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远在远方的写作课 越读馆创意写作书系
QQ咨询:
有路璐璐:

远在远方的写作课 越读馆创意写作书系

  • 作者:郭初阳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9598588
  •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2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英国生活面面观
    舌尖上的英国/方文_初二/002
    两位街头艺人/陈崎岳_初二/007
    红色电话亭/何睿_初一/009
    电话亭的华丽变身/王寒_初二/011
    高楼下,一抹赤红/魏泽宇_初二/011
    纸袋中的英国人/唐溧檬_初二/013
    英式过马路/娄宇鑫_初二/015
    有损的好印象/周舒洋_初二/017
    英人的绅士风度/陈启阳_初二/018
    爱丁堡长椅录/刘骏彤_初二/019
    英国插座/郑怡宁_初一/022
    英国的垃圾分类/昝润_初二/023
    牛津的宿舍/施润喆_初一/026<p class="Default">英国生活面面观</p> <p class="Pa3">舌尖上的英国/方文_初二/002</p> <p class="Pa3">两位街头艺人/陈崎岳_初二/007</p> <p class="Pa3">红色电话亭/何睿_初一/009</p> <p class="Pa3">电话亭的华丽变身/王寒_初二/011</p> <p class="Pa3">高楼下,一抹赤红/魏泽宇_初二/011</p> <p class="Pa3">纸袋中的英国人/唐溧檬_初二/013</p> <p class="Pa3">英式过马路/娄宇鑫_初二/015</p> <p class="Pa3">有损的好印象/周舒洋_初二/017</p> <p class="Pa3">英人的绅士风度/陈启阳_初二/018</p> <p class="Pa3">爱丁堡长椅录/刘骏彤_初二/019</p> <p class="Pa3">英国插座/郑怡宁_初一/022</p> <p class="Pa3">英国的垃圾分类/昝润_初二/023</p> <p class="Pa3">牛津的宿舍/施润喆_初一/026</p> <p class="Pa3">英国博物馆生存要诀/陈语心_初三/028</p> <p class="Pa3">我看英国议会/李宇轩_初二/033</p> <p class="Pa3">丧钟之鸣/于成诚_初二/034</p> <p class="Pa9">对话莎士比亚</p> <p class="Pa3">泰晤士河边的环球剧院/来陈榕_初二/040</p> <p class="Pa3">莎翁故居的露天表演/方文_初二/042</p> <p class="Pa3">遇刺记/姜林皓_初一/044</p> <p class="Pa3">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郑怡宁_初一/046</p> <p class="Pa3">Like or dislike ? /钱许儿_初一/ 048</p> <p class="Pa3">一份关于莎士比亚的采访报告/路喜_初一/050</p> <p class="Pa3">莎士比亚:灌了馅料的牛角包/蔡雨轩_初一/052</p> <p class="Pa3">盗取莎士比亚记忆的三次尝试/陈语心_初三/053</p> <p class="Pa3">年老的傻瓜正像婴儿一样/方文_初二/058</p> <p class="Pa3">请你替我解开这颗纽扣/蒋晨涵_初二/060</p> <p class="Pa3">缺乏爱的爱德蒙/赵敏元_初三/062</p> <p class="Pa3">你知道牡蛎怎样造它的壳吗/陈语心_初三/063</p> <p class="Pa9">我的十四行诗</p> <p class="Pa3">如果/陈彦羽_初三/070</p> <p class="Pa3">海德公园/谢圣如 _初一/071</p> <p