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篇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1本章目标
1.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2.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3计算机网络的演进
1.3.1主机互联
1.3.2局域网
1.3.3互联网(internet)目录<br /><br /><br />第1篇计算机网络基础<br /><br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br />1.1本章目标<br />1.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br />1.2.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br />1.2.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br />1.3计算机网络的演进<br />1.3.1主机互联<br />1.3.2局域网<br />1.3.3互联网(internet)<br />1.3.4因特网(Internet)<br />1.4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概念<br />1.4.1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br />1.4.2网络的拓扑结构<br />1.4.3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br />1.5衡量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指标<br />1.5.1带宽<br />1.5.2延迟<br />1.6网络标准化组织<br />1.7本章总结<br />1.8习题和解答<br />1.8.1习题<br />1.8.2习题答案<br />第2章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br />2.1本章目标<br />2.2OSI参考模型<br />2.2.1OSI参考模型的产生<br />2.2.2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br />2.2.3OSI参考模型层次间的关系以及数据封装<br />2.2.4物理层<br />2.2.5数据链路层<br />2.2.6网络层<br />2.2.7传输层<br />2.2.8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br />2.3TCP/IP模型<br />2.3.1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br />2.3.2网络接口层<br />2.3.3网络层<br />2.3.4传输层<br />2.3.5应用层<br />2.4本章总结<br />2.5习题和解答<br />2.5.1习题<br />2.5.2习题答案<br />第3章网络设备及其操作系统介绍<br />3.1本章目标<br />3.2路由器与交换机的作用与特点<br />3.2.1路由器的作用与特点<br />3.2.2���换机的作用与特点<br />3.2.3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发展趋势<br />3.3H3C路由器和交换机介绍<br />3.3.1H3C系列路由器<br />3.3.2H3C系列交换机<br />3.4H3C网络设备操作系统Comware<br />3.5本章总结<br />3.6习题和解答<br />3.6.1习题<br />3.6.2习题答案<br />第4章网络设备操作基础<br />4.1本章目标<br />4.2访问网络设备的命令行接口<br />4.2.1连接到命令行接口的方法<br />4.2.2通过Console进行连接<br />4.2.3通过AUX口进行连接<br />4.2.4通过Telnet进行连接<br />4.2.5通过SSH进行连接<br />4.3命令行使用入门<br />4.3.1命令视图<br />4.3.2命令行类型<br />4.3.3命令行帮助特性<br />4.3.4错误提示信息<br />4.3.5命令行历史记录功能<br />4.3.6命令行编辑功能<br />4.3.7分页显示<br />4.4常用命令<br />4.4.1常用设备管理命令<br />4.4.2常用信息查看命令<br />4.5配置远程登录<br />4.5.1通过Telnet登录路由器的配置<br />4.5.2通过SSH登录路由器的配置<br />4.6本章总结<br />4.7习题和解答<br />4.7.1习题<br />4.7.2习题答案<br />第5章网络设备文件管理<br />5.1本章目标<br />5.2网络设备文件系统介绍<br />5.2.1什么是网络设备文件系统<br />5.2.2网络设备的存储方式<br />5.2.3文件系统的操作<br />5.3文件的管理<br />5.3.1配置文件介绍<br />5.3.2配置文件的管理<br />5.3.3使用FTP传输文件<br />5.3.4使用TFTP传输文件<br />5.3.5指定启动文件<br />5.3.6重启设备<br />5.4网络设备软件维护基础<br />5.4.1网络设备的一般引导过程<br />5.4.2网络设备的一般性软件维护方法<br />5.5本章总结<br />5.6习题和解答<br />5.6.1习题<br />5.6.2习题答案<br />第6章网络设备基本调试<br />6.1本章目标<br />6.2网络连通性测试<br />6.2.1使用ping测试网络连通性<br />6.2.2使用tracert检测网络连通性<br />6.3系统调试<br />6.3.1系统调试概述<br />6.3.2系统调试操作<br />6.3.3调试信息输出示例<br />6.4本章总结<br />6.5习题和解答<br />6.5.1习题<br />6.5.2习题答案<br />第2篇局域网技术基础<br /><br />第7章局域网概述<br />7.1本章目标<br />7.2局域网与OSI参考模型<br />7.3局域网与IEEE 802标准<br />7.3.1主要的IEEE 802标准<br />7.3.2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br />7.3.3LLC子层<br />7.3.4MAC子层<br />7.4主要局域网技术简介<br />7.4.1以太网<br />7.4.2令牌环网<br />7.4.3FDDI<br />7.4.4无线局域网<br />7.5本章总结<br />7.6习题和解答<br />7.6.1习题<br />7.6.2习题答案<br />第8章以太网技术<br />8.1本章目标<br />8.2发展历程<br />8.3标准以太网<br />8.3.1以太网帧<br />8.3.2冲突检测和处理<br />8.3.3流量控制技术<br />8.3.4标准以太网数据编码<br />8.3.510Base5<br />8.3.610Base2<br />8.3.710BaseT<br />8.3.810BaseF<br />8.4快速以太网<br />8.5千兆位以太网<br />8.6万兆位以太网<br />8.7本章总结<br />8.8习题和解答<br />8.8.1习题<br />8.8.2习题答案<br />第9章WLAN基础<br />9.1本章目标<br />9.2WLAN基础知识和发展历程<br />9.2.1WLAN的优势<br />9.2.2WLAN发展进程<br />9.2.3WLAN的相关组织和标准<br />9.3WLAN频率和信道<br />9.3.1ISM及其频段<br />9.3.2主流无线信号频段资源<br />9.3.3IEEE 802.11b/g各信道划分及使用范围<br />9.4WLAN网络构成<br />9.4.1WLAN网络基本拓扑<br />9.4.2WLAN设备的典型组网<br />9.5WLAN网络报文发送机制<br />9.6WLAN基本配置<br />9.7本章总结<br />9.8习题和解答<br />9.8.1习题<br />9.8.2习题答案<br />第3篇广域网技术基础<br /><br />第10章广域网技术概述<br />10.1本章目标<br />10.2广域网基本概念<br />10.2.1广域网的作用<br />10.2.2广域网与OSI参考模型<br />10.2.3广域网连接方式<br />10.3点到点广域网技术介绍<br />10.3.1专线连接模型<br />10.3.2电路交换连接模型<br />10.3.3物理层标准<br />10.3.4链路层协议<br />10.4分组交换广域网技术介绍<br />10.5本章总结<br />10.6习题和解答<br />10.6.1习题<br />10.6.2习题答案<br />第11章广域网接口和线缆<br />11.1本章目标<br />11.2常见广域网接口<br />11.3常见串口线缆<br />11.3.1V.24电缆<br />11.3.2V.35电缆<br />11.3.3其他串口电缆<br />11.4E1接口电缆<br />11.5T1接口电缆<br />11.6RJ11电缆<br />11.7本章总结<br />11.8习题和解答<br />11.8.1习题<br />11.8.2习题答案<br />第12章HDLC协议<br />12.1本章目标<br />12.2HDLC协议的概述<br />12.3HDLC协议的基本原理<br />12.3.1HDLC协议的帧格式<br />12.3.2HDLC协议的零比特填充法<br />12.3.3HDLC协议的状态检测<br />12.4HDLC协议的特点及使用限制<br />12.5配置HDLC协议<br />12.5.1HDLC协议的配置命令<br />12.5.2HDLC协议的配置示例<br />12.6本章总结<br />12.7习题和解答<br />12.7.1习题<br />12.7.2习题答案<br />第13章PPP<br />13.1本章目标<br />13.2PPP协议概述<br />13.2.1SLIP简介<br />13.2.2PPP基本概念<br />13.2.3PPP的特点<br />13.2.4PPP的组成<br />13.3PPP会话<br />13.3.1PPP会话的建立过程<br />13.3.2PPP会话流程<br />13.4PPP验证<br />13.4.1PAP验证<br />13.4.2CHAP验证<br />13.4.3PAP与CHAP对比<br />13.5配置PPP<br />13.5.1PPP基本配置<br />13.5.2配置PPP PAP验证<br />13.5.3配置PPP CHAP验证<br />13.5.4PPP配置示例<br />13.6PPP MP<br />13.6.1PPP MP简介<br />13.6.2PPP MP实现方式<br />13.6.3用虚模板方式配置PPP MP<br />13.6.4用MPGroup方式配置PPP MP<br />13.6.5PPP MP配置示例<br />13.7PPP显示和调试<br />13.8本章总结<br />13.9习题和解答<br />13.9.1习题<br />13.9.2习题答案<br />第14章ADSL<br />14.1本章目标<br />14.2DSL技术概述<br />14.2.1DSL的起源<br />14.2.2DSL的基本原理<br />14.2.3DSL技术分类<br />14.3ADSL技术简介<br />14.3.1ADSL的系统组成<br />14.3.2ADSL的协议标准和编码方式<br />14.3.3ADSL的上层应用<br />14.3.4下一代的ADSL技术<br />14.4本章总结<br />14.5习题和解答<br />14.5.1习题<br />14.5.2习题答案<br />第15章EPCN<br />15.1本章目标<br />15.2有线电视网络概述<br />15.2.1什么是CATV<br />15.2.2什么是HFC<br />15.3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传输改造<br />15.3.1基于HFC网络的Cable Modem技术<br />15.3.2基于以太网的EoC技术<br />15.4EPCN技术介绍<br />15.4.1EPCN系统组成<br />15.4.2EPCN传输原理<br />15.4.3EPCN的技术优势<br />15.5本章总结<br />15.6习题和解答<br />15.6.1习题<br />15.6.2习题答案<br />第4篇网络层协议原理<br /><br />第16章IP<br />16.1本章目标<br />16.2IP概述<br />16.2.1IP及相关协议<br />16.2.2IP的作用<br />16.2.3IP头格式<br />16.3IP地址<br />16.3.1IP地址格式及表示方法<br />16.3.2IP地址分类<br />16.3.3特殊用途的IP地址<br />16.4IP子网划分<br />16.4.1IP子网划分的需求<br />16.4.2IP子网及子网掩码<br />16.4.3IP子网划分相关计算<br />16.5VLSM和CIDR<br />16.6本章总结<br />16.7习题和解答<br />16.7.1习题<br />16.7.2习题答案<br />第17章ARP和RARP<br />17.1本章目标<br />17.2ARP基本原理<br />17.2.1ARP的功能<br />17.2.2ARP基本工作原理<br />17.2.3代理ARP<br />17.3RARP基本原理<br />17.3.1RARP的功能<br />17.3.2RARP基本工作原理<br />17.4IP包转发<br />17.4.1主机单播IP包发送<br />17.4.2路由器单播IP包转发<br />17.4.3主机接收IP包<br />17.4.4广播风暴<br />17.**RP基本配置<br />17.5.1ARP的配置和查看<br />17.5.2代理ARP的配置和查看<br />17.6本章总结<br />17.7习题和解答<br />17.7.1习题<br />17.7.2习题答案<br />第18章ICMP<br />18.1本章目标<br />18.2ICMP介绍<br />18.3ICMP的应用<br />18.3.1ping<br />18.3.2tracert<br />18.4本章总结<br />18.5习题和解答<br />18.5.1习题<br />18.5.2习题答案<br />第19章DHCP<br />19.1本章目标<br />19.2DHCP简介<br />19.2.1DHCP系统组成<br />19.2.2DHCP地址分配方式<br />19.3DHCP协议报文介绍<br />19.4DHCP服务器与客户机交互过程<br />19.5DHCP中继<br />19.6DHCP服务器配置<br />19.6.1配置DHCP服务器<br />19.6.2DHCP服务器基本配置示例<br />19.7DHCP中继配置<br />19.7.1DHCP中继配置步骤<br />19.7.2DHCP中继配置示例<br />19.8本章总结<br />19.9习题和解答<br />19.9.1习题<br />19.9.2习题答案<br />第20章IPv6基础<br />20.1本章目标<br />20.2IPv6概述<br />20.3IPv6地址<br />20.3.1IPv6地址格式<br />20.3.2IPv6地址分类<br />20.3.3IEEE EUI64格式<br />20.4邻居发现协议<br />20.5IPv6地址配置<br />20.6本章总结<br />20.7习题和解答<br />20.7.1习题<br />20.7.2习题答案<br />第5篇传输层协议原理<br /><br />第21章TCP基本原理<br />21.1本章目标<br />21.2TCP协议特点<br />21.3TCP/UDP端口号<br />21.4TCP封装<br />21.5TCP的连接建立和拆除<br />21.6TCP可靠传输机制<br />21.6.1传输确认<br />21.6.2超时重传<br />21.7滑动窗口<br />21.8本章总结<br />21.9习题和解答<br />21.9.1习题<br />21.9.2习题答案<br />第22章UDP基本原理<br />22.1本章目标<br />22.2UDP的特点<br />22.3UDP封装<br />22.4UDP与TCP的对比<br />22.5本章总结<br />22.6习题和解答<br />22.6.1习题<br />22.6.2习题答案<br />附录课 程 实 验<br />实验1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br />实验2网络设备的基本调试<br />实验3以太网基础<br />实验4广域网接口和线缆<br />实验5HDLC协议<br />实验6PPP<br />实验7IP<br />实验8ARP<br />实验9DHCP<br />实验10IPv6基础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前言
