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军衔百年史略》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军衔百年史略》

  • 作者:刘岩
  •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370661
  •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01日
  • 页数:415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2370661
    • 作者
    • 页数
      415
    • 出版时间
      2007年05月01日
    • 定价
      ¥2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在长期研究和系统整理中国军衔制度的基础上编著而成,以夹序夹议和集中论述相结合的形式阐述了中国军衔百年演变历史。 本书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作者占有资料丰富,对军衔有关问题的考证和研究论据充分,分析透彻,文字表述流畅、生动。本书所阐述的内容,不仅是从事专业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而且可成为广大军内外普通读者了解“军衔”这个“神秘”领域****的好书。
    《军衔》一书出版于20年前。那时笔者包括国内有关人员对军衔制度的研究都处在初始阶段,回答的只是军衔制度外在形式上“是什么”的问题。对于军衔制度内在功能上“为什么”的问题,当时尚不具备从理论上做出回答的条件。
    随着我国及军队等级制度的发展,笔者在对衔级制度的研究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从理论上真正搞清楚军衔的内在功能,弄清其为什么在军队建设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才能够真正自觉地正确运用军衔这一机制,来调整军队中的各种关系,使其在军队建设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军衔》一书出版之后的20年里,本人无论是在位工作期间,还是1994年离休以后,一直关注和跟踪研究着这一问题,并在军内外众多刊物上陆续发表了许多有关的学术论文。
    文章节选
    **章 绪论
    第二节 军衔的基本功能
    军衔制度产生以来,到底承担哪些功能,认识上不是很一致。“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只是说明了军衔首位的、主要的功能,并不是全部功能。
    一、关于军衔的等级
    军衔等级的划分与设置,是军衔制度的核心,但各国在军衔等级的划分与设置上,往往差别较大,一级不差的相同模式几乎没有。不过有一个共同规律,即各国都设了*下��级的兵衔,因为“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差别主要表现在整个军衔体系上层。元帅。这是一些**军衔体系中的*高称号。元帅不是所有的**任何时期都设。从16世纪元帅成为军衔称号以后,设置过的**大致有:16世纪的日耳曼各国,17世纪的奥地利、俄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20世纪的印度、波兰、芬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朝.鲜、蒙古、中国、巴西、泰国、乌干达等国。有的**还把元帅区分为大元帅、元帅、主帅、次帅等不同级别。有的军事大国如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兵力*多时达1200万人,但是他们没有设置元帅,而是依据**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授予潘兴以五星上将的做法,授予了数名五星上将;在联盟作战中,盟军将其按照英、法、俄军元帅的级别同等看待。
    将官。这是当今世界大多数**的*高军衔称号。将官级别的划分存在着很大差异,*多的有六级,*少的只有一级。例如:刚果(金)设五星上将、四星上将、三星上将、中将、少将、准将六级。有的设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或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五级,如美国、缅甸。有的**设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或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如法国、俄罗斯。有的**设中将、少将、准将,或上将、中将、少将三级,如以色列、马来西亚;有的**设少将、准将,或中将、少将二级,如孟加拉国、危地马拉;个别**只设少将一级,如萨尔瓦多。
    校官。这是世界上除卢森堡(该国*高军衔是上校)以外,其余各国中等军官军衔的称号。其等级绝大多数**区分为上校、中校、少校三级,只有少数**区分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四级,计有中国、朝鲜、越南、摩洛哥四国。历史上还有的**只区分为上校、少校两级,如苏联红军1935年实行军衔制之初就是如此,1939年才增设了中校。
    尉官。这是世界各国初等军官军衔的称号。世界上凡实行军衔制的**均设尉官这一等级,但尉官内部划分多少级别、由哪些级别名称构成,则五花八门。尉官级别划分*多的是五级,划分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按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划分,如阿富汗;二是按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少尉、准尉划分,如乌拉圭;三是按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划分,如荷兰。尉官级别划分四级的’,大体可占世界的1/3左右,划分的方法基本上也是三种:一是按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划分,如尼加拉瓜;二是按一级上尉、上尉、中尉、少尉,或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少尉划分,如墨西哥、芬兰;三是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划分,如巴基斯坦。多数**的尉官区分为上尉、中尉、少尉三级,约占全世界的3/5。划分三级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少数**设大尉、上尉、中尉,不设少尉,如蒙古。