class="Pa3">光被彩色玻璃规律分割/欧阳心怡_初三/072</p> <p class="Pa3">Loch Morlich /徐一宁_初三/ 073</p> <p class="Pa3">Oxford /赵佳婧_初一/074</p> <p class="Pa3">伦敦眼/张可欣_初一/075</p> <p class="Pa3">天使,还是恶魔/ 陈雨凡_初二/076</p> <p class="Pa3">奇旅/ 孙乐妍_初一/077</p> <p class="Pa3">书店/ 梁熙博_初三/078</p> <p class="Pa3">这城市的滋味/ 蒋精深_初一/079</p> <p class="Pa3">致爱丁堡/ 翁晓凯_初二/080</p> <p class="Pa3">Feverish Delusion at Westminster / 陈语心_初三/081</p> <p class="Pa3">The London Eye / 魏泽宇_初二/082</p> <p class="Pa3">Angel, or devil / 陈雨凡_初二/083</p> <p class="Pa3">Summer Days / 方文_初二/ 084</p> <p class="Pa3">The Cicada / 戴舒瑒_初一/085</p> <p class="Pa3">If / 陈彦羽_初三/ 086</p> <p class="Pa3">Quarrel with my sister / 刘骏彤_初二/087</p> <p class="Pa3">Your name, I can’t say / 钱许儿_初一/ 088</p> <p class="Pa3">Sonnet / 夏夏_初三/089</p> <p class="Pa3">221b Baker Street / 赵敏元_初三/ 090</p> <p class="Pa3">Varied Versions of Me / 于成诚_初二/091</p> <p class="Pa9">一部剧,两本书</p> <p class="Pa3">魅/昝润_初二/094</p> <p class="Pa3">从占有之爱到放手之爱/陈桦_初二/096</p> <p class="Pa3">21厘米/汪子闻_高一/097</p> <p class="Pa3">距离/夏夏_初三/099</p> <p class="Pa3">书信里的时间/张昕原_初二/101</p> <p class="Pa3">纸短情长/刘骏彤_初二/102</p> <p class="Pa3">你的等待,我的宽容/周之翰_高一/104</p> <p class="Pa3">英国何以强/苏青禾_初一/108</p> <p class="Pa3">岛国上的自由人/金雨辰_初三/109</p> <p class="Pa3">我能进来么/徐灵笑_初三/111</p> 伦敦之旅(代后记 )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序
    写作是一项可以传授的技能/郭初阳

    写作的天赋(writingtalent)没法教,而写作的技能(writing skill)是可以传授的。
    中小学的写作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而是帮助孩子获得一个文明人**的生存技能。这种技能就像驾驶技能、网球技能、windows系统操作技能一样,只要经过适当的培训或指导,普通人都可以掌握。<p><b>序</b><b></b></p> <p align="center">写作是一项可以传授的技能/郭初阳</p> <p align="center"> </p> <p>写作的天赋(writing talent)没法教,而写作的技能(writing skill)是可以传授的。</p> <p>中小学的写作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而是帮助孩子获得一个文明人**的生存技能。这种技能就像驾驶技能、网球技能、windows系统操作技能一样,只要经过适当的培训或指导,普通人都可以掌握。