前言<br /><br /><br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通信及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迅猛发展起来,从而也带来了网络技术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网络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成为高等院校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H3C网络学院(HNC)主要面向高校在校学生开展网络技术培训,培训使用H3C网络学院培训教程。H3C网络学院培训教程根据技术方向和课时分为多卷,高度强调实用性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路由交换技术详解与实践第1卷》教材与H3CNE认证课程内容相对应,内容覆盖面广,由浅入深,包括大量与实践相关的内容,学员学习后可具备H3CNE的备考能力。本书读者群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大专院校在校生: 本教材可作为H3C网络学院的教科书,也可作为计算机通信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公司职员: 本教材能够用于公司进行网络技术的培训,帮助员工理解和熟悉各类网络应用,提升工作效率。 IT技术爱好者: 本教材可以作为所有对IT技术感兴趣的爱好者学习IT技术的自学参考书籍。《路由交换技术详解与实践第1卷》教材内容涵盖当前构建中小型网络的主流技术。从*基本的线缆制作到复杂的网络配置都精心设计了相关实验,充分凸显了H3C网络学院教程的特点——专业务实、学以致用。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学员不仅能进行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还可以全面理解网络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掌握如何利用基本的网络技术设计和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课程经过精心设计,结构合理,**突出,学员可以在较短的学时内完成全部内容的学习,便于知识的连贯和理解,可以很快进入更高一级课程的学习中。依托新华三集团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教材涉及的技术都有其对应的产品支撑,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教材技术内容都遵循国际标准,从而保证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路由交换技术详解与实践第1卷》教材分为10篇,共45章,并含27个实验。每章后面都附有练习题,帮助学员进行自测。第1篇计算机网络基础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本章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定义、基本功能和演进过程以及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还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和衡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后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协议标准及标准化组织。第2章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 本章首先讲述了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7层功能及其关系、两个系统如何通过OSI模型进行通信和数据封装的过程。然后讲述了TCP/IP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和各层的功能。第3章网络设备及其操作系统介绍: 本章主要介绍了解路由器、交换机的组成、主要作用和特点以及H3C网络设备操作系统Comware的作用和特点。第4章网络设备操作基础: 本章主要讲述了配置网络设备的基本方法、命令行的使用和网络设备的常用配置命令。第5章网络设备文件管理: 本章主要讲述了H3C网络设备文件系统的作用与操作方法,包括配置文件的保存、擦除、备份与恢复、网络设备软件的升级和用FTP和TFTP传输系统文件的操作等。第6章网络设备基本调试: 本章主要讲述了使用ping命令检查网络连通性,使用tracert命令探查网络路径以及使用debug等命令进行网络系统基本调试的操作方法。第2篇局域网技术基础第7章局域网技术概述: 本章介绍了局域网的主要相关标准、局域网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和主要的局域网类型及其典型拓扑。第8章以太网技术: 本章讲述了以太网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技术标准、各种以太网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太网帧格式以及以太网线缆的规范和连接方式。