下。他是一个连地上掉了一片纸也要捡起来看看有没有用的人。他个人买的书,后来都捐献给**图书馆了,大家只要看看他的《西谛书目》,就知道他买的都是些什么好书了。我以为他是一个知道如何买书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