</p> <p>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推论出,中小学里的语文教师,既然承担着写作教学的任务,事实上就等于一位写作教练。既然身为写作教练,那么就与其他教练一样,应当在本专业领域里技艺娴熟,可以亲自提供**的示范,在精要之处能给出到位的讲解,能一眼看出弟子练习中的问题所在。我们知道,围棋教练不必是九段高手,游泳教练不必是奥运奖牌得主,同理,语文教师也不必是一位作家。然而,他必须是拥有良好写作习惯的人,必须是尝试过各种文体、各种风格的写作者。所以,谈论写作教学时的**个问题,就是语文教师得轻拍胸口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写作教练?</p> <p>写作教学的第二个问题是:孩子跟谁学?倘若是纯手工活(轮扁斫轮、庖丁解牛之类),自然是一招一式跟着教练学;不过,写作是思想的散步、情绪的体操,*终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弗莱(Northrop Frye)有过总结:“诗只能从别的诗里产生,小说只能从别的小说里产生。”所以,孩子是跟着经典作品来学,写作教练则是这些经典作品的介绍者、鉴赏评论者、范本拆解者。关于这一点,台湾廖玉蕙老师说得很好:“身为诗人的聂鲁达只管创作,没有必要承担解诗的责任……作为老师的我们可不行!诗的妙处,得有法子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说给学生明了。”</p> <p>孩子学写作,跟学画有些类似。学画有两种方式,一是临摹(师古人,向前辈的作品学习),一是写生(师造化,向自然和亲身经历的生活学习)。用在写作上,正好对应着一个悠久的说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临摹,百十上千篇经典名著,细加观察与分析,熟读乃至成诵,临到下笔就流畅如水;行万里路就是写生,怀着广大而平静的爱,吸取地面上的一切,如福楼拜那般地看(福楼拜说:“我知道看,近视眼似的看,一直看进事物的汗管,因为我把鼻子凑到上面看”),如沈从文那般地写(沈从文:“把日子稍稍拉长一点,把心放静一点。三年五载地维持下去,到你能随意调用字典上的文字,自由创作一切哀乐故事时,你的作品就美了,深了,而且文字也有热有光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偏废。</p> <p>要进一步认识到,在写作的很多时候,临摹与写生是合二为一的,因为临摹是对形式的研究与发现,填入的一定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内容。外行想当然地以为,亦步亦趋的写作会限制了创造;身为写作教练,则洞察一条写作的基本原理:模仿绝非原创的坟墓,恰恰相反,一个高度模仿的习作(逐字逐句,甚至**到标点的模仿),一定是深具创造性的,激动人心的作品。由此可以回答写作教学的第三个问题:怎么教?答案是:范本越分明,拟作之匠心越可独运。</p> <p>收录在本书中的学生习作,遥遥地呼应着《英国采风录》《冯至十四行集》《李尔王》《歌剧魅影》《查令十字街84号》等经典,读者们会略带惊叹地发现,因着这一趟英国采风之旅,孩子们确实结合自身经验,****地表达了他们自己。</p> <p> </p> <p> </p> <p><b>教师手记</b></p> <p align="center">英国日记/郭初阳</p> <p align="center"> </p> <p>**天:今天清晨到伦敦,上午参观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老师昨天已发下了行程攻略)。孩子们人手一个英文导览器,全程慢慢走,细细看,一路只感觉到“层层叠叠的历史”,许多英国君主、**,各领域的翘楚如乔叟、狄更斯、达尔文、约翰逊、吉卜林、牛顿……都安眠于此。看到勃朗宁暗红色的墓碑平躺于地,艾略特与奥登毗邻,诗歌爱好者会有点轻微晕眩。</p> <p>午饭后我们在泰晤士河旁稍许散步,远望伦敦眼(过几天我们会去)。</p> <p>下午深入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亲历了上议院、下议院的会场,见识了宪政对王权的驯服,也看到了大宪章的一份副本原件,呼应着《英国采风录》的阅读。