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往事与随想
QQ咨询:
有路璐璐:

往事与随想

  • 作者:赫尔岑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105142
  • 出版日期:2018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28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目 录(上册)

    译者前言 1
    致尼•普•奥加辽夫 7
    序 言 9
    **卷 育儿室和大学(1812—1834)
    **章 3
    第二章 24
    第三章 53
    第四章 80
    第五章 93
    第六章 116
    第七章 172
    增补 亚•波列扎耶夫 191<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目</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录(上册)</span></p> <p> </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译者前言</span> 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致尼</span>•普•奥加辽夫 7</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序</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言</span> 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卷</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育儿室和大学(</span>1812—183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章</span> 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章</span> 2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章</span> 5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四章</span> 8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五章</span> 9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六章</span> 11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七章</span> 17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增补</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亚</span>•波列扎耶夫 19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卷</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监狱与流放(</span>1834—183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八章</span> 19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九章</span> 21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十章</span> 217</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十一章</span> 22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十二章</span> 23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十三章</span> 257</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十四章</span> 27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十五章</span> 29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十六章</span> 32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十七章</span> 34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十八章</span> 35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卷</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克利亚济马河上的弗拉基米尔(</span>1838—183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十十九章</span>367</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十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孤</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儿</span> 37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十一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离</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别</span> 39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十二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我离开后的莫斯科</span> 41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十三章</span> 1838 年3 月3 日和5 月9 日 42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十四章</span> 1839 年6 月13 日 447</p> <p> </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目</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录(中册)</span></p> <p> </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四卷</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莫斯科、彼得堡和诺夫哥罗德(</span>1840—1847)</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十五章</span> 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十六章</span> 4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十七章</span> 8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十八章</span> 10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十九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自己人</span> 12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二)在友人墓前</span> 13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十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对立面</span> 