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三国演义与传统文化/求索语言文学学术文库(求索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三国演义与传统文化/求索语言文学学术文库(求索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 作者:王前程
  •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36061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234
  • 定价:¥1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三国演义》所包融的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三国演义与传统文化》力求从文化史角度去追本溯源,以期能较全面深入地揭示出这部名著所孕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可以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
    文章节选
    **节不可轻易否定罗贯中的著作权
    《三国演义》是公认的我国**部成熟的长篇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它究竟成书于何时?其作者是谁?明清以来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八十年前即20世纪20年代前期,北京大学新潮社出版了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鲁迅综合了各方面的材料之后将《三国演义》成书的年代断为“元末明初”,作者为元明间人罗贯中。接着不久,郑振铎先生在《青年界》上发表了《罗贯中及其著作》等文章,亦肯定元末明初的杂剧家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写定者。自此,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界普遍认同这一观点,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似成定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三国演义》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对小说的成书年代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提出了五种不同的意见:(1)“成书于宋代乃至以前”说,以周官逼民反邨先生为代表;(2)“成书于元代中后期”说,以章培恒、袁世硕等先生为代表;(3)“成书于元末”说,以陈铁民、周兆新等先生为代表;(4)“成书于明初”说,以欧阳健、任昭坤等先生为代表;(5)“成书于明中叶”说,以张国光、李伟实、张志和等先生为代表。由于在成书年代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分歧,因而元明间人罗贯中作《三国演义》的结论就自然会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和否定。而质疑、否定罗贯中著作权的则主要是持“成书于明中叶”说的学者。 三峡大学文学院组织出版"'求索'语言文学学术文库",整体地展示本院教师*新的重要学术成果,**批书稿已经交付出版社,即将面世。这是他们学科建设的重大举措。学院领导向我介绍了他们的构想和当前的进展,嘱咐我就此写一点文字。我和三峡大学文学院及其前身宜昌师专中文系的多位同行交往几十年,对学院的发展轨迹有所了解,可以借此谈谈我对这个学术团队的观察和由此而生的感想。
    从宜昌师专所在的北山坡,到今天三峡大学的葛洲坝与三峡大坝近边依山傍水的主校区,地理距离并不远,而几十年来几代人所经历的创业历程,却是并不平坦单纯,而有着十分丰富厚重的内涵。在学科建设中,传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无形的力量,文科尤其如此。没有相当时间的积累,一个学术团队不可能于朝夕间突兀而起,更难有持续发展的后劲。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的宜昌师专中文系的老师们,是一批非常敬业的园丁,倾注心力于教学,同时也在各自选定的领域学有专攻,功力扎实,学风朴实,撰写过不少很有见地的论著,带出了一批批后继学者。本丛书的作者们,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而今正是治学的黄金年龄。他们曾分别到国内多所大学攻读学位、进修和访学,既仰承本校先行者们的纯朴作风,又广泛吸纳校外、省外和国外多种学术营养,*近十年左右,陆续地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大都有稳定的学术方向,从我十几年来的接触,从这些作者的著作目录,不难看出他们在求索之途跋涉的清晰脚印,而本文库里的专著则多是作者在稳定方向上的新成果。
    目录
    **章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节 不可轻易否定罗贯中的著作权
    第二节 罗贯中的籍贯及其行踪问题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书名和原作问题
    第四节 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与罗贯中的杰出贡献
    第五节 《三国演义》塑造艺术形象的成就不可低估

    第二章 图王争霸与英雄才略
    **节 多行不义必自毙——董卓、袁术的祸国殃民
    第二节 威猛未必真豪杰——吕布、袁绍的平庸卑下
    第三节 虎视天下多良谋——曹操、刘备、孙权的雄才大略
    第四节 争奇斗艳各显能——曹操、刘备、孙权的不同风貌

    第三章 《三国演义》与古代将相文化
    **节 《三国演义》与古代贤相良将模式
    第二节 诸葛亮形象与古代士文化
    第三节 关羽形象与关公文化
    第四节 张飞形象与古代市民文化

    第四章 《三国演义》与古代兵家文化
    **节 《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的战争理念
    第二节 《三国演义》与古代战争谋略
    第三节 《三国演义》与荆州争夺战
    第四节 三国龙虎争雄地,后人讹误几时休——赤壁古战
    场考辨

    第五章 《三国演义》与中华民族精神
    **节 关于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三国演义》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第三节 《三国演义》与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亮剑精神
    第四节 《三国演义》与并肩作战、争取胜利的团队精神
    第五节 《三国演义》与忧时悯人、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后 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