</p> <p>晚饭后就回了酒店,马不停蹄,加上七个小时的时差,就早早洗漱休息了。</p> <p>总而言之,在伦敦的**天,孩子们的表现都不错。</p> <p> </p> <p>第二天:昨天睡得早,一夜的酣眠后,今天精神焕然一新(当然,也有衣装的因素)。</p> <p>上午我们先去了圣保罗大教堂。每一位步入者都会惊叹其壮观的圆形穹顶,此建筑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是当年查尔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的婚礼举行处(关于使徒保罗,请查阅《使徒行传》)。</p> <p>然后到伦敦塔(官方全称为“女王陛下的宫殿与城堡,伦敦塔”)。它是堡垒,也曾是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刑场、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英语“sent to the Tower”意为“入狱”。</p> <p>出来之后,我们步行过桥,再沿河走了一小段,亲近泰晤士河与河畔风情。午餐于有千年历史的波若市场(Borough Market),深入伦敦市井。</p> <p>下午我们在环球剧院流连,当年莎士比亚就是在这里创作与导演的。</p> <p>晚上看了期待已久的《歌剧魅影》,看得神魂颠倒,加上时差颠倒,否定之否定,丝毫无倦意。论到效果,如果《宋城千古情》为一,那么《歌剧魅影》为一千,建议您下次也来亲历,验证此言非虚。</p> <p>散场后,于千万人之中,我们顺利汇合,身在大巴上,将泰晤士河置于右肘,一路护送,借用姜夔词句,正是: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其实是因为路上有点堵啦)。</p> <p>第三天:今天一早,我们穿过格林公园,来到伦敦*大的**庭院——海德公园。公园历史极久,始建于1637年,到如今,园中有九曲湖,绿地平旷,树阴蔽日,有奔犬,有高马,有松鼠,有天鹅;有体育,也有政治(到了现场才知道,**的演讲者之角,只是一大片空地,并无任何标识与说明,英人的含蓄内敛可见一斑)。孩子们在园中悠闲散开,自得其乐,一如本地人。有孩子拾得金戒指一枚,交与骑警。</p> <p>从十一点起,我们就在大英博物馆了——狄更斯、达尔文、马克思和列宁都曾在此阅读,甘地、泰戈尔、孙中山,都曾慕名造访。馆藏800多万件,从博物馆*能看出一国的气度与风范,不得不说,英国诚大国也。馆内中国口音不少,但按照计划奔赴各馆之间,争分夺秒的学习小组,则是我们的孩子。临出门时,有人说:恨不得天天泡六个小时!</p> <p>晚上就放松啦,在Jamie Oliver's Fifteen餐厅享用晚餐。Fifteen餐厅的创始人是大名鼎鼎的英国“食神”Jamie Oliver。除了美食,这个餐厅还以其**的公益项目学徒计划闻名全球,正因如此,它出现在了越读馆的英文教材Smart English里。这是一幢四层小楼,红砖黄拱,玻璃明亮。从书本走到实地,尝尝依次而来前菜、主菜、甜品的滋味,多有意思,顿觉生活更加值得热爱了。</p> <p> </p> <p>第四天:想一想,有哪一个虚构的人物,居住在一个真实的地址?今天我们的**站就是贝克街221B,四层小楼,褐色砖墙上有紫色的花朵,门口那位维多利亚时代的警察,笑容可鞠,不拒绝每一位访问者的合影。踏着逼仄的楼梯,我们进入这小楼,进入福尔摩斯的起居室——旧烟斗、猎鹿帽、摇曳的烛光,和着吱吱嘎嘎作响的木地板,神秘气氛一下子把人裹进去了。角落里的蜡人像让人惊怕,如何安抚受了惊吓的心?只能买些纪念品了!</p> <p>几经更迭,如今的查林十字街84号,已成了一家麦当劳,我们沿着街道,从一家麦当劳走到另一家,旧书店寥寥,到何处安放海莲的爱书之心呢:人世几回伤往事,查令几多麦当劳。</p> <p>然后是**美术馆,2300幅欧洲绘画,从13世纪到19世纪的作品。新初二暑期语文、英语课,刚刚讲过凡高,随即漂洋过海,与金色的向日葵面对面,难以言表的感受啊。