15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十一章</span> 20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十二章</span> 23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十三章</span> 25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尼</span>•赫•凯切尔(1842—1847)263</p> <p>1844 年的一个插曲 30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五卷</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巴黎</span>——意大利——巴黎(1847—185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前</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言</span> 313</p> <p>革命前后</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十四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途中</span> 31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十五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共和国的蜜月</span> 32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西方小品</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集</span></p> <p>1. 梦 331</p> <p>2. 在大风暴中 33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十六章</span> 34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十七章</span> 37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十八章</span> 41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西方小品</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集</span></p> <p>1. 哀歌 442</p> <p>2. 附言 45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十九章</span> 46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四十章</span> 48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四十一章</span> 522</p> <p>一些已经触及的问题引起的思考</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一</span> 54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二</span> 55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三</span> 55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四十二章</span> 558</p> <p>家庭悲剧</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一</span> 1848 年 567</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二</span> 58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三</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心的迷乱</span>60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四</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又是一年(</span>1851 年)61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五</span> 62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六</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海洋之夜(</span>1851 年)62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七</span> 1852 年 63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八</span> 65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增补</span>662</p> <p>俄罗斯的影子</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一</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尼</span>•伊•萨佐诺夫67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二</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恩格尔松夫妇</span>696</p> <p> </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目</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录(下册)</span></p> <p> </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六卷</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英</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国(</span>1852—186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伦敦的雾</span> 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山峰</span> 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伦敦的流亡者</span> 3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增补</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约翰</span>•斯图亚特•穆勒和他的《论自由》 7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四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两件案子</span> 85</p> <p>1. 决斗 85</p> <p>2. 