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古代思想简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古代思想简史

  • 作者:韩星
  •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336311
  •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01日
  • 页数:229
  • 定价:¥2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思想史在学科划分上属于历史学科——专门史,但实际上与中国哲学史又非常接近。关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中国思想史家张岂之先生认为:“思想史是人类社会意识的发展史;确切地说,思想史是理论化的人类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史。中国思想史是整个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理论化的中国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史。”(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原序”,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中国思想史是以中国思想观念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与规律为研究对象。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专门学科,它与中国经济史、中国政治史、中国法制史等不同,不是就某一专门学科进行的历史研究,而是主要从上层建筑领域就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精神和学术方面进行的宏观的、概括的、整体的研究,不同时代的社会思潮兴衰、起落以及不同学派对待各种社会思潮的态度、观点与理论,也是其重要的研究内容。
    中国思想史与学术史、哲学史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实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这三个名称严格地说都是“舶来品”,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诸子学、经学、玄学、佛学、理学等名称,并没有哲学史、思想史这样的称呼,与今天哲学史类似的在中国古代如玄学
    文章节选
    **章 上古三代的思想意识
    一、古代思想的萌芽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的*早**之一,至今有确切记载的文明历史由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已经确切地说明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思想观念萌芽于原���社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能力、智力都非常简单低下,无法说明自己及其周围的各种现象,于是就对捉摸不定的自身构造和自然力产生了各种幼稚而又形象化的观念。正如马克思所说:“古代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页)他又说:“哲学*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6页)我国原始社会的意识形式也表现为宗教和神话,其世界观也采取有神论的形态。中国思想在其史前发展过程中,自从灵魂不死观念产生以后,与他相联系的原始宗教也经历了万物有灵和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不同发展阶段,神话中所反映出来的观念也是中国思想史前形态的重要内容。
    二、灵魂不死的观念
    灵魂的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恩格斯指出:“在远古的时代,人们还丝毫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还不会解释梦见的事,便以为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某种独特的东西,即寄居在这个身体内而在人死亡后即离开人的身体的灵魂的活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3页)
    我国考古发掘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墓葬中,以燧石、石器、石珠、穿孔兽牙等物作为随葬品,并在死者身旁撒有红色铁矿粉。研究者结合现代民族学资料进行分析,因为近代处于原始社会的一些氏族部落,认为红色表示血液,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寄身之所,生者给死亡的氏族成员随葬物品,是为了让他在另一世界过人世间一样的生活。这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灵魂不死观念的萌芽。半坡或其他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已有随葬品,说明原始社会人们相信人死后还继续其生前的生活,所以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随葬。还有在仰韶文化的墓葬中,许多死者的头都向西方安放,这可能意味着人死后灵魂可以回到另一个世界(西方)去生活。
    ……
    目录
    绪论
    一、《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对象、内容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历史、现状
    三、怎样才能学好中国古代思想史?在学习中应该注意什么?
    **章 上古三代的思想意识
    一、古代思想的萌芽
    二、灵魂不死的观念
    三、万物有灵和自然崇拜
    四、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五、神话中的观念
    六、夏代人们的意识
    七、殷代宗教思想
    八、殷周阴阳五行观念
    九、《尚书·洪范》中的治国之道
    十、西周宗教与政治思想
    十一、《周易》古经的思想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思想
    一、春秋德礼思潮以及人文思想勃兴
    二、春秋盟誓活动与德治和礼法
    三、春秋时代神人、天人关系
    四、春秋时代和同之辨
    五、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
    六、《孙武兵法》与《孙膑兵法》的军事思想
    七、孔子的思想渊源和学术理路
    八、孔子的思想体系
    九、孔门后学
    十、道家思想的先驱——杨朱及其思想
    十一、老子及《老子》一书的思想
    十二、墨子与墨家学派
    第三章 战国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
    二、思孟学派
    三、《易传》
    四、荀子的思想
    五、庄子的思想
    六、黄老道学
    七、《管子》
    八、名辩思潮的形成
    九、惠施与公孙龙
    十、后期墨家
    十一、前期法家
    十二、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第四章 秦汉的思想学术(上)
    一、秦代专制思想
    二、邹衍的思想及其在秦国的应用
    三、《吕氏春秋》的思想整合尝试
    四、汉初诸子复兴思潮
    五、陆贾、贾谊与韩婴的思想整合
    六、黄老道家与儒法
    七、董仲舒的思想整合
    第五章 秦汉的思想学术(下)
    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汉家制度
    九、谶纬思潮
    十、《白虎通》
    十一、司马迁的学术思想
    十二、《淮南子》的反主流思想
    十三、扬雄、桓谭的思想
    十四、王充的思想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