还有:</p> <p>扬·范·艾克的《阿尔诺非尼夫妇》</p> <p>波提切利的《维纳斯与战神》</p> <p>达·芬奇的《岩间圣母》</p> <p>委拉斯开兹的《镜前的维纳斯》</p> <p>米开朗基罗的《埋葬》……</p> <p>傍晚时分,伴着伦敦桥下的余晖金影,我们泛舟泰晤士河面上,河水徐流,由着自己的心意。我们有幸目睹了塔桥的开启,一桅严肃地驶过。</p> <p>离舟上岸,就到了伦敦眼,摩天巨环缓缓旋转,将我们擎到半空,在伦敦443英尺的高空,望见大本钟,望见晚霞,望断故园心眼。</p> <p> </p> <p>第五天:亲爱的家长,迷失伦敦的四日四夜,让我们想起塞缪尔·约翰逊的名言:你要是厌倦了伦敦,你也就厌倦了人生。然而今晨我们不得不离开了,用里尔克式的表达,格式是这样的:今天在风势不定的温莎城堡闪透出光来;于是我就用这**瞬间的光明来问候你。</p> <p>温莎城堡始建于1070年,如今是女王的**行宫。里面的圣乔治礼拜堂,是英国垂直式哥特建筑的典范,高柱拔地而起,在空中伸展对接,交织出****的石质穹顶。如此美轮美奂的建筑物,果然有神同在。</p> <p>下午我们到了神圣的牛津,住在牛津宿舍,每人一个单间,整一幢楼都是我们的!我们可以在中庭开会。四组人马,按照规定的线路图,绕行牛津镇,每组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近十公里的毅行,是体能锻炼,是团队合作,也是丈量牛津的一种方式。《爱丽丝漫游奇境》《纳尼亚传奇》《魔戒》的作者都出自牛津,哈利·波特的取景地也多在这里,叫我如何不爱ta?</p> <p> </p> <p>第六天:感谢耶稣,让我们住在耶稣学院,天高云淡,花草静美。早餐的玻璃餐厅在一小丘上,可以俯瞰漫无边际的草坪。</p> <p>上午我们在拉德克利夫广场漫步。这是牛津市的**广场,全为历史建筑所环绕:拉德克里夫图书馆、博德利图书馆、圣母玛利亚大学教堂、新学院、圣三一学院……这种悠久庄重之美让人叹息,有孩子说:“我们赞叹这里像天堂。”</p> <p>要知道,牛津大学有记录的授课历史可追溯到1096年,这个历史悠久的大学并无核心主校区,三十九所独立书院,星罗棋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p> <p>随后我们到了皮特河博物馆,五百万件自然历史藏品,各种各样奇怪的昆虫,硕大无朋的恐龙骨架,羽毛斗篷、吹矢枪、能乐面具、图腾柱、乌干达头饰、豪猪头盔、树皮摇篮、蜜蜂专展,还可以摸摸狐狸和黑熊——这里确实是人类学家梦想中的天堂。</p> <p>午餐在草坪上,周围是大树,红花、白花和黄花。</p> <p>下午在基督学院,高堂华美的大厅,两壁挂满了牛顿、洛克等学者们的画像,在他们威严目光的注视下,台灯与碗碟默不作声(四点半之后,这里就是学生餐厅),我们一行也悄然走过——《哈利·波特》的霍格沃兹魔法学院餐厅,我们闻到了一缕烤面包香。</p> <p>已经有孩子下决心要考牛津了——为了能长住在这么好的宿舍里。</p> <p> </p> <p>第七天:英国漂亮的城市有很多,论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没有一座城可以与巴斯媲美,要知道,早在1987年,它就入选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了。</p> <p>今天一早我们就驱车直奔而去,看到了乔治王时代(1714-1837)的宏伟建筑与石板街道,弧形展开的**新月楼,以及世上保存*完好的古罗马浴池。这里有英格兰**的天然温泉,当年罗马人就在这里,让水温长期自然保持在46℃。</p> <p>正如你所知道的,巴斯人忘不了简·奥斯丁(1775-1817),甚至专门设置了一个简·奥斯丁艺术节。1801到1806年间,她生活在这里,小说《劝导》和《诺桑觉寺》写到的故事也就发生在这里。我们在她的旧居,聆听这位女作家的生平,</p> <p>她的笔下有细致的观察,引人淡然一笑的幽默,自有一种温婉的风情。</p> <p>车回牛津后,我们去了英国*古老的公立博物馆:阿什莫林。它的名声仅次于大英博物馆:古希腊雕塑、埃及木乃伊、日本浮世绘、钱币主题特展、中国书画,应有尽有。丰子恺手绘的李叔同先生像,也在此馆收藏。</p> <p>晚上是激动人心的草坪诗会,从昨天起就开始排练准备,十个小组,背诵了自己选择的心爱的诗歌。