巴泰勒米 10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五章</span> “无罪” 11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六章</span> 13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波兰的流亡者</span> 13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七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德国流亡者</span> 16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八章</span> 203</p> <p>50 年代伦敦的流亡自由民 20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九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罗伯特</span>•欧文 23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十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红衫军</span> 293</p> <p>第七卷</p> <p>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和《警钟》</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高潮和低潮(</span>1858—1862) 34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瓦</span>•伊•克利西耶夫 38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流亡者中的年轻一代</span> 40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四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巴枯宁和波兰问题</span> 41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附录</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给波兰的俄国军官委员会的信</span> 44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五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韦瑟利公司的轮船</span>“沃德•杰克逊号” 447</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六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弗</span>•佩切林老爹 46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七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伊</span>•戈洛温 479</p> <p>第八卷</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断</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片(</span>1865—186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杂拌儿</span> 50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美丽的威尼斯(</span>1867 年2 月) 55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美丽的法兰西</span> 57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旧信选编(《往事与随想》附录)</span> 61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尼古拉</span>•阿列克谢耶维奇•波列沃伊的信 61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选自维萨里昂</span>•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的信 617</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选自季莫费</span>•尼古拉耶维奇•格拉诺夫斯基的信 63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彼得</span>•雅科夫列维奇•恰达耶夫的信 64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选自皮</span>•约•蒲鲁东的信 64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托马斯</span>•卡莱尔的信 650</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赫尔岑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影响了整整几代人的思想和生活。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于1812年4月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家庭中,那是拿破仑大军压境,侵入莫斯科的前夕。因此可以说,他在襁褓中便经历了战争的烽火,他的童年是在关于这次战争的传说中度过的。1825年12月他十三岁的时候,在彼得堡的参政院广场上发生了十二月党人的起义,起义被残酷镇压,但在少年赫尔岑的心中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正如列宁所说:“十二月党人唤醒了赫尔岑。”不久,他便与一位同伴和远亲,后来成为他的终生战友的诗人奥加辽夫,在莫斯科郊外的麻雀山上发出了庄严的誓言:为反抗沙皇专制暴政献出自己的一生。1829年他进入莫斯科大学数理系,接着,奥加辽夫也到了那里,他们周围形成了一个小组,大家共同研究圣西门和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探讨俄国的发展道路。<p>赫尔岑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影响了整整几代人的思想和生活。</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亚历山大</span>•伊万诺维奇•赫尔岑于1812年4月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家庭中,那是拿破仑大军压境,侵入莫斯科的前夕。因此可以说,他在襁褓中便经历了战争的烽火,他的童年是在关于这次战争的传说中度过的。1825年12月他十三岁的时候,在彼得堡的参政院广场上发生了十二月党人的起义,起义被残酷镇压,但在少年赫尔岑的心中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正如列宁所说:“十二月党人唤醒了赫尔岑。”不久,他便与一位同伴和远亲,后来成为他的终生战友的诗人奥加辽夫,在莫斯科郊外的麻雀山上发出了庄严的誓言:为反抗沙皇专制暴政献出自己的一生。1829年他进入莫斯科大学数理系,接着,奥加辽夫也到了那里,他们周围形成了一个小组,大家共同研究圣西门和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探讨俄国的发展道路。</p> <p>1833年赫尔岑大学毕业,正打算展开广泛的社会活动时,沙皇政府突然把他和其他进步青年一起逮捕了。他被关押了九个月,然后在1835年春被流放到了当时的边远地区彼尔姆和维亚特卡,并按照规定,在维亚特卡省政府当小官员。但是流放生活没有使赫尔岑屈服,他在这里看到了俄国*黑暗的现实,从而更坚定了斗争的信念。1837年底,由于诗人茹科夫斯基的斡旋,他被调到离莫斯科较近的弗拉基米尔。1838年他在那里与伯父的私生女纳塔利娅•亚历山德罗夫娜结婚。1840年他回到了莫斯科,但不久又因一件小事(在给父亲的信中偶然提到了一个警察的暴行)被再度流放到诺夫哥罗德城,直到1842年夏才获准回莫斯科居住。</p> <p>在莫斯科的几年是赫尔岑才华显露锋芒的时期,这时他与以别林斯基为首的俄国进步知识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努力研究哲学、历史和自然科学,发表了哲学论文集《科学中的一知半解态度》和《关于研究自然的信》,**的长篇小说《谁之罪》,中篇小说《克鲁波夫医生》和《偷东西的喜鹊》等。</p> <p>1846年5月,赫尔岑的父亲死了,留给了他大宗遗产,使他可以在经济上完全独立,于是他立即着手实现他摆脱沙皇黑暗统治的计划。他以给妻子治病为理由申请出国,期限是六个月。1847年1月赫尔岑离开俄国,3月到达巴黎。法国七月王朝的现实当然不能令他满意,他于这年年底到了意大利,在那里迎接了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始。