第9章WLAN基础: 本章讲述了WLAN的发展历程、WLAN的频率范围和信道划分、WLAN的相关组织和标准、WLAN拓扑基本元素、设备和组网知识。第3篇广域网技术基础第10章广域网技术概述: 本章介绍了常见广域网连接方式、常用广域网协议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常见广域网接口类型。第11章广域网接口和线缆: 本章介绍了在中小型网络环境中常用的广域网接口和线缆。第12章HDLC协议: 本章讲述了HDLC协议的基本原理以及基础配置。第13章PPP: 本章讲述了PPP协议的基本原理以及���础配置。第14章ADSL: 本章讲述了DSL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技术分类情况,以及目前应用*广的主流DSL技术——ADSL。第15章EPCN: 本章简单介绍了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CATV)的基本概念,对比常见的有线电视网络双向传输技术和方案,*后介绍了H3C公司基于EoC(Ethernet over Coax)技术的EPCN(Ethernet Passive Coax Network)解决方案。第4篇网络层协议原理第16章IP: 本章讲述了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子网划分的方法,IP报文转发基本原理和VLSM与CIDR的基本概念。第17章ARP和RARP: 本章讲述了ARP和RARP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IP包转发过程。第18章ICMP: 本章首先讲述了ICMP的基本原理,然后讲述了ping和tracert应用工作原理。第19章DHCP: 本章主要讲述了DHCP的特点及其原理,并介绍了DHCP中继,*后介绍如何在H3C路由器上配置DHCP服务。第20章IPv6基础: 本章介绍了IPv6的特点,IPv6地址的表示方式、构成和分类,以及IEEE EUI64格式转换原理; 同时讲述了邻居发现协议的作用及地址解析、地址自动配置的工作原理和IPv6地址的配置。第5篇传输层协议原理第21章TCP: 本章介绍了TCP的特点,TCP封装,TCP/UDP端口号的作用,TCP的连接建立和断开过程以及TCP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机制。第22章UDP: 本章介绍了UDP的特点、封装,以及UDP与TCP机制的主要区别。第6篇应用层协议原理第23章文件传输协议: 本章讲述了FTP和TFTP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协议文件传输模式和数据传输模式,以及FTP和TFTP的相关配置方法。第24章DNS: 本章介绍了DNS协议的基础原理及工作方式,及其在路由器上的配置。第25章其他应用层协议介绍: 本章主要概述了三种较常用的应用(远程登录、电子邮件、互联网浏览)所使用的应用层协议,它们的基本定义及工作原理。第7篇以太网交换技术第26章以太网交换基础: 本章介绍了共享式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的区别,*后**讲述了交换机进行MAC地址学习以构建MAC地址表的过程,对数据帧的转发原理。第27章VLAN: 本章介绍了VLAN技术产生的背景,VLAN的类型及其相关配置,IEEE 802.1Q的帧格式,交换机端口的链路类型及其相关配置。第28章生成树协议: 本章首先介绍了有关STP协议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STP协议是如何通过实现冗余链路的闭塞和开启从而实现一棵动态的生成树的,*后介绍了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和MSTP(多生成树协议),以及如何在交换机上对生成树进行配置。第29章链路聚合: 本章介绍了链路聚合的作用,链路聚合中负载分担的原理,以及如何在交换机上配置及维护链路聚合。第8篇IP路由技术第30章IP路由原理: 本章介绍了路由的作用,路由的转发原理,路由表的构成及含义,以及在设备上查看路由表的方法。第31章直连路由和静态路由: 本章介绍了直连路由和静态路由的基本概念,配置VLAN间路由的方法,静态默认路由和静态黑洞路由的配置与应用,以及如何用静态路由实现路由备份及负载分担的方法。第32章路由协议基础: 本章讲述了可路由协议与路由协议的区别,路由协议的种类和特点,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工作原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环路产生原因和解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工作原理。第33章RIP: 本章介绍了RIP路由协议的特点,RIP路由信息的生成和维护,路由环路避免的方法和RIP协议的基本配置。第34章OSPF: 本章主要讲述了OSPF路由协议原理,配置方法和OSPF常见问题定位手段。第9篇网络**技术基础第35章网络**技术概述: 本章介绍了网络**技术概念和网络**技术的范围。第36章用访问控制列表实现包过滤: 本章介绍了ACL分类及应用,ACL包过滤工作原理,ACL包过滤的配置方法以及ASPF的功能和基本原理。第37章网络地址转换: 本章讲述了NAT技术出现的历史背景,NAT的分类及其原理,如何配置常见NAT应用,以及如何在实际网络中灵活选择适当的NAT技术。