Shelly: The World's Wanderers, Bob Dylan: Blowing in the wind, Dylan Thomas: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艾略特《窗前即景》,三毛《如果有来生》,纪伯伦《挫折》,冯至《威尼斯》,穆旦《冬》,海子《五月的麦地》:</p> <p>全世界的兄弟们</p> <p>要在麦地里拥抱</p> <p>���方,南方,北方和西方</p> <p>麦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p> <p>回顾往昔</p> <p>背诵各自的诗歌</p> <p>要在麦地里拥抱……</p> <p> </p> <p>第八天:有言道“如果失去了莎士比亚,那就没有了英格兰”。今天我们在小镇斯特拉特福度过了**,这是莎士比亚的出生地,也是文学的家乡,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异国并不觉得生疏,反而会有奇异的回乡的亲切感。</p> <p>上午的课分别由丽莎、伊琳两位外教执教,为我们介绍了莎士比亚的生平;下午的授课老师布伦达·里德汉姆是**莎士比亚剧团化妆与道具部门的前负责人,叫孩子上来,服装一换,假发一披,瞬间就变成了剧中人!戏剧确实有魔力啊——刺杀凯撒是今天的沸点,刺客们列队而上,一人一刀!凯撒倒地呻吟,血流满胸……莎士比亚果然刺激。</p> <p>晚上的时间是自由的,篮球足球、极限飞盘、写作探讨,无一不可。因为纬度高,到了很晚天还是亮着的,牛津深蓝的天际,卷动金色的云絮,一如我们内心的光景与百感交集;而地面上的一切,成了一层淡的剪影。</p> <p> </p> <p>第九天:今天我们继续莎士比亚戏剧工作坊的课程。丽莎老师的讲座主题是:莎士比亚的剧院。丽莎老师让孩子们思考:建于1599年的环球剧院,与现代剧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它是这样的构造。我们围坐成四组,每组一个环球剧院的模型,人手一份建筑截面图,思考讨论后,加上老师配有精美PPT的讲解,我们了解了莎士比亚时代剧院种种有趣细节——剧院为什么没有屋顶,剧院里没有厕所怎么办,当时如何制造电闪雷鸣的音效,不允许有女演员那么由什么人来演女角……凡此种种,不一而足。</p> <p>趁着茶歇的间隙,有人请丽莎老师签名,有人询问她关于莎士比亚的问题,也有人手捧咖啡坐在沙发上,享受一段温馨安静的时光。</p> <p>然后有莎剧排练课:练习台词(咀嚼口香糖一般地咀嚼这个词语,品尝它的滋味),团队操练(围成一个环,按照指令进退、击掌和旋转),和声歌咏(分为三个声部,回环往复唱出各自的台词)。就这样,在声音、舞蹈和音乐中,我们浅尝了莎士比亚的味道。</p> <p>午餐厅和故居连在一起,餐厅里有莎翁的立像,在我们就餐时,他和我们一起看着阳光下的花园,有老树根深静立,也有蜜蜂轻盈纷飞。</p> <p>下午我们去了玛丽·阿登农庄——这是莎翁母亲的居所——见识了英国传统的乡村生活,看到了鸡犬牛羊,有着柔顺长鬣的白马,一身卷发的黑猪……</p> <p>回到宿舍,老师和孩子们就忙开了,晚餐自己做!煎鸡蛋、削胡萝卜、剜牛油果、裹三明治、煮意大利面、烤鸡、洗蓝莓……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在碧蓝的天空下,无边的草地上,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快朵颐。</p> <p> </p> <p>第十天:今天七点一刻,教师检查打包情况和寝室卫生,五分钟之内检查完毕,行装皆备,寝室也都清洁如入住时。</p> <p>我们去餐厅用了在牛津的*后一顿早餐,有同学专门买了一束花,送给为我们服务了五个早晨的两位牛津学生。</p> <p>然后我们长驱四百公里,来到了湖畔温德米尔和鲍内斯(两个小镇几乎就是连在一起的)。水彩未干的深蓝的天穹 ,紧接着蔓绿的低矮的石墙, 静静兜住了一个凉夏。群山、古树、草坡、湖水、小舟、天鹅……</p> <p>领略了湖边风景后,我们入住凯西克,晚上的时间都属于华兹华斯!