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后,赫尔岑又赶回巴黎。他于5月初到达那里,但迎接他的是5月15日的群众示威和六月起义的遭到镇压。他在这里吸取了1848年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这段经历便反映在他的《法意书简》和《来自彼岸》中,这些书信本来是为了向俄国人民报道西欧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它们的开端部分原系寄回俄国准备发表。但随着沙皇反动统治的加强,俄国的报刊甚至不能提到赫尔岑的名字,因此后来它们只得用法文和德文在国外发表。为了向西欧介绍俄国,他还在这时期写了《论俄国革命思想的发展》一书,在</span>1854年首先用德文本发表。</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但是,尽管赫尔岑到了国外,沙皇政府并没有放松对他的迫害。它通过驻外机构命令他回国,甚至扣留了他的一部分财产对他施加压力,企图迫使他就范。但是赫尔岑作出了坚定的回答,他移居到当时属于意大利的尼斯城,并取得了瑞士的公民权。与此同时,他的家庭又发生了悲剧,他的母亲和一个儿子于</span>1851年11月因轮船失事遇难,他的妻子也在次年5月病故,这使赫尔岑几乎精神崩溃。</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但是赫尔岑没有从此消沉下去,他于</span>1852年8月来到伦敦这个国际流亡者集中的地方,开始了新的战斗。他为了促进俄国的解放运动,在伦敦创办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出版了年刊《北极星》文集和周刊《警钟》,通过各种地下渠道发往俄国。它们对在俄国传播进步思想和进行宣传鼓动,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普希金、莱蒙托夫和十二月党人雷列耶夫等的许多禁诗,都是首先在这里发表,然后传回俄国的。《警钟》还在俄国联系了不少秘密通信员,沙皇政府的许多暴行便是通过这刊物在俄国公之于众的。但是到了60年代中期,在沙皇的高压政策下,革命形势进入了低潮,《警钟》和《北极星》也相继停刊了。</p> <p>60年代末,赫尔岑又移居日内瓦和巴黎,他意识到了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但是在1870年1月由于偶然感冒引起的肺炎而病逝于巴黎,他的遗体后来运到尼斯,葬在他妻子的墓旁。</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往事与随想》是赫尔岑用血和泪写成的回忆录,它不仅忠实而真诚地记载了他的一生,而且正如他所说,这是</span>“历史在一个偶然走上它的道路的人身上的反映”。全书的覆盖面相当广,从1812年的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的起义,40年代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1848年欧洲的革命风云,反动的资产**政权对人民的血腥镇压,直到50年代伦敦各国流亡者的活动和宗派斗争,60年代俄国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新一代革命者——赫尔岑所说的“未来风暴的年轻舵手”的成长,几乎包括了19世纪初叶至巴黎公社前夕的整个历史时期。赫尔岑在俄国的经历使他接触了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的描绘构成了一部“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来到西欧后,又碰到了1848年的革命高潮,目睹了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波澜壮阔的群众场面,也经历了斗争失败后的惨痛景象。他是作为历史见证人写他的回忆录的,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便在于他不是从个人的角度,而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描绘一切,评价一切。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不是简单的编年史或大事记;它有统一的出发点,那就是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深切关怀和对进步社会思想的热情探索。</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赫尔岑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政论家。早在</span>40年代别林斯基即已指出,赫尔岑的艺术作品的*大特点在于“思想的威力”。他的回忆录也是这样。赫尔岑总是站在维护进步事业的高度,评价一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活动。在赫尔岑看来,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是首要的,这规定了他的写作意图和目的,写作不是作家个人的事,而是人类整个社会事业的一部分,因此在他的回忆录中,政论性和哲理性插话几乎随处可见,这也构成了本书的一个基本特点。他把书名定为“往事与随想”,便是这个道理。</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屠格涅夫曾指出,赫尔岑</span>“在刻画他所遇到的人物的性格方面是没有敌手的”。《往事与随想》艺术地再现了19世纪欧洲解放运动的许多历史人物,如马志尼、加里波第、科苏特、蒲鲁东、路易•勃朗等,思想界和文学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如罗伯特•欧文、雨果、密茨凯维奇等,40年代俄国知识分子的**代表,如别林斯基、恰达耶夫和许多十二月党人。赫尔岑的人物画像从来不着重外表,他总是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或细节,在适当的场合刻画他们的精神面貌,因此有时寥寥数笔,便能使人物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赫尔岑一向反对以所谓</span>“客观主义”为标榜的写作方法,他对他所写的任何事件,任何人物,都有鲜明的态度,以爱憎分明的笔触描绘一切,这使他的文字带有明显的抒情色彩,有时热情洋溢,有时嬉笑怒骂。在《往事与随想》中,他对人民的苦难始终充满同情,对一切非正义的事则表现了强烈的憎恨。赫尔岑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从不讲违心之言,在本书中他对自己进行了严格的解剖,也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作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他对伦敦的一些流亡者的描写便是这样。但他对无私的、忘我的革命志士则不遗余力地加以讴歌,如他对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沃尔采尔在伦敦病故前后的那些血泪斑斑的描写,便扣人心弦,成了本书许多光辉的篇章之一。</p> <p>《往事与随想》还表现了赫尔岑作为一个伟大艺术家的讽刺才能。俄罗斯的许多大官僚,暗无天日的西伯利亚的统治者,各种胡作非为的大地主和大**,都在赫尔岑的笔下现出了原形。赫尔岑的描写总是能触及要害,给这些人以致命的打击。他有时用对照等手法,让沙皇反动官僚的丑恶面目在读者面前自动曝光;有时则利用一些小故事,揭露沙皇专制统治的荒谬可笑,如第二卷关于一个女孩被教士灌醉以后,胡乱取了个男孩的名字,以致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交涉和调查。这看似不可信,然而却是俄罗斯的活生生的现实。赫尔岑对俄罗斯黑暗社会的抨击,表现了他作为一个革命家的正直的良心。</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赫尔岑也是一个伟大的文体家,他在《往事与随想》中运用了种种表现手法,这里有诗的语言,也有抒情独白,有书信,也有日记,有描绘自然风景的美丽篇章,也有逻辑严谨的说理文字。屠格涅夫称赫尔岑是一位</span>“天生的文体家”,高尔基在《俄国文学史》中谈到赫尔岑时,也赞扬“他的语言特别优美和光辉”。</p> <p>赫尔岑经历了错综复杂的一生,他的回忆录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的艺术感染力更使它不仅成为俄罗斯文学中,也成为世界文学中一份珍贵的遗产。