    ……
    目录
    **章 绪论
    **节 军衔的特定含义
    第二节 军衔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军衔的起源
    第四节 军衔制度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发展
    第五节 中国古代有没有军衔制度
    第二章 军衔制度传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
    **节 装备洋式武器进行洋式编练
    第二节 在全盘西化中引进军衔制度
    第三节 清朝移植西方军衔制的初衷
    第四节 中国军衔制的初期状况
    第五节 中国舆服制度史上的一次革命
    第三章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设计的军衔制度
    **节 实行军衔制度的意义和总则
    第二节 军衔等级称谓的命名及标志符号
    第三节 军衔的授予和批准权限
    第四节 军衔的晋升和服现役年限
    第五节 孙中山在军制领域留下的珍贵遗产
    第四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衔制度
    **节 军衔的立法定制和称号的命名
    第二节 军衔的授予晋升及批准权限
    第三节 职务的编制军衔
    第四节 军衔服饰标志
    第五节 北洋政府军衔制度中的几件趣闻轶事
    第五章 国民政府期间的军衔制度
    **节 以**上将为顶端的军衔体系
    第二节 军衔的授予和转改
    第三节 军衔的晋升
    第四节 预备役军衔的设置及其来源
    第五节 预备役军官的权利义务及其衔级的归宿
    第六节 军衔的服饰标志
    第六章 我军战争年代拟议的军衔制度
    **节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出现的新情况
    第二节 实施军衔制度的部署过程
    第三节 军衔的个别授予和停止实施
    第四节 我军第二次部署评衔工作
    第五节 编制军衔和军衔审定原则的规定
    第六节 关于军衔评定的若干规定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伊始,军衔制再度提上议事日程
    **节 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第二节 评定军队级别,为军衔制奠定基础
    第三节 军委部署实施军衔制的准备工作
    第四节 我军的**部军衔条例草案
    第五节 军衔延期评定
    第八章 为新中国的军衔立法定制
    **节 关于军衔的立法形式
    第二节 军衔等级的设置
    第三节 军衔类别的划分
    第四节 军官职务的编制军衔
    第五节 军衔的授予、升降、剥夺及批准权限
    第六节 军衔的标志符号
    第九章 新中国开国将帅和六十万校尉官诞生
    **节 军衔评定授予的范围和依据
    第二节 对若干类人员评衔的规定
    第三节 军衔的授予
    第四节 授衔仪式
    第五节 关于本次军衔制度的起止日期
    第十章 军衔制度的取消
    **节 取消军衔时的国内形势
    第二节 取消军衔动议的提出和进行过程
    第三节 军衔取消后的军队等级
    第四节 军衔取消后的军人服饰
    第五节 军衔取消后出现的军秩混乱
    第六节 军秩混乱带来的后遗症
    第十一章 军衔制度的恢复
    **节 恢复军衔制的工作正式启动
    第二节 军衔的立法定制
    第三节 军官军衔等级和类别的设置
    第四节 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第五节 “八七式”军衔服饰
    第十二章 军衔的评定授予
    **节 评定授予现役军官军衔的范围
    第二节 评定授予军衔的标准
    第三节 评授军衔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四节 军衔的授予
    第五节 军官军衔的批准权限
    第十三章 军衔的调整机制
    **节 军衔的晋级
    第二节 军衔的降级
    第三节 军衔的取消
    第四节 军衔的剥夺
    第五节 军衔的转改
    第六节 军衔的保留
    第十四章 预备役军衔制度
    **节 预备役军衔的立法及设置
    第二节 预备役军衔的授予对象和评定
    第三节 预备役军衔的晋升及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第四节 预备役军衔的降级取消剥夺及保留
    第五节 预备役军衔的标志及其佩戴方法
    第十五章 士兵的军衔制度
    **节 士兵军衔的设置
    第二节 士兵军衔的授予和晋升
    第三节 士兵军衔的降级取消和剥夺
    第四节 士官军衔制度改革的背景
    第十六章 与军衔制度相配套的几项制度
    **节 实行文职干部制度
    第二节 为离休干部颁发功勋荣誉章
    第三节 确认1955~1965年所授军衔
    第四节 改革军队的工资结构
    第十七章 中外军衔比较
    **节 关于军衔等级称号的翻译
    第二节 中外军衔在调整指挥关系上的异同
    第三节 中外军衔在调整服役关系方面的差异
    第四节 中外军衔在调整利益关系方面的差异
    第五节 中外军官在标志性待遇上的差异
    第十八章 对军衔功能的理论探讨
    **节 衔级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产物
    第二节 职衔分途的意义
    第三节 衔级在干部管理中的作用
    第四节 职衔分工的原理
    第五节 正确发挥衔级的功能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