查阅湖畔诗派的资料,了解这位桂冠诗人的背景,选择一首他的英文诗,熟读成诵——明天我们要去一访华兹华斯的鸽屋,印证一下他的诗句:</p> <p>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p> <p>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p> <p> </p> <p>第十**:华兹华斯(1770-1850)主张用日常的语言表达平凡的生活——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然而是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诗人是以普通人的身份(敏锐、热忱、开阔)向人们讲话,他仿佛真理的领唱者,引导着人类的合唱。</p> <p>说到华兹华斯与中国,胡适先生早在1919年《谈新诗》里就曾引用:“英国Wordsworth(华兹华斯)等人所提倡的文学改革,是诗的语言文字的解放……这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也是先要求语言文字和文体的解放。”</p> <p>郁达夫《沉沦》的开篇,主人公在田间道上缓缓独步时,手捧的就是一本华兹华斯的诗集。</p> <p>徐志摩在长诗《夜》里称格拉斯米尔为“清净境界”,摘录几行:</p> <p>多明净的夜色!</p> <p>只淡淡的星辉在湖胸上舞旋,</p> <p>三四个草虫叫夜;</p> <p>四围的山峰都把宽广的身影,</p> <p>寄宿在葛濑士迷亚柔软的湖心,</p> <p>沉酣的睡熟;</p> <p>那边乳鸽山庄放射出几缕油灯的稀光,</p> <p>斜偻在庄前的荆篱上……</p> <p>华兹华斯的妹妹,同样才华出众的多萝西,写下了《格拉斯米尔日记》,记录了湖区风景,记录了兄妹手足之情,记录了兄长与柯尔律治的交往,也记录了浪漫派不少诗作的诞生。</p> <p> </p> <p>第十二天:我们在苏格兰高地驰骋了**!看了两个湖:</p> <p>一个是洛蒙德湖,位于特洛萨克斯,这里是苏格兰**座**森林公园;另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尼斯湖了,水怪的传闻始于1933年5月2日《因弗内斯通讯》上一篇题为《尼斯湖奇景》的文章,至今仍充满神秘感。</p> <p>一路上看尽了高地风景:风吹草低,牛羊散落在坡地,眼见着马放南山,人迹杳然,遂息争竞之心,而起澹泊之志——此地甚好!晚上住在因弗内斯,**森林公园里面。跋涉之后,一夜黑甜好梦,期待明日的莫利赫湖。</p> <p> </p> <p>第十三天:一早我们被鸡鸣叫醒,山中清冷,和煦阳光下的早餐后,走到莫利赫湖边,看着这一面天空之镜,里外都洗涤得干干净净,精神澡雪,顿觉昨天的车马劳顿都是值得的了。</p> <p>绕湖一周,约一个多小时:天光云影,水鸭鸣禽,松树紫草,沙滩小艇……气温也正好,微热但无汗,健步之后,饮一杯冰水或来一个冰激凌,湖畔小憩一会儿,仿佛就在家乡的西湖边。</p> <p>下午我们到了苏格兰东海岸的名城圣安德鲁斯,圣安德鲁斯大学建校于1410年至1413年间,校龄仅次于牛津与剑桥。威廉王子曾在此上学,收获了凯特王妃的爱情。</p> <p>这里是高尔夫的发源地,有*古老的高尔夫球场(距今六百年)和英国高尔夫球博物馆。海边就是大片的球场,草地上有人在打高尔夫,白色海鸥不时从头顶掠过,远处是海浪声。</p> <p>圣安德鲁斯大教堂的废墟令人震撼,宏伟中世纪建筑建于12世纪末,如今塔楼与高墙依然矗立,迎着海风直指云端。</p> <p>西沙海滩也值得一提,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憨豆先生陶醉于自己的钢琴声中,然后穿越到了一片沙滩,跟一群白衣运动员一起跑步,就是在西沙海滩——这是圣安德鲁斯运动员俱乐部名为“烈火战车”的跑步活动,为了纪念埃里克。埃里克是英国人,1924年的奥运**,但他生于中国,1945年长眠于中国,为中国献上了自己的生命。潍坊二中有埃里克的纪念碑。奥斯卡*佳影片《烈火战车》(1981)讲述的就是他的故事——这是越读馆小学语文课的内容。今年七月,香港导演冼杞然的《**胜利》,再次演绎了埃里克对中国的爱。等我们回国后,有空不妨带孩子同看。</p> <p> </p> <p>第十四天:今天上午我们在爱丁堡看爱丁堡城堡(有点像绕口令)。