我们今天阅读这样一部书,除了它在文学写作上的**成就外,还可以了解到许多东西。他坚持正义、坚持进步的一生,他尽管长期流亡国外,对俄国仍充满挚爱和信心的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不屈不挠维护民族的自由和发展的坚定意志,他追求真理、爱憎分明、不讲假话的真诚坦率的作风,他对人民的热爱和同情,对丑恶现象的至死不渝的憎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p> <p> </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赫尔岑从</span>1852年开始动笔写《往事与随想》,历时达十五年之久。作家生前曾亲自编定了一至五卷(除《家庭悲剧》等少数部分外),第六至八卷大多由后人根据他的遗稿陆续发表,但直至1956年,全书才由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定,列入《赫尔岑三十卷集》。中译本系根据莫斯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赫尔岑九卷集》译出。</p> <p>项星耀</p> <p>1992年4月于上海</p>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他的自传是俄国文学与心理学天才的伟大纪念碑之一,堪与屠格涅夫及托尔斯泰的伟大小说并列。——以赛亚·伯林
    星耀同志:二十六日来信收到,知道赫尔岑的“回忆录”即将发排,我十分高兴。您的全译本仍用“往事与随想”的译名,我当然同意,而且我应当感谢您替我偿还了一笔欠了几十年的大债(我一九二八年就计划翻译这部大书!后来又有朋友们帮忙,您也是其中之一,我只译出五分之一,而且“随想”二字还是采用一位读者朋友的建议。)赫尔岑是我的“老师”,他的“回忆录”是我*爱读的一部书。但几年来我疾病缠身,写字吃力,有话写不出,也无力写,只好等我身体养好点,或者您的译文出版时,再拿起笔写出我的喜悦。再一次感谢您。——巴金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自传经典,可与卢梭、司汤达、吉本、托尔斯泰和亨利·亚当斯的自传并列,甚至有人会加上托洛茨基、丘吉尔,像赫尔岑一样,他们知道怎么把个体置于历史当中。——德怀特·麦克唐纳(《往事与随想》英译者)
    他的观察力极其出色,以伟大记者的俭省笔墨讲述故事。他的天赋在于不仅了解人们本身,还了然于他们在历史中的处境。这位不懈而又诚实的观察者在书中给出的观察——运动中的人们经受了什么——我们*好自己去发现。——V.S.普利切特(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他的自传是俄国文学与心理学天才的伟大纪念碑之一,堪与屠格涅夫及托尔斯泰的伟大小说并列。</span>——以赛亚·伯林</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星耀同志:二十六日来信收到,知道赫尔岑的</span>“回忆录”即将发排,我十分高兴。您的全译本仍用“往事与随想”的译名,我当然同意,而且我应当感谢您替我偿还了一笔欠了几十年的大债(我一九二八年就计划翻译这部大书!后来又有朋友们帮忙,您也是其中之一,我只译出五分之一,而且“随想”二字还是采用一位读者朋友的建议。)赫尔岑是我的“老师”,他的“回忆录”是我*爱读的一部书。但几年来我疾病缠身,写字吃力,有话写不出,也无力写,只好等我身体养好点,或者您的译文出版时,再拿起笔写出我的喜悦。再一次感谢您。——巴金</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往事与随想》是一部自传经典,可与卢梭、司汤达、吉本、托尔斯泰和亨利</span>·亚当斯的自传并列,甚至有人会加上托洛茨基、丘吉尔,像赫尔岑一样,他们知道怎么把个体置于历史当中。——德怀特·麦克唐纳(《往事与随想》英译者)</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他的观察力极其出色,以伟大记者的俭省笔墨讲述故事。他的天赋在于不仅了解人们本身,还了然于他们在历史中的处境。这位不懈而又诚实的观察者在书中给出的观察</span>——运动中的人们经受了什么——我们*好自己去发现。——<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V.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普利切特(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赫尔岑的这本回忆录是十九世纪一部纪念碑式巨著,是重要的文献,更是出色的文学作品。</span>——菲利普·汤因比</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第六卷
    **章 伦敦的雾

    1852年8月25日拂晓,我走过潮湿的跳板,踏上了英国的海岸。当我眺望它那污秽的苍白峭壁时,压根儿没有想到,我得在这儿度过漫长的岁月之后,才会离开这些白垩质巉岩。
    我离开意大利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这时还完全控制着我,我的心灵疮痍满目,只觉得接连不断的打击来得那么快,那么凶猛,一切使我感到迷惘,不能清楚地看到我该做些什么。仿佛我必须用双手重新摸索熟悉的真理,才能对早已知道或应该知道的事物,再度燃起信心。
    我违背了自己的逻辑,忘记了当代人在观点和行动上的差距,他们开头讲得多么响亮,到实现自己的纲领时要求又多么低,他们的愿望那么善良,他们的力量却那么脆弱。
    不必要的会见,没有结果的探索,徒劳无益、艰难曲折的谈话,持续了两个月,我始终还在等待……等待着什么。但是我讲求实际的个性不能老是停留在这梦幻的世界中,我逐渐看到,我要修建的大厦缺乏坚实的基础,它是必然要倒塌的。
    我感到委屈,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凌辱,我对自己生气。那圣物遭到亵渎的悲痛,那为琐事忙乱的一年,使我心如刀割,我感到了可怕的、难以表达的疲倦……我多么需要靠在朋友的胸前,向她诉说一切,她是不会申斥和指责我的,因为我的不幸就是她的不幸;然而我的周围茫茫一片,越来越显得空虚,我没有一个亲人……一个朋友……不过也许这样更好。
    我本来只打算在伦敦待一个月,但我逐渐发现,我根本没有地方可去,也没有地方要去。如果要过这样的隐士生活,那么找不到比伦敦更合适的地方了。
    决定留下后,我开始为自己在远离闹市的地区找了一所住宅,那是在摄政王公园以北,离樱草丘不远的地方。
    孩子们还在巴黎,只有萨沙跟我在一起。住宅按照当地的格式分成三层,整个中间一层是既冷又不舒适的大客厅。我把它改成了书房。房东是雕塑师,在这屋里堆满了各种雕像和模型……露拉•蒙蒂兹的胸像与维多利亚女王一起出现在我的眼前。
    在我们迁居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我已把包裹打开,安顿好了;早上我走进这间屋子,坐在大沙发上,在万籁俱寂中过了两个钟头,没有任何人打扰,多年以来我**次感到了自由。这自由没有使我觉得轻松,但是在窗口远眺,我还是很愉快,从弥漫的大雾中,我隐隐看到了公园内郁郁葱葱的树木,我为它们带来的安宁感谢它们。
    目录
    目 录(上册)

    译者前言 1
    致尼•普•奥加辽夫 7
    序 言 9
    **卷 育儿室和大学(1812—1834)
    **章 3
    第二章 24
    第三章 53
    第四章 80
    第五章 93
    第六章 116
    第七章 172
    增补 亚•波列扎耶夫 191
    编辑推荐语
    ◎赫尔岑是俄国反沙皇专制的伟大斗士,影响了俄国、欧洲乃至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者与革命者。 ◎全书所述历史含括广泛,拿破仑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别林斯基、恰达耶夫、巴枯宁、马志尼、蒲鲁东、拿破仑三世等人物纷纷登场,鲜活生动,妙趣横生。 ◎本书不仅讲述历史,剖析人性,同时是一部自由思��的巨著,为大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所推崇。 ◎赫尔岑是思想家,也是文学家,曾影响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往事与随想》也可作为一部文学经典细细品味。 ◎项星耀的译本,**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并得到巴金等权威的称赞。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