第38章AAA和RADIUS: 本章介绍了AAA的架构,RADIUS协议的认证流程和主要属性,以及如何在设备上配置AAA和RADIUS。第39章交换机端口**技术: 本章首先讲述了IEEE 802.1x协议基本原理及其配置,随后介绍了端口隔离技术及其配置,*后介绍了端口绑定技术及其配置。第40章IPSec: 本章讲述了IPSec的功能和特点,IPSec的体系构成,IPSec/IKE的基本特点,以及如何进行IPSec IKE预共享密钥隧道的基本配置。第41章EAD: 本章介绍了EAD的实现原理,EAD方案中各元素的功能,iMC EAD产品的功能和iNode智能客户端的功能。第10篇网络优化和管理基础第42章提高网络可靠性: 本章对网络可靠性设计做了初步的探讨,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提高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第43章网络管理: 本章从网络管理技术概述出发,首先介绍了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然后介绍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实现,**介绍SNMP; 为了使读者掌握网络管理的实际运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了H3C的网络管理产品和应用; *后对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第44章堆叠技术: 本章介绍了堆叠技术的产生背景和应用,堆叠技术的工作原理,基本配置和排错方法。第45章网络故障排除基础: 本章对网络故障进行了分类,介绍网络故障排除的步骤,常见的故障排除工具,并给出了一些故障排除的方法和建议。各型设备、各版本软件的命令、操作、信息输出等均可能有所差别。若读者采用的设备型号、软件版本等与本书不同,可参考所用设备和版本的相关手册。<br />新华三大学培训开发委员会认证培训编委会<br />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评论免费在线读
计算机网络已经广泛应用在人们的身边,正改变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网络给社会带来的革新是深远的。传统各行各业之间信息的分隔局面,正在被信息化所革新,使得行业之间信息的共享,业务平台互通成为可能。另外,计算机软件已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单机运行,形形色色的网络应用——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远程教学、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软件等,无不与计算机网络发生着紧密的联系。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和企业的IT化发展导致了社会对网络工程师的大量需求。企业越来越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它们设计、架构、管理并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作用。对于初学者而言,首先建立对计算机网络的初步、轮廓性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章将会为学习后续章节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已经学习过相关知识的学员,通读本章,将能够帮助学员对网络的基础知识进行快速的回顾。1.1本章目标学习完本章,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定义和基本功能。(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演进过程。(3) 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概念。(4)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和衡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5)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协议标准及标准化组织。1.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2.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顾名思义是由计算机组成的网络系统,如图11所示。根据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委员会坦尼鲍姆博士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一组自治计算机互连的集合。自治是指每个计算机都有自主权,不受别人控制; 互连则是指使用通信介质进行计算机连接,并达到相互通信的目的。这个定义过于专业化。通俗地讲,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独立计算机以及专门的外部设备利用通信线路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信息资源。
图11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