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张菁
  •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6036334
  •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 页数:200
  • 定价:¥20.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226036334
    • 作者
    • 页数
      200
    •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01日
    • 定价
      ¥2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唐代妇女形象的研究涉及唐几百年间生活在辽阔的土地上的众多女性,她们随着空间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唐文人笔下的女性形象是当时妇女实际生活的集中反映,就其社会角色和社会**而言,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有**、**、官僚、农妇、商妇、侠女、征妇、女尼、女道士、妓妾等,其中还包括大量以女性形象出现的精灵鬼怪。本文不可能一一论述,兹以唐代的诗歌小说和墓志为主要线索,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类别形象进行分析,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背景下阐释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揭示其文化内涵,并论述唐代妇女的社会角色及其变化,以深化我们对古代女性生活的认识。
    文章节选
    **章 中国古代社会性别制度的
    演进与唐代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以阴阳平衡论为理论基础、以家庭为本位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制度确立于夏商周时期。它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并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构成汉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以强盛国力和美丽诗篇著称于世。女性形象是唐代诗歌、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些形象产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显现了中国社会性别制度发展的状况。在唐近三百年的历史中,随着空间和时问的变化,女性生活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状况,汉民族的传统妇德、代北少数民族的胡和印度传人的佛教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她们的面貌。
    **节 中国古代社会性别制度的演进
    一、华夏性别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西周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周礼为代表的华夏性别制度伴随着父系制发展成父权制的过程逐步形成。主张****的哲学和文化在“等级”和“关系体系”的思维模式中产生出尊卑高下的性别观念,“男女”及其对应的“乾坤”“天地”“刚柔”“内外”等带有明显的优劣等级价值判断。社会性别是建构社会关系的元素,在许多权力关系中运用。华夏等级制度具有**和性别的双重等级,作为性别的人被等级制度规范构造:男女有别,亲疏有辨,尊卑有等,贵贱有位,长幼有序,内外有分等,要求女性柔顺贞节。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与父权制互为表里,形成一套严格规范女性生活的伦理道德。政治、法律、教育、文学等都参与了对女性的建构。从阴阳观念出发,秦汉时期的儒生将三纲关系强化为天的意志,将夫为妻纲与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并列,“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④。董仲舒将夫妇关系等同于神圣的天地关系和君臣关系,夫妇之道走向神圣化、**化。东汉时期,班固的妹妹班昭又将散见于诸子百家和先秦典籍中关于女德的内容汇编成《女诫》,系统地叙述了女子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在以后的各个朝代都被奉为圭臬,成为士大夫家训女的经典。
    ……
    目录
    导言
    **章 中国古代社会性别制度的演进与唐代女性形象
    **节 中国古代社会性别制度的演进
    一、华夏性别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时空上的差异和女性角色的多样性
    第二节 多种文化熏陶下的唐代女性
    一、社会的变局与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唐代女性风貌
    第三节 唐代女性形象的特征
    一、女性形象极其丰富多彩
    二、以柔弱为普遍特征的女性形象
    三、贤妇是女性的理想发展模式
    第二章 贤妇——唐代墓志中所展现的女性理想人格形象
    **节 家国一体社会中的贤妇
    第二节 唐代墓志中的贤妇特征
    一、出身高门大族
    二、禀柔成性、遵礼守节
    三、聪明睿智、文才**
    四、睦处六姻、光大本族
    第三节 “内”与“外”之间——唐代妇女与政治
    第三章 贫妇——困苦哀愁的下层女性形象
    **节 “安史之乱”后诗风的转变与贫妇诗的大量出现
    第二节 贫妇诗与贫妇形象
    一、过渡时期的贫妇诗:凄苦悲凉的寡妇世界
    二、中唐贫妇诗:重税压榨下的劳动妇女形象
    三、晚唐贫妇诗:充满怨恨的贫妇形象
    第三节 唐代贫妇诗的特征
    一、塑造了大量形象鲜明的贫苦女性形象
    二、语言质朴无华、生动形象
    三、诗风深沉、哀痛,蕴涵了深刻的社会内容
    第四章 复仇妇——谢小娥与窦凝妾
    **节 唐代社会与女性复仇
    第二节 谢小娥——反柔为刚的复仇者
    一、父仇与夫仇合一的复仇
    二、反柔为刚的复仇者
    三、从一而终的复仇者
    第三节 窦凝妾——卑贱的阴间复仇者
    一、卑弱者的复仇
    二、阴森惨烈的复仇过程
    第五章 嬖宠——唐诗中的杨玉环形象
    **节 杨玉环生平及评价
    第二节 唐诗中杨玉环形象的衍变
    一、唐代咏杨诗的发展
    二、“安史之乱”后的伤痛怀旧心理与杨玉环形象的衍
    第三节 再论《长恨歌》主题
    第六章 弱妇——唐诗中柔弱哀愁的“兔丝”与“女萝”
    **节 兔丝、女萝与女人
    第二节 汉晋咏作:写形拟似到拟人化
    第三节 唐代咏作:、兔丝、女萝的人格化
    一、纤萝自合依芳树:依附卑下的女性人格
    二、松枝至坚萝则弱:柔弱哀愁的唐代女人
    三、君为女萝草,妾作兔丝花:缠绵凄苦的爱情生活
    参考文献
    附 录
    一、再论汉初的“和亲”
    二、试探唐朝公主的群体特征
    三、中外僧侣的海上求法热潮
    四、唐代僧侣的游方与文化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