在苏格兰历史上,这里既是**居所,也是军事要塞,如今是*受欢迎的景点(游人也*多)。只要听听以下景点名称,就知道为什么这里几乎处处要排队了:阿尔盖炮台观景,一点钟炮,苏格兰国王御宝,命运石……</p> <p>下午的时间,全部都在苏格兰**博物馆(由苏格兰考古学博物馆和苏格兰**博物馆于1985年合并而成),有大量苏格兰文物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品,五层楼的玻璃顶大厅宽敞明亮,间或有音乐和舞蹈的艺术表演。</p> <p>晚上,我们开了总结会,把新书计划通报给了孩子们。然后收拾行装,准备回家见爷娘喽。</p> 写于2016年8月8日—21日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舌尖上的英国/方文_初二
    一、番茄肉酱千层面
    这家的千层面,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实诚——厚厚的面一层层叠起来,中间夹着密密的小肉团,肉团间包裹着奶味浓郁的芝士。
    千层面*顶层的芝士烤得微焦,脆脆的表皮一口咬开,热乎乎、软绵绵的芝士就缠上了舌头,回味无穷。用叉子从立方体的一角叉下去,夹层中的芝士拉出长长的丝,肉末与意面上下相叠,像是琴弓与琴弦相依偎的小提琴,正奏起一曲悠扬的乐曲。
    吃完,看到隔壁桌上男生的面也空了,碟底却掉了半碟大大小小的肉团,排成了一个八卦的形状。这可真是一碗纯朴的千层面啊!
    二、泰晤士河畔的披萨
    英国的披萨,大多薄而硬,更像国内的脆饼,与我们常吃的必胜客披萨很不一样。
    披萨上的食材也不丰富,常见的是番茄与培根片(不必说什么海鲜披萨、榴莲披萨了,就连必胜客披萨上铺有的厚厚一层马苏里拉芝士,在这儿都很少见)。这儿多的是各式各样的佐料,用手指捻着细细碎碎地撒下,如海苔的小碎末,不知名的白色细末……
    很难评价到底哪一种披萨更好吃,只能说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三、Fish Chips
    炸鱼薯条是英国的国菜,传说是卡梅伦的*爱。
    炸鱼薯条秉承了英国菜品的一贯风格——份量大。椭圆形盘子上横陈一块长约15厘米的金黄炸鱼,空余的位置则全被炸得同样金黄的粗薯条填满。尽可能地挤尽一小片柠檬的汁,均匀地滴洒在金黄的鱼块表面,煎炸的油香与柠檬汁的清香混合在一起钻入肺腑,撩拨蠢蠢欲动的馋虫。裹在鱼肉外的面粉炸得酥脆,一叉子下去,还能听见吱嘎的断裂声。莹白的鱼肉入口滚烫,香气扑鼻又鲜嫩多汁。不蘸蕃茄酱是原汁原味的鲜香,蘸上蕃茄酱便是别具风味的酸甜,无论怎么吃,都能品出层次不同的味道。不得不说,这样的一顿美味佳肴下肚,实在是太撑了。鱼肉吃到后来已慢慢冷却,油味儿便显得格外突出,每吃一口便在胃里加深一层,而后又随同饱嗝一起溢上来。粗薯条也有些噎人,粉粉沙沙的,倒不如细薯条来得轻盈清爽。
    目录
    英国生活面面观
    舌尖上的英国/方文_初二/002
    两位街头艺人/陈崎岳_初二/007
    红色电话亭/何睿_初一/009
    电话亭的华丽变身/王寒_初二/011
    高楼下,一抹赤红/魏泽宇_初二/011
    纸袋中的英国人/唐溧檬_初二/013
    英式过马路/娄宇鑫_初二/015
    有损的好印象/周舒洋_初二/017
    英人的绅士风度/陈启阳_初二/018
    爱丁堡长椅录/刘骏彤_初二/019
    英国插座/郑怡宁_初一/022
    英国的垃圾分类/昝润_初二/023
    牛津的宿舍/施润喆_初一/026
    编辑推荐语
    如果说《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是一组组素描练习 《远在远方的写作课》就是一次现场写生 从“给南方**投稿”到“英国观察”,孩子们怎样把生活思考转化为异国观察? 从“翻转经典”到“对话莎士比亚”, 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莎士比亚在现代英国的失落? …… 带着问题去游